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欲力戒州县不苛取民财,须令州县有为善之乐,故必尽革摊捐之款,使州县旷然无累,而后可与之更新。同治元年正月十一日于安庆,公元1862年。
日人,思余近颇安逸,未尝点名、看操、查墙子①,尽心于训练之事,又未尝阅生书②、温经史,即书牍公文亦积压不少,深用自愧,又有室家之乐,不似往岁之躬③尝艰苦,恐上行下效,风气日坏矣。
同治元年正月十五日于安庆,公元1862年。
注解:
① 墙子:军营的屏障或外围。
② 生书:生疏的书籍。
③ 躬:亲自。
与尚斋论人才,条理清晰者,往往心地不甚质实。
同治元年正月十六日于安庆,公元1862年。
因九弟有事求可、功求成①之念,不免代天主张②,与之言老庄自然之趣,嘱其游心虚静之域③。
同治元年二月十七日于安庆,公元1862年。
注解:
① 事求可,功求成:两词一意,都是作事必求成功的意思。
② 代天主张:万事本有天命,事必求成,则不免有以人力代天使的意思。
③ 游心:犹涉想。渭心神来往,贯注于某一种境地,虚,空虚。静,恬淡,平和。城:境界。
是日思为督抚之道,即与师道无异,其训饬①属员殷殷之意,即与人为善之意,孔子所谓“诲人不倦”也;其广咨忠益,以身作则,即取人为善之意,孔子所谓“为之不厌”也。为将帅者之于偏裨②亦如此,为父兄者之于子弟亦如此,为帝王者之于臣工亦如此,皆以君道而兼师道,故曰“作之君,作之师”,又曰“民生于三事之如一”,皆此义尔。
同治元年三月初三日于安庆,公元1862年。
注解:
① 训饬:教诲,整顿。
② 偏裨:偏将和裨将,古时将佐的通称。
本日见许仙并与沅弟信中多见到①语,如云为治疲乏务②爱民,爱民必先察吏,察吏要③在知人,知人必慎于听言。魏叔子以孟子所言“仁术”,“术”字最有道理。爱而知其恶④,恶⑤而知其美,即“术”字之的解⑥也。又言蹈⑦道则为君子,违之则为小人⑧。观人则当行事上勘察,不在虚声⑨与言论;当以精己识⑩为先,访人言(11)为后,皆阅历有得之语。
同治元年四月初十日于安庆,公元1862年。
注解:
① 见到:应为“见道”,即察 知客观规律。
② 首务:首事,首要。
③ 要:关键。
④ 恶:厌恶wu,不喜欢。
⑤ 恶è:丑,与“美”相对。
⑥ 的解:确切的解释。
⑦ 蹈:遵循;实行。
⑧ 小人:与君子相对,指人格卑鄙的人。
⑨ 虚声:虚假的名。
⑩ 精己见:使自己的见识正确,精当。
(11)访人言:查访他人的言论。
细思为政之道,得人、治事二者并重。得人不外四事,曰广收、慎用、勤教、严绳①。治事不外四端,曰经分、纶合②,详思、约守③。操斯八术④以往,其无所失矣。
同治元年四月十三日于安庆,公元1862年。
注解:
① 绳:按一定的标准衡量、约束。
② 经分、纶合:分析和综合的意思。
③ 说思、约守:详密思考和约束约束职守。
④ 操:持。斯,此。术,方法。
眉生言及夷务①,余以②欲帛夷人,不宜在关税之多寡、礼节之恭倨③上着眼。即内地民人处处媚夷、艳夷④而鄙华,借夷而压华,虽极可恨可恶,而远识者不,尚不宜在此等着眼。吾辈着眼之地,前乎此者,洋人十年八月入京,不伤毁我宗庙杜稷⑤,目下在上海、宁波等处助我攻剿发匪⑥,二者皆有德于我。我中国不宜忘其大者而怨其小者。欲求自强之道,总以修政事、求贤才为急务,以学作炸炮、学选轮舟等具为下手工夫。但使彼之所长,我皆有之,顺则报德有其具⑦,逆⑧则报怨亦有其具。若在我者,挟持⑨无具,则曲固罪也,直亦罪也⑩,怨之罪也(11),德之亦罪虵(12)。内地之民,人人媚夷,吾固无能制(13)之;人人仇夷,吾亦不能用之(14)也。
同治元年五月初七日于安庆,公元1862年。
注解:
① 夷务:即通常所谓洋务。
② 以:认为。
③ 恭倨:恭敬或傲慢。
④ 媚夷、艳夷:巴结艳羡。
⑤ 洋人……杜稷:指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期,英法联军于咸丰十年八月(公元一八六零年十月)侵入北京之事。
⑥ 发匪:指太平天国的军队。
⑦ 具:器具。
⑧ 逆:抵触。
⑨ 挟持:倚仗,掌握。
⑩ 曲……也:意为在洋人道德侵辱我们的情况下,委曲自己而顺面从洋人固然是犯罪,以正直之道对待洋人的侵辱,也不免是罪过,若以正直之道相搞,由于后盾无具,则难免带来更甚一步的侵辱。直,即《评语·宪句》中:“以直抱怨”的直。对待侵犯(怨),儒家不主张以相等手段报复,主张以正直之道相抗。
