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引进市场经济新机制,整体上实行事业单位企业管理,自1999年度开始灌区进行了人事、体制改革,打破传统的用人制度和工资分配制度,实行全员聘任制,竞争上岗,双项选择,工资分配制度实行多劳多得、按劳取酬。将工资分为基本工资和效益工资两部分,基本工资为岗位工资执行日薪制,效益工资根据聘任岗位和工作绩效兑现。通过人事制度改革,灌区选拔聘用了一批年轻干部,增强了内部活力和战斗力,提高了工作效率,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各项任务指标考核优良率在80%以上。精简了科室所人员30名,分流充实节水灌溉示范基地和其他综合经营单位搞创收,增加灌区经济收入。
2、针对灌区田间工程基础环节薄弱,水资源浪费等问题,灌区在搞好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的同时,
-
随着冶河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的实施,骨干工程险工险段基本处理,引水能力逐年提高,使灌区下游扩大灌溉面积提供了条件,而支、干、斗渠等田间工程相对薄弱。农民眼看着水在渠里流而不能浇到自家地头,尤其是近几年久旱少雨,地下水位下降,大部分机井报废,农民浇地十分困难。为解决此问题,灌区领导班子带领全处职工大搞田间工程建设,并于2000年秋季建成马山头分干一条,长5.7公里,全部砌石防渗。为了提高防渗效果,减少投资,通过比较论证,支斗渠防渗采用砼U型槽,于是灌区自己便从山东高密购回了砼U槽成型机,并试制成功。结合马山头分干统筹安排了田间工程,建成了花营、山尹村两条U型槽防渗支渠,实现扩浇0.8万亩,通过运行,
-
针对工程项目区紧临太行山脚,穿越河流沟谷的交叉建筑物多,有山区防洪和输水灌溉两方面的要求,结合当地物料资源,经过多方比较论证,管理处领导协技术骨干英明决断,确定明渠采用浆砌石重力墙式,暗渠工程采用砌石拱券和铪微弯板两种结构方式,做到就地取材,降低工程造价,满足防洪和地形要求。在工程建设中注重提高科技含量,发挥投资效益,以科技为依托,积极引进吸收综合应用现代化计算机、电子传感、自控、视频、无线通讯技术等多学科、高科技手段,高起点、高标准兴建渠系水情水位及闸门自控系统。该系统主体工程全部完工,已经调试成功,即将投入运行。系统建成后,可使灌区调度中心按照最优方案调度,准确快捷地获取供用水信息及水量水费核算结果,闸门实现自动化控制
-
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从98年度开始已实施五期,累计完成投资3950万元,完成工程量89.87万立米,其中:土方70.41万立米,石方19.45万立米,砼铪1.01万立米完成的主要项目:
1、总干、干渠明渠开卡防渗8847.5米;
2、垫方出险加固防渗5653米;
3、明渠改暗渠2158.2米;
4、扩建马山头分干5709米;
5、防渗配套范庄支渠5930米;
6、新建、改建、配套桥、闸、涵、渡槽、支斗口等建筑物189座;
7、旧石墙修复8100米;
8、纵坡调整7900米;
9、巡渠路基36公里;
10、管理所、测站房屋新建、改造9处;
11、建成水位水情闸门自控系统。
-
近期党中央提出,把水利做为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来抓。提出了水利是国民经济建设的战略重点,节水灌溉是一项革命性措施等论断,使水利事业的发展又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
一、乡试
乡试应考者为本省、府、州、厅、县的生员、贡生、监生等。
“乡试”共分三场。于八月间举行。
第一场(阴历八月初九日)考“时文”(又名“制艺”、“时艺”,即八股文)七篇。其中“四书”三题,“五经”每经四题。应考者选其所习之一种经考之,称为“本经”。
