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治六年(1867年)
-
36、酉初作换联,换潘伊卿云:“还家便永诀,痛高堂七十岁,倚门倚闾①知九原②定呼撼事;治水甫成功,念下河百万户,已饥已溺,拼一死永奠生民。”同治七年五月十八日于金陵,公元一八六八年。注解:①倚门倚闾:犹言倚门而望。门,房屋的小门,闾,里苍的大门。②九原:春秋时晋国卿大夫的墓地,后泛指墓地,如同说“九泉“,”黄泉”。37、作联赠何廉方,良久乃成,云:“万顷太湖,陶朱艇子忘身世;二分明月,何逊梅花迭主宾。”已写成矣。夜,又改云:“万顷太湖,鸥与陶朱同泛宅;二分明月,鹤随何逊共移家。同治七年八月初十日于金陵,公元一八六八年。38、李小泉、少泉史弟为其父玉泉同年修造家庙,小泉专弁来求一联,云:“庭训差同太邱长,子肖孙贤,已迈元方季方而上:碑文虽逊鲁国公,功高德厚,实在郭庙颜庙之间。”同治七年八月十六日于金陵,公元一八六八年。39、作瓜栈对,久不能就,直至二更三点睡后,三更后始在枕上作就,对云:“两点金焦,劫后山容申旧好;万家食货,舟中水调似承平。”同治七年十月二十七日于金陵,公元一八六八年。
-
40、三点睡,枕上作州县官厅联,云:“长吏多从耕田凿井而来,视民事须如家事,吾曹①同讲补过尽忠之道,凛②心箴即是官箴。”同治八年正月二八日于保定,公元一八六九年。注解:①吾曹:我们。②凛:敬畏。41、旋以昨夜所撰之联不惬于心,改作一联,云:“念三”辅新离水旱兵弋,赖良吏力谋休息;愿群寮共学龚黄召杜①,即长官藉②免愆尤③。沉吟良久,至夜方定。睡后仍反复思之,缠绕不休,以致不得酣眠。次早初起,又作一联,云:“随时以法言巽语④相规⑤,为诸君迎善气;斯民当火热水深之后,赖良吏默挽天心。”同治八年正月二九日于保定,公元一八六九年。注解:①龚黄召杜:龚遂,字少卿,西汉山阳南平阳(今山东邹县)人,勇于谏诤,在任渤海太守时开仓借粮,奖励农桑,狱讼咸少,农民归田;黄霸,字次公,西汉大臣,为政外宽内明,后世把二人作为封建循吏的代表,称为“龚黄”。召信臣,西汉元帝时任南阳太守,并制订了用水制度。杜诗,东汉人,曾任南阳太守,有惠政,颇得民心。民间以二人并称,说:“前有召父,后有杜母”。②藉:凭借。③愆尤:过错,
-
45、近来因眼蒙,常有昏蒙气象①,计②非静坐,别无治法,因作一联以自警云:“一心履薄临深③,畏④天之鉴⑤,畏神之格⑥;两眼沐日浴月,由静而明,由敬而强。”同治九年二月十一日于保定,公元一八七零年。注解:①气象:症状。②计:考虑。③履薄临深:如履薄冰,如临深渊。④畏:怕,对……有戒心。⑤鉴:照,看到。⑥格:通感。这里作“觉察”讲。46、阅福寿金鉴,偶作一联云:“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同治九年五月十二日于保定,公元一八七零年。
-
1、是日早起,吃烟,口苦舌干,甚觉烟之有损无益,而刻①不能离,恶湿居下②,深以为恨。誓从今永禁吃烟,将水烟袋捶碎。因念世之吸食烟瘾者,岂不自知其然?不能立地放下屠刀,则终不能自拔③耳。道光二一年九月初一日,公元一八四一年。注解:①刻:每时每刻。②恶湿居下:讨厌潮湿而又自处于低洼之地。比喻行动与愿望相背。③自拔:主动地从恶劣境地解脱出来。2、竹如教以静坐法,谓可不药有喜。道光二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公元一八四一年。
-
