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杨鼎勋、马征麟送叔父挽联一付云:嗣君节义著三河,想愁绪频浇,孔北海尊常满。犹子勋名崇一代,正捷音继至,谢东山棋局已终。咸丰十年二月十一日,公元一八六零年。15、午正写对联数首,内送沅弟一首云:入孝出忠,光大门第;亲师取友,教育后昆①。送澄弟一首云:俭以养廉,誉洽②乡党;直而能忍,庆③流④子孙。咸丰十年二月十六日,公元一八六零年。注解:①后昆:昆,后裔,子孙,这里泛指后辈。②洽:遍,周。③庆:幸福。④流:延续。16、写李劭青之母晏太夫人寿联云:养笃板舆,花封红雨,欢承康爵,芝诰紫泥。咸丰十年三月二日,公元一八六零年。17、作罗淡村中丞挽联一首云:孤军少外援,差同许远城中事;万马迎忠骨,新自岳王坟畔来。咸丰十年四月初一日,公元一八六零年。18、申刻行至老洲头登大舟,舟系吴城船厂为余新造者,极坚实,极华丽。诵韦公“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①之句,为子愧悚②不已。咸丰十年五月十六日,公元一八六零年。注解:①自……康:自己惭愧居室高大而未见百姓的安康。②愧悚:悚,恐惧。惭愧不安。
-
19、作挽联一付,挽刘詹岩之母云:七州团练使,八座太夫人,爱月忽沉,乡里哀荣天下叹;哲嗣名状元,曾孙新进士,文星环绕,高堂福寿古来稀。咸丰十一年七月二一日于东流,公元一八六一年。20、逋①寇在吴中,是先帝②与荩臣③临终憾事。荐贤满天下,愿后人补我公未竟勋名。咸丰十一年九月十三日于安庆,公元一八六一年。注解:①此联系为胡林翼而作。②先帝:统治者对已死的上世皇帝的称谓,此处指咸丰。③荩臣:忠臣。21、少①壮剧豪雄,到暮年折节谦虚,但思尽忠补过;东南名将帅,赖先生苦心调护,联为骨肉弟昆②。咸丰十一年九月二三日于安庆,公元一八六一年。注解:①此联系其代弟为胡林翼所作。②弟昆:弟兄。昆,哥哥。
-
22、敛气乃宏才学识,高文待续方刘姚①。同治元年三月十八日于安庆,公元一八六二年。注解:①此联乃赠方存之撰。23、好人半自苦中来,莫力便益;世事多因忙里错,且更从容①。同治元年闰八月初九日于安庆,公元一八六二年。注解:①此联赠郭云仙之联。24、午刻至黎寿民处吊丧。昨夜纂一挽联,旋又作一联,以其太鲜丽①未书也。 “湘妃白眼随愁长,有德配远道相从,一曲鸾飞,不得见夫婿鞭丝帽影;谢眺青山带病看,,叹使君到官遽逝,千年鹤返,可还记宣州城郭人民。”同治元年十月二二日于安庆,公元一八六二年。注解:①鲜丽:词藻新美,华丽。
-
25、写对联六付,横幅“温恭朝夕”四字与申夫①,缀以跋语。同治二年三月初二日于安庆,公元一八六三年。注解:①申夫:即李甲夫,本署幕僚。26、为晏丹云之太夫人所写:渡海使星,烛天宝婺;堂前昼锦,陔下斑衣。同治二年十月十三日于安庆,公元一八六三年。27、为东臬书院撰:涟水①湘山②俱有灵,其秀气必钟③英哲;圣贤豪杰都无种④,在儒生自识指归⑤。同治二年十月十八日于安庆,公元一八六三年。注解:①涟水:湘江的支流,位于湖南省中部。②湘山:又叫君山、洞庭山,在湖南岳阳西洞庭湖中。③钟:专注、汇集。④无钟:意为非遗传而成。⑤指归:意向之所在。
-