第二场(阴历八月十二日)考论一篇,题用孝经,判五道。诏、诰、表择作一道。
第三场(阴历八月十五日即中秋节)考经、史、时务策五道。九月间放榜。因时在秋季,故又称为“桂榜”。
清代科举考试分乡试、会试、殿试(廷试)。
清代乡试亦如明制,三年一科,于子、午、卯、酉之年行之,称为“正科”。其遇皇帝即位及其他大典加试者谓之“恩科”。
乡试于秋季举行,又称“秋闱”。顺天
-
清代科举制度多承明制,当时视科举为拔擢人才的大典,以生员(秀才)、举人、进士三项为主要考核目标。
尚未取得县学、州学、府学生员的称童生,也叫儒生、文童。凡入学参加考试者,无论年纪大小,统称之为童生。
第一试(初试)也叫“县试”,多在每年二月进行,由知县主考。共考五场:第一场为“正场”,试“四书”文二篇,五言六韵试贴诗一首,文不得超过七百字。第二场为“初复”,试“四书”文一篇,“性理”论或“孝经”论一篇,默写《圣谕广训》百余字。第三场为“再复”,试“四书”文或“经”文一篇,律赋一篇,五言八韵试贴诗一首,默写《圣谕广训》。第四、五场为“连复”考“时文”(八股文)
-
1、内阁:
A大学士(又称冢宰、宰相、端揆、辅臣、庙堂、阁老、阁臣) 正一品
满汉各二人。清初满大学士品高,汉大学士品低一品,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改为相同,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均定为正一品。乾隆定三殿、三阁大学士之制:三殿为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三阁为体仁阁、文渊阁、东阁。没一大学士分别有殿阁之衔,如文华殿大学士、东阁大学士,一般尊称之为“中堂”。
B协办大学士 正一品或从一品
满汉各一人,在六部尚书内特旨简派,仍兼尚书。又称副相。
C学士 从二品
满六人,汉四人,都兼礼部侍郎
D侍读学士 从四品
满四人,蒙、汉各二人。
E侍读内阁 正六品
F中书 正七品
满七十人,蒙十六人
-
1、总督衙门
总督 正二品(加兵部尚书衔者为从一品,加大学士衔者为正一品
管辖一省至三省,一般管辖两省,全国设置总督八人:直隶、两江(江苏、安徽、江西)闽浙、湖广(两湖)、陕甘、四川、两广、云贵。清末增设东三省总督。另有河道总督、漕运总督等。总督例兼带右都御史,又加兵部尚书衔。世称“制军”、“制台”,自称“本部院”、“本部堂”。在清代总督、巡抚为封疆大吏,合称为“督抚”。一般尊称之为“帅”。
2、巡抚衙门
巡抚(抚院、抚军、中丞) 从二品(加兵部右侍郎衔者为正二品)
每省一人,为一省之长;有由总督兼者,如直隶。巡抚均兼带右副都御史,又加兵部右侍郎衔。山东、山西、河南等地,不设总督,巡抚
-
一、八旗兵 驻防八旗
将军 从一品
都统 从一品
副都统 正二品
参领 正三品
副参领 正四品
佐领 正五品
满州、蒙古、汉军各八旗(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分驻京城及各省城、重要城市。统之者为将军、都统、副都统。正黄、正白、镶黄三旗称为“上三旗”,为皇帝亲军,其余称为“下五旗”。
二、八旗兵 禁旅八旗
统领 从一品或正二品
总兵 正二品
副将 从二品
营总 正三品
参领 正三品
参将 正三品
尉 正三品
翼长 正三品
副参领 正四品
佐领 从四品
校 正五品
千总 从五品
校尉 从六品
禁旅八旗中郎卫是皇帝之亲军。兵卫是守卫京师的军队。
三、绿营
提都 从一品 分陆军提督、水师提督。提督又称军门
总兵 正二品 总兵官的简称。总兵又称镇。
副将 从二品 又称副总兵
参将 正三品
游击 从三品
都司 正四品
守备 正五品
千总 正六品
把总 正七品
绿营乃沿革明旧制,统之者为提督、总兵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