-
159、偶思古文、古诗最可学者,占八句云:“诗①之节,书②之括,孟之烈,韩之越,马之咽,庄之跌,陶之洁,杜之拙。”将终日三复,冀有万一之合。
同治五年正月十五日 北征途中于徐州 公元1866年
注解:
①、诗:《诗经》,
②、书:《书经》即《尚书》。
160、夜写零字颇多,略有所会,于昔年“体如鹰”四句之外又添四句,曰“点如珠,面如玉;体如鹰,势如龙;内跌宕,外拙直;鹅转颈,屋漏痕。”
同治五年三月十三日 北征途中于山东济宁 公元1866年
161、写零字颇多,司北海上取直势,下取横势,
-
140、写沅弟密信,鬯论:勤、俭、志、谦、明、强六字。
同治二年四月二十九日于安庆 公元1863年
注解:鬯chang,同“畅”。
141、偶思古之书家,字里行间别有一种意态,如“美人之眉目可画者也,其精神意态不可画者也”。意态超人者,古人谓之韵胜。余近年于书略有长进,以后当更于意态上着些体验功夫,因为四语曰:弯如鹰视,拨灯嚼绒,欲落不落,欲行不行。
同治二年九月初六日于安庆 公元1863年
142、温易经系辞,因思文章阳刚之美,莫要于“涌、直、怪、丽”阴柔之美,莫要于“忧、茹、远、洁”四字。惜余①知其意,而不能竟学也。
同治二年九月二十三日于安庆 公元1863年
注解:
①、惜余:惜&
-
200、是日接澄弟信,知纪寿侄县考又取案首①。吾家星冈公②之子、孙、曾孙,入学者九人,而取案首者八人,惟余不得案首耳。上两辈皆极难,纪字一辈则得之稍易。
同治十年五月初二日 于金陵 公元1871年
注解:
①、案首:凡县试、府试、院试于考试后揭晓名次,称为出案,第一名因此相沿称为案首。
②、星冈公:曾国藩之祖父。
曾国藩生于嘉庆十六年十月十一日(公元1811年),他的日记写到同治十一年二月初三日(公元1872年3月12日),次日即二月初四日,于两江总督官署去世(似中风症),年61岁。
-
107、写纪泽信一件言 文章之雄奇,以行气为上,造句次 之,选字又次之。
咸丰十一年正月初四于祁门,公元1861年。
108、念余于古文一道,十分已得六七,而不能竭智毕力于此①,匪特② 世务想扰,时有未闲,亦实志有未专也。此后精力虽衰,官事虽烦,仍当笃志③斯文,以卒吾业④。
咸丰十一年正月廿六日于祁门,公元1861年。
注解;
①竭智毕力于此:将全部精力用于古文写作。
②匪特:不只是。
③笃志:一心一意。
④ 以卒吾业:以完成我的事业。
109、夜思作书之法,刘石庵善用偃笔,郑板桥善用蹲笔,王梦楼善用缩笔,惟努笔近人无善用者,古人惟米元章最擅胜场。吾当如此自极其思耳。
咸
-
7、拜倭民峰前辈、先生言“研几”① 工夫最要紧,颜子之有不善,未尝不知,是研几也。周子曰:“几善恶。”中庸日:“潜虽伏矣,亦孔之照。”刘念台先生日:“卜动念以如风。”皆谓此也。失此不察,则心放而难收矣。又云:人心善恶之几,与国家治乱之见相通。又教予写日课,当即写,不宜再因循。
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一日,公元1842年。
注解:
①、研几:用,心通过阅读、思考、观察或实验求得知识。
8、早起,高诵养气章,似有所会①,愿终身私淑②孟子。虽造次颠沛,皆有孟夫子在前,须臾③不离,或到死之日可以仰希万一。昏浊如此,恐旋即④背弃也。戒之!
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五日,
-
61、夜与子序畅叙,言读书之道,朝闻道而夕死殊不易易,闻道者必真知而笃信之①。吾辈自己先不能自信,心中已无把握,焉能闻道?
咸丰九年二月初八日公元1859年。
注解:
① 朝闻道…而骂信之:《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也”。闻,听见。道,圣人之道。易易:极言容易。真知,正确的认识。笃信,忠实地信仰。此句是说,早晨得闻圣人之道,哪怕晚上就死去,也无遗憾,做到这一点是特别不容易的,听见道理的人,一定要正确的认识且忠实地信仰它。结合下句看此句之极不容易,主要是指间道而且真知笃信极不容易。
62、余生平以无恒之故,百无一成。即写字一端,用力亦不少,
-
24、六弟文笔颇似王半山①,心甚欢慰,展转读看,不能自己。
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十五日,公元1843年。
注解:
①王半山:宋朝文学家王安石的号。
25、至何丹畦处,与诸同年会课,众人皆作诗文。余国心血亏,不可用,乃勉作七古一首。不作诗尽可,作此一首,反长矜①气,可耻之至。
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廿五日,公元1843年。
注解:
①矜:自尊自大。
26、竺虔约同至何家,子敬少谈,即出于愚处,观宋高宗①书豳风,字画雅洁,图画亦工雅绝伦。
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廿八日,公元1843年。
注解:
①宋高宗:宋代皇帝赵构。
27唐先生言,国朝诸大儒,推张
-
87、酉刻与陈作梅至营外畅谈,言安得一二好友,胸襟旷达,萧然① 自得者,与之相处,贬② 吾之短;其次,则博学能文,精通诂训者,亦可助益于我。
咸丰十年正月十八日,公元1860年。
注解:
①萧然:淡泊名利。
②砭:刺。
88、自新年以来,工课皆荒,始则以小池阳等处贼氛紧急,心极焦灼,不暇他图①,近日则自涉疏懒耳②。
咸丰十年正月廿日,公元1860年。
注解:
①不暇他图:没有时间顾及其他。
②自涉疏懒耳:自己流于疏忽不勤快而已。
89、饭后与申夫畅谈,约三时之久,论作文宜① 通小学。训诂;又论军务须从日用眠食上下手。
咸丰十年二月廿九日
-
1、留馆①后,本要用功,而日日玩耍②不觉过了四十余天。……兹拟自今以后,每日早起,习寸大字一百,又作应酬字少许;晨后温经书③有所知则载“茶余偶谈”;日中读史亦载“茶余偶谈”;酉刻至亥刻读集④,亦载“茶余偶谈”;或有所作诗文,则灯后不读书,但作文可耳。
忆自辛卯年,改号涤生。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⑤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改号至今九年,而不学如故,岂不可叹!余今已三十,资禀顽钝⑥ 精神亏损,此后岂复能有所成?但求勤俭有恒,无⑦纵逸欲,以丧先人元气;困知勉行&
-
4、夜写扇一柄,写成忍斋信完,共九叶,大约言读书立志,须以困勉①之功,志②大人③之学。
道光二十一年闰三月十二日,公元1841年。
注解:
①困勉:《中庸》:或困而知之,或勉而行之”。朱嘉注:“困知勉行者勇也”。勉,勉力,勉强,即努力。困勉意即刻苦学习,努力实践。
②志:向往:立志于。
③大人:德行高尚的人。《易·乾》:“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荀子·解蔽》:“明参日月,大满八极。夫是之谓大人。”
5、至唐镜海先生处,问检①身之要、读书之法。先生言当以《朱子全集》为宗②。时余新买此书,问及,因道此书最宜熟读③ ,即以为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