3、饮后,岱云来,谈至三更。说话太多,神倦,心颇有骄气。斗筲①之量,真可丑也。岱云每日工夫甚多而严,可谓惜分阴者,予则玩世不振。客去后,念每日错锢②,由于多吃烟,因立③毁折烟袋,誓永不在再吃烟。如再食言,明神殛④之!道光二二年十月二一日,公元一八四二年。注解:①斗筲:比喻器量不大。②锢:禁锢。③立:当即,立刻。④殛:杀死。4、接家信,大人教以保身三要:曰节欲、节劳、节饮食。又言凡人交友,只见得友不是①而我是,所以今日管鲍②,明日秦越③,谓我与小珊有隙,是尽人欢、竭人忠之过,宜速改过,走小珊处,当面自认不是。又云使气④亦非保身体之道。小子读之悚然⑤。小子一喜一怒,劳逸疴⑥痒,无刻不萦⑦于大人之怀也。若不敬身,其禽兽矣。道光二二年十月二二日,公元一八四二年。注解“①是:对。②管鲍:春秋时齐国的宰相管促和鲍叔牙。两人相知最深,后常用于比喻交谊深厚的朋友。③秦越:古代秦、越两国,一在西北,一在东南,相去极远。后因称疏远隔膜,互不相关为“秦越”。④使气:意气用事。⑤悚然:害怕的样子。⑥疴:病。⑦萦
-
8、早起,吐血数口。不能静养,遂以斫①丧父母之遗体,一至于此;再不保养,是将限入大不孝矣!将尽之膏,岂可速之以风?萌蘖②之木,岂可牧之以牛羊?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况我之气血素亏者乎!今惟有日日静养,节嗜欲、慎饮食、寡思虑而已。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初十日,公元一八四三年。注解:①斫:用刀斧砍,引伸为伤害。②萌蘖:旁出的芽。9、竹如言病不要紧,但须好养,说“养”字甚详,言之津津有味。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十一日,公元一八四三年。10、写字时,心稍定,便觉安恬些。可知平日不能耐,不能静,所以致病也。写字可以验精力之注否,以后即以此养心。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十二日,公元一八四三年。
-
11、制鹿茸法:先用磁瓦片去毛,将鹿茸用黄酒泡湿。又用酒泡湿白布,包茸放入蒸茏内蒸发,然后用刀切成片子,再加黄酒,再蒸后,用杵冲碎。高丽参切片子,用黄洒蒸发冲碎。每茸一两,配参二两。或用黄酒,或用蜜糖,共和做成丸。一法:鹿茸用刀去毛,洒浸,切片,炒干。研成末。高丽参切片,炒干,研末。二味和研,用黄酒洒丸。咸丰八年八月十八日,公元一八五八年。12、是日心绪极恶,以迪庵、温甫事久无无确音。夜读柳子厚文集。目蒙特甚,夜不成寐,公愤私忧,展转不能去怀。因思邵子所谓观物,庄子所谓观化,程子所谓观天地,生物气象,要须放大胸怀,游心物外,乃能绝去一切缴绕郁悒、烦闷不宁之习。咸丰八年十一月三日,公元一八五八年。
-
13、傍夕与子序登楼,论老年用功,不可有骄气暮气①。咸丰九年三月二日,公元一八五九年。注解:①暮气:不振作、疲疲蹋蹋、不求进取的作风。14、夜,倦甚,精神委顿之至。年未五十,而早衰如此,盖以禀赋①不厚,而又百忧摧撼,历年郁悒②,不先闷损。此后,每日须静坐一次,庶几等一溉于汤世也。咸丰九年四月十二日,公元一八五九年。注解:①禀赋:人的体魄、智力等方面的素质。②郁悒:苦闷。15、写字略多,困倦殊甚,眼花而疼,足软若不能立者,说话若不能高声者,衰惫之状,如七十许人。盖受质本薄,而疾病、忧郁,多年缠绵,既有以撼其外;读书学道,志亢③而力不副④,识远而行不逮⑤,又有以病其内,故不觉衰困之日逼也。咸丰九年四月二一日,公元一八五九年。注解:③志亢:志高。④副:相称。⑤逮:到,及。16、思人心所以扰扰⑥不定者,只为不知命⑦。陶渊明⑧、白香山⑨、苏子瞻⑩所以受用者,只为知命。吾涉世数十年,而有时犹起计较之心,若信命不及者,深可愧也。咸丰九年三月二七日,公元一八五九年。注解:⑥扰扰:纷乱,烦扰。⑦知命:懂得
-
19、是日石芸斋送沁园春一词一首。渠言养目③之法:早起后,以水泡目:目属肝,以水养之,又以微热之气祛散寒翳④,久必有效云云。而后汉书方术传云:爱啬精神,不极视大言⑤。二语亦养目之法。咸丰十年四月二一日,公元一八六零年。 ①养目:保养眼睛。②翳:日疾引起的障膜。③爱啬精神,不极视大言:后汉书原文为“爱啬精气,不极视大言。”指吝惜自身元气,不费力看书、高声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