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 促进灌区管理体制改革
发布日期:2007年03月03日
1、引进市场经济新机制,整体上实行事业单位企业管理,自1999年度开始灌区进行了人事、体制改革,打破传统的用人制度和工资分配制度,实行全员聘任制,竞争上岗,双项选择,工资分配制度实行多劳多得、按劳取酬。将工资分为基本工资和效益工资两部分,基本工资为岗位工资执行日薪制,效益工资根据聘任岗位和工作绩效兑现。通过人事制度改革,灌区选拔聘用了一批年轻干部,增强了内部活力和战斗力,提高了工作效率,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各项任务指标考核优良率在80%以上。精简了科室所人员30名,分流充实节水灌溉示范基地和其他综合经营单位搞创收,增加灌区经济收入。
2、针对灌区田间工程基础环节薄弱,水资源浪费等问题,灌区在搞好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的同时,2000年7月,管理处主任侯银亭亲自赴湖南岳阳参加了由中国灌区协会、世界银行、英国国际发展部联合组织的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SIDD)改革研讨会,并取得了全国先进灌区的先进经验,积极在我灌区组织、扶持受益单位组建用水户协会16个,覆盖灌区灌溉面积67%。协会实行自主管理,民主决策,排除行政干预,减少中间环节,遏制了“搭车收费”及层层加码问题,提高了水费征收率,加强了支、干渠等田间工程的管理,通过科学用水、节水,减轻了农民负担。在实施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的同时,继续完善已建用水户协会,扩大组建新的用水户协会,力争两年全部实现参与式灌溉管理。
3、相关配套的改革办法都已制定出来,如:骨干工程(总干、干渠)、田间工程、投入机制、水价水费改革、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及财务管理、人事和分配制度等9项体制改革已经开始实施,并逐步到位。
借节水灌溉续建配套工程的东风,冶河灌区的第二次创业已进入高潮,管理处的各项事业蒸蒸日上,我们深信在冶河灌区领导集体的带领下,发扬引岗精神,勤奋努力,勇于创新,冶河灌区会有更好的明天。
2002年6月1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