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酉刻与陈作梅至营外畅谈,言安得一二好友,胸襟旷达,萧然① 自得者,与之相处,贬② 吾之短;其次,则博学能文,精通诂训者,亦可助益于我。 注解: 88、自新年以来,工课皆荒,始则以小池阳等处贼氛紧急,心极焦灼,不暇他图①,近日则自涉疏懒耳②。 注解: 89、饭后与申夫畅谈,约三时之久,论作文宜① 通小学。训诂;又论军务须从日用眠食上下手。 注解: 90、是日酉刻,偶思古文之道与骈体① 相通。 注解: 91、吾尝取① 姚姬传先生之说,文章之道、分阳刚之美、阴柔之美二种。。大抵阳刚者,气势浩瀚②;阴柔者,韵味深美。浩瀚者,喷薄③出之 ;深美者,吞吐④而出之。就吾 所分十一类言之,论著类、词赋类宜喷薄;序跋类宜吞吐;奏议类、哀祭类宜喷薄;诏令类、书牍类宜吞吐;传记类、叙记类宜喷薄;典志类、杂记类宜吞吐。其一类中微有区别者,如哀祭类虽宜喷薄,而祭郊社祖宗则宜吞吐,诏令类虽宜吞吐,而檄文则宜喷薄,书牍类虽宜吞吐,而论事则宜喷薄。此外各类,皆可以是意推之。 注解: 92、申刻思作字之法,绵绵如蚕之吐丝,穆穆①如玉之成壁。夜思读书之道,以胡氏之科条论之,则经义当分小学、理学、词章、典礼四门;治事②当分吏治。军务、食货。地理四门。 注解: 93、念天下稍有才智者,必思有所表见以自旌异于人①。好胜者此也,好名者亦此也。同当兵勇,则思于兵勇中翘然②而出其类;同当长夫,则思于长夫中翘然而出其类;同当将官,则思于将官中翘然而出其类;同为主帅,则思于众帅中翘然而出其类。虽才智有大小深浅之不同其不知足、不安分,则一③也。能打破此一副庸俗共有之识见④,而后可与言道⑤。 注解: 94、思凡事皆有至浅至要①之道,不可须臾离者,因欲名其堂曰八本堂”。其目曰:读书以训诂为本,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②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③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古人格言尽多,要之每事有第一义,必不可不竭力为之者,得之则如探骊得殊,失之则如舍本报而图枝叶④民古人格目虽多,亦在乎吾人之慎择而已矣。 注解: 95、凡做好人、做好官、做名将,但要好师、好友、好榜样。 96、古文中,惟书读一门竟鲜①佳者,八家中,韩公差胜② ,然亦非书简正宗。此外,则竟无可采。诸葛武侯、王有军两公书翰③ ,风神高远,最惬吾意,然患太少,且乏大篇,皆小简耳。 注解: 97、因思余所编经史百家杂钞,编成后,有文八百篇上下,未免太多,不足备①简练② 揣摩之用。宜另抄小册,选文五十首钞之,朝夕讽诵,庶③为守约之道。夜,将目录开出每类选“经”一篇,“史”及百家文三篇,凡十二类,共四十八篇。 注解: 98、往年,余思古文有八字诀,曰雄、直、怪、丽、淡、远。茹、雅。近于茹字似更有所得。而音响、节奏,须一“和”字为主,因将“淡”字改为“和”字。 99、诸生呈缴工课,余教以“诚勤廉明”四字,而“勤”字之要①但在好问好察②云云,反复开导。 注解: 100、中饭后核改信稿三件,内有夏韬甫一信,将渠所著书略翻数种,乃能核改。渠言“朱子之学得之艰苦,所以为百世之师”二语,深有感于余心①。天下事未有不自艰苦得来而可久可大者也。 注解: 101、夜温古文“传志类”、“序跋类”,见一古人文笔有云属波委、官止种行之象,实从熟后生出。古人谓“文人妙来无过熟”者,此也。 102、夜阅韩文遂高闲上人序。所谓机应于心,不挫于物者,姚氏以为韩公自道作文之旨,余谓机应于心,,熟极之候也,庄子养生主之说也;不挫于物,自慊之候也,孟子养气章之说也 不挫于物者,体也。道也 本也;机应于心者,用也。技也、末也。韩公之于文,技也进平道矣。 103、是夜思作古文之道,布局须有平岩万壑、重峦复嶂之观,不可一览而尽,又不可杂乱无纪①。 注解: 104、早饭后清理文件。见客五次,内陈虎臣来,与论用功读一书须当下动手,不可稍有等待。 105、日内思作字之道,用笔贵勒① 贵努② ,而不可过露勒络之迹;精心运之;出以和柔之力,斯善于用勒用努者。 注解: 106、偶思写字之道,如修脚匠之修脚。;古人所谓“拨灯法”①,较空灵,余所谓“修脚法”,较平稳。 注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