(11)怨之:怨,结怨,即自己主动侵犯别人的行为。之,代词,这里指洋人。
(12)德之:对洋人施以恩惠。德,施恩,之,代词指洋人。
(13)制:管束。
(14)用之:之,代词,指上文所说“内地之民”。用之,意为用他们来抵抗洋人。
日内因人才缺乏,印委各务,往往悬缺待人,恩所以造就之法,拟每日接见州县佐杂①三人,与之坐谈而教诲之。
同治元年五月廿七日于安庆,公元1862年。
注解:
①佐杂:指辅佐和其他人员
早饭后见客二次,衙门期也①。……传见佐杂陈正常、周溶、谢持谷三人。至幕府一叙。……余所买威林密轮船在汉口下来,言明装火药五千斤赴沪,乃洋人带茶叶,不肯装药,竟将委员逐出,不准在船,凶猛如此,殊可虑也。
同治元年六月初十日于安庆,公元1862年。
注解:
①衙门其也:每月逢五、十到衙门办公的日子,也称衙门堂期。
早饭后清理文件。……传见程光国、戴鸿思、章遇鸿三人。自六月初二传见州、县、佐杂、考官、绅士,本日见毕。
同治元年六月廿九日于安庆,公元1862年。
中饭后华衡芳、徐寿所作火轮船之机来此试演。其法以火燕水,气贯入筒,筒中三窍,闭前二窍,则气入前窍,其机自退,而轮行上弦。闭后二窍,则气入后窍,其机自进,而轮行下弦,火愈大,则气愈成盛,机之进退如飞,轮行亦如飞。约试演一时,窍喜洋人之智巧,我中国人亦能为之,彼不能傲我以其所不知矣①。
同治元年七月初四日于安庆,公元1862年。
注解:
① 彼……矣:洋人不能再以“中国人不懂”而小看我们了。傲我,傲视于我,小看于我。其,代词,指中国人。“其所不知”,是曾国藩描摹外国人的心态吻。傲我以其所不知,即以“其所不知”傲我。
本日凉冷殊甚,可着棉衣,大有碍于收成。宿松具有禀报水灾、虫灾,将恐各县相继而至,忧灼之至。军士无米可食,非细故①也。
同治元年七月廿七日于安庆,公元1862年。
注解:
① 细故:无关重要的小事情。
近日公事不甚认真,人客颇多,志趣较前散慢。大约吏事、军事、饷事、文事,每日 精心果①力,独造幽奥,直凑单微,以求进境。一日无进境,则日日渐退矣。以后每日留心吏事,须多勤见僚属、多问外事下手;留心军事,须从教训将领、屡操练下手;留心饷事,须从慎择卡员、比较人数下手;留心文事,须从恬吟声调、广徵古训下手。每日行于吏事、军事如意②;午后以饷事加意;灯后于文事加意。以一缕精心,运用于幽微③之境,比不日进,或可免于退乎?
同治元年八月十九日于安庆,公元1862年。
注解:
① 果:有决断。
② 加间:即注意、留意。
③ 幽微:深奥。
与觉贤绍言抽厘之法:勤以防偷漏,和以安商旅。
同治元年八月廿九日于安应,公元1862年。
思每日应办之事,积阁甚多,当于清早单开本日应了之件,日内了之,如农家早起分派本日之事,无本日不了者,庶积压较少。
同治元年闰八月初二日于安庆,公元1862年。
三更睡,五更醒;展转不能成寐,盖寸心为金陵、宁国之贼忧悸者十分之人;而因僚属不和顺,恩怨愤懑者亦十之二、三。实则处大乱之世,余所遇之僚属尚不十分傲慢无理,而鄙怀忿恚①若此,甚矣,余之隘也②!余天性褊激③,痛自刻责惩治者有年,而有触即发,仍不可遏④,殆将终身不改矣,愧悚何已⑤!
同治元年九月十八日于安庆,公元1862年。
注解:
① 忿恚:忿,同“愤”。愤怒、怨恨。恚,音hui。
② 甚……也:我的心胸太狭隘了。
③ 偏激:气量狭隘;性情急躁。
④ 遏:抑制;遏止。
⑤ 殆……已:大概是一生也难以改变了,怎么能不惭愧害怕呢!
是日为余五十二生日,谢不见客,本署之人一概谢却。唐中丞于是日程赴临淮,亦未出城送行。……是日竟日未见一客。
同治元年十月十一日于安庆,公元1862年。
江西咨文中有不惬于余心者,阅之愤郁不平,至内室摆列棋势以自遣。……近日心绪之恶,襟怀之隘,可耻可鄙甚矣!变化气质之难也!
同治元年十月十三日于安庆,公元1862年。
睡后,恩“劳”、“谦”二字之道,精力虽止①八分,却要用到十分,权势虽有十分,只可使出五分,庶几近之。
同治元年十月廿二日于安庆,公元1862年。
注解:
① 止:同“只”。
巳正英吉利总税务司赫德来见,议安庆、大通、芜湖新添三口之事。午初,余出城至船上回拜。
同治元年十一月廿日于安庆,公元186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