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6、悟作文写字二者均以神完气足为最难。
同治六年正月初二日 北征途中周家口 公元1867年
167、乃悟古人用笔之道如强弩引满,蓄而不发。归途作诗二句云:“侧势远从天上落,横波旋向弩端涵”。
同治六年六月初三日 于金陵 公元1867年
168、是日贡院点名,屡派人看视。因新添高杆灯旗,全不拥挤。惟点进时甚为迟延,自寅初至未正仅点一半,因两次写信催之。自申刻至亥正比前半较为迅速,三更点毕封门①、。
同治六年八月初八日 于金陵 公元1867年
注解:
①、封门:考生在贡院应试,点名进入考棚就座后,大门上锁,禁止出入,叫做封门。
169、早饭后清理文件。辰正入贡院。是日写榜。余与鲍花潭监临,朱久香学使俱入内帘。巳初写榜,至
-
134、因悟作字之道,全以笔阵为主,若直以取势,横以出力,当少胜矣。
同治元年二月十三日于安庆,公元1862年。
135、余既抄选十八家之诗,虽存他乐不请之怀① ,未免足② 已自封之陋③。乃近日意思尤为简约④,万古拟专读陶潜。谢眺两家,七古拟专读韩愈、苏轼两家,五律专读杜甫,七律专读黄庭坚,七绝专读陆游。以一二家为主,而他家则参观互证⑤,庶几用志不纷。然老境侵寻,亦只能长吟以自娱,不能抗乎以入古矣。⑥
同治元年三月十七日于安庆,公元1862年。
注解:
①虽存……之怀:虽然还有其他乐事,但我不请他入我怀
中,他,其他。之,到。不请之怀,是心中不再有其他乐事
-
188、是夜与纪泽论为学之道①,不可轻率评讥②古人;惟③堂上④乃可判堂下之曲直,惟仲尼乃可等⑤百世之王;惟学问远过古人,乃可评讥古人而等差⑥其高下。今之讲理学⑦者,动好评贬汉唐诸儒而等差之;讲汉学⑧者,又好评贬宋儒而等差之,皆狂妄不知自量之习。譬如文理不通之童生⑨而令衡阅乡试、会试之卷,所定甲乙岂有当哉?善学者,于古人之书,一一虚心涵泳而不妄加评骘⑩,斯可矣⑾。
同治七年三月二十五日 于金陵 公元1868年
注解:
①、为学之道:研究学问的原则、方法。
②、评讥:评论讥讽。
③、惟:只有。
④、堂上:旧指父母或官长。
⑤、等:衡量,评议。
⑥、等差衡量,评议,
-
192、念学术一无所成,欲为桑榆晚盖之计①,而精力日颓,愧恨无已。
同治八年六月二十四日 于直隶保定 公元1869年
注解:
①、欲为桑榆晚盖之计:打算在晚年再有所成就。桑榆晚盖,桑榆老时仍枝繁叶茂。人们常用桑榆代人的晚年。
193、念余生平虽颇好看书,总不免好名好胜之见参预其间。是以孟子“深造自得”一章之味,无杜元凯优柔厌饫yu一段之趣①,故到老而无一书可恃shi,无一事有成。今虽暮齿衰迈,当从“敬静纯谈”四字上痛下功夫,纵不能如孟子、元凯之所云,但养得胸中一种恬静书味,亦稍足自适矣。
同治八年六月二十八日 于直隶保定 公元1869年
注解:
①、杜元凯优柔厌饫yu:杜元凯即杜预,西晋学者,其《左传.序》曰
-
152、余昔年尝慕古文境之美者,约有八言:阳刚之美曰雄、直、怪、丽,阴柔之美曰茹、远、洁、适。蓄之数年,而余未能发为文章,略得八美之一以副①斯志。是夜将此八言各作十六字赞之,至次日辰刻作毕。附录如左:
雄:划然轩昂,尽弃故常;跌宕顿挫,扪②之有芒。
直:黄河千曲,其体仍直;山势若龙,转换无迹。
怪:奇趣横生,人骇鬼眩③;易玄山经,张韩互见。
丽:青春大泽,万卉初葩;诗骚之韵,班杨之华。
茹:众义辐奏,吞多吐少;幽独④咀含,不求共晓。