28、因集古人成语作一联以自箴,曰:“强勉行道,庄敬日强。”上句箴余近有懒散不振之气,不能庄敬以自奋。惜强字相同,不得因发音变读而易用耳。同治三年四月初七日于安庆,公元一八六四年。29、巳正写对联六付,内作一联赠窦兰泉,云:“就今之事,求古之道,早作夜思,邦家必达;既质诸友,又笔诸书,交箴互诱,人已俱成。”同治三年四月十一日于安庆,公元一八六四年。30、“目君为承朋著作之才,九列交推非独我;思亲以泣血悲哀而死,万缘前定不由人①。”同治三年四月十一日于安庆,公元一八六四年。注解:①此联系为柯小荃而作。31、是夜作对联一首,将贴于府县官厅。联云:虽贤哲难免过差,愿诸君谠论①忠言,常攻②吾短;凡堂属③略同师弟,使僚友行修名立④,乃尽我心。同治三年十月初四日于金陵,公元一八六四年。注解:①谠论:直言议论。②攻:指责,批评。③堂属:即属下。④行修立名:品行名声得此成立。
-
32、写孙文节挽联一付联云:以文来,以节最,毅魄长留两江上下。因孝黜,因忠死,苦心可质万世鬼神。作一联写赠衍圣公①云:“学绍二南,群伦宗主;道传一贯,累世通家。”同治五年二月十七日于山东查阅中曲阜,公元一八六六年。注解:①衍圣公:孔子后裔的封号。
-
同治六年(1867年)
-
36、酉初作换联,换潘伊卿云:“还家便永诀,痛高堂七十岁,倚门倚闾①知九原②定呼撼事;治水甫成功,念下河百万户,已饥已溺,拼一死永奠生民。”同治七年五月十八日于金陵,公元一八六八年。注解:①倚门倚闾:犹言倚门而望。门,房屋的小门,闾,里苍的大门。②九原:春秋时晋国卿大夫的墓地,后泛指墓地,如同说“九泉“,”黄泉”。37、作联赠何廉方,良久乃成,云:“万顷太湖,陶朱艇子忘身世;二分明月,何逊梅花迭主宾。”已写成矣。夜,又改云:“万顷太湖,鸥与陶朱同泛宅;二分明月,鹤随何逊共移家。同治七年八月初十日于金陵,公元一八六八年。38、李小泉、少泉史弟为其父玉泉同年修造家庙,小泉专弁来求一联,云:“庭训差同太邱长,子肖孙贤,已迈元方季方而上:碑文虽逊鲁国公,功高德厚,实在郭庙颜庙之间。”同治七年八月十六日于金陵,公元一八六八年。39、作瓜栈对,久不能就,直至二更三点睡后,三更后始在枕上作就,对云:“两点金焦,劫后山容申旧好;万家食货,舟中水调似承平。”同治七年十月二十七日于金陵,公元一八六八年。
-
40、三点睡,枕上作州县官厅联,云:“长吏多从耕田凿井而来,视民事须如家事,吾曹①同讲补过尽忠之道,凛②心箴即是官箴。”同治八年正月二八日于保定,公元一八六九年。注解:①吾曹:我们。②凛:敬畏。41、旋以昨夜所撰之联不惬于心,改作一联,云:“念三”辅新离水旱兵弋,赖良吏力谋休息;愿群寮共学龚黄召杜①,即长官藉②免愆尤③。沉吟良久,至夜方定。睡后仍反复思之,缠绕不休,以致不得酣眠。次早初起,又作一联,云:“随时以法言巽语④相规⑤,为诸君迎善气;斯民当火热水深之后,赖良吏默挽天心。”同治八年正月二九日于保定,公元一八六九年。注解:①龚黄召杜:龚遂,字少卿,西汉山阳南平阳(今山东邹县)人,勇于谏诤,在任渤海太守时开仓借粮,奖励农桑,狱讼咸少,农民归田;黄霸,字次公,西汉大臣,为政外宽内明,后世把二人作为封建循吏的代表,称为“龚黄”。召信臣,西汉元帝时任南阳太守,并制订了用水制度。杜诗,东汉人,曾任南阳太守,有惠政,颇得民心。民间以二人并称,说:“前有召父,后有杜母”。②藉:凭借。③愆尤:过错,
-
45、近来因眼蒙,常有昏蒙气象①,计②非静坐,别无治法,因作一联以自警云:“一心履薄临深③,畏④天之鉴⑤,畏神之格⑥;两眼沐日浴月,由静而明,由敬而强。”同治九年二月十一日于保定,公元一八七零年。注解:①气象:症状。②计:考虑。③履薄临深:如履薄冰,如临深渊。④畏:怕,对……有戒心。⑤鉴:照,看到。⑥格:通感。这里作“觉察”讲。46、阅福寿金鉴,偶作一联云:“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同治九年五月十二日于保定,公元一八七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