远:九天⑤俯视,下界聚蚊;寤寐周孔⑥
-
145、前以八德自勉,曰:勤、俭、刚、明、孝、信、谦、浑①。近日,于“勤”字不能实践,于“谦、浑” 二字尤觉相违,悚愧无己。“勤、俭、刚、明”四字皆求诸己②之事、;“孝、信、谦、浑”四字皆施诸人③之事。孝以施于上,信以施于同列,谦以施于下,浑则无往不宜。大约与人忿争,不可自求万全处;白人是非,不可过于武断,此“浑”字之最切于实用者耳。
同治三年四月二十一日于安庆 公元1864年
注解:
①、浑:浑厚、浑朴。淳朴老实的意思。
②、皆求诸己:都是责成自己。
③、皆施诸人:都是对待别人。
146、写零字甚多;因悟作字之道,二者并进,有着力而取险劲之势,有不着力而得自然之味;着力如昌
-
159、偶思古文、古诗最可学者,占八句云:“诗①之节,书②之括,孟之烈,韩之越,马之咽,庄之跌,陶之洁,杜之拙。”将终日三复,冀有万一之合。
同治五年正月十五日 北征途中于徐州 公元1866年
注解:
①、诗:《诗经》,
②、书:《书经》即《尚书》。
160、夜写零字颇多,略有所会,于昔年“体如鹰”四句之外又添四句,曰“点如珠,面如玉;体如鹰,势如龙;内跌宕,外拙直;鹅转颈,屋漏痕。”
同治五年三月十三日 北征途中于山东济宁 公元1866年
161、写零字颇多,司北海上取直势,下取横势,
-
140、写沅弟密信,鬯论:勤、俭、志、谦、明、强六字。
同治二年四月二十九日于安庆 公元1863年
注解:鬯chang,同“畅”。
141、偶思古之书家,字里行间别有一种意态,如“美人之眉目可画者也,其精神意态不可画者也”。意态超人者,古人谓之韵胜。余近年于书略有长进,以后当更于意态上着些体验功夫,因为四语曰:弯如鹰视,拨灯嚼绒,欲落不落,欲行不行。
同治二年九月初六日于安庆 公元1863年
142、温易经系辞,因思文章阳刚之美,莫要于“涌、直、怪、丽”阴柔之美,莫要于“忧、茹、远、洁”四字。惜余①知其意,而不能竟学也。
同治二年九月二十三日于安庆 公元1863年
注解:
①、惜余:惜&
-
200、是日接澄弟信,知纪寿侄县考又取案首①。吾家星冈公②之子、孙、曾孙,入学者九人,而取案首者八人,惟余不得案首耳。上两辈皆极难,纪字一辈则得之稍易。
同治十年五月初二日 于金陵 公元1871年
注解:
①、案首:凡县试、府试、院试于考试后揭晓名次,称为出案,第一名因此相沿称为案首。
②、星冈公:曾国藩之祖父。
曾国藩生于嘉庆十六年十月十一日(公元1811年),他的日记写到同治十一年二月初三日(公元1872年3月12日),次日即二月初四日,于两江总督官署去世(似中风症),年61岁。
-
107、写纪泽信一件言 文章之雄奇,以行气为上,造句次 之,选字又次之。
咸丰十一年正月初四于祁门,公元1861年。
108、念余于古文一道,十分已得六七,而不能竭智毕力于此①,匪特② 世务想扰,时有未闲,亦实志有未专也。此后精力虽衰,官事虽烦,仍当笃志③斯文,以卒吾业④。
咸丰十一年正月廿六日于祁门,公元1861年。
注解;
①竭智毕力于此:将全部精力用于古文写作。
②匪特:不只是。
③笃志:一心一意。
④ 以卒吾业:以完成我的事业。
109、夜思作书之法,刘石庵善用偃笔,郑板桥善用蹲笔,王梦楼善用缩笔,惟努笔近人无善用者,古人惟米元章最擅胜场。吾当如此自极其思耳。
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