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六弟文笔颇似王半山①,心甚欢慰,展转读看,不能自己。 注解: 25、至何丹畦处,与诸同年会课,众人皆作诗文。余国心血亏,不可用,乃勉作七古一首。不作诗尽可,作此一首,反长矜①气,可耻之至。 注解: 26、竺虔约同至何家,子敬少谈,即出于愚处,观宋高宗①书豳风,字画雅洁,图画亦工雅绝伦。 注解: 27唐先生言,国朝诸大儒,推张杨园、陆稼书两先生最为正大笃实,虽汤文正犹或少逊、李厚阉、方望溪文章究优于德行。 28、至易念园处,观其所为诗,宗法晚唐,颇有法度。余性好言诗,惠西渭手于诗大自主张,不免自是,细思良然。夜,仍读杨园先生集,中有数条,被我忮求之私,不啻当头棒喝。 29、诸同年至寓斋会课,自辰至戌方散。予以心血亏,不作诗文,乃并不写字,何颓散至此!考试之有得失,犹岁之有丰歉也。有耕而即期大有,是贪天也。然绝不施耕耨① 之功,不已弃天乎!我则身为惰农,而翻笑除划② 为多事,孰甚焉! 注解: 30、昨日,因作字思用功所以无恒者,皆助长之念① 害之也。本日,因闻竹如言,如此事万非疲软入所能胜,须是刚猛,用血战工夫,断不可弱,二者不易之理也。时时谨记朱子语类②“鸡伏卵”及“猛火煮”③二条,刻刻莫忘。 注解: 31、何子贞来,谈及渠在国史馆,每去手钞书十页,录东华录①所不载而事有关系者,约抄五千字。闻之,服其敏而好学。予前冬入史馆而绝不供职,对之愧杀。 注解: 32、未初,走湖广馆,爱其清静异常,因思为养静之所,朝出暮归。在馆读杜诗一卷,详加批点,有自以为是之病。 33、仍至湖广馆,批点杜诗半卷。凡读书有为己为人之分,为人者,纵有心得,亦已的然日亡。予于杜诗,不无一隙之见,而批点之时,自省良有为人之念,虽欲蕴蓄而有味,得乎? 34、到湖广馆看杜诗一卷,纯是矜气。社诗韩文所以能百世不朽者,彼自有知言、养气工夫。惟其知言,故常有一二尼道语,谈及时事,亦甚识当世要务。惟其养气,故无纤薄① 之响。而我乃以矜气读之,是客气用事矣,何能与古人投入哉! 注解: 35、季师意欲予致力于考试工夫,而予以身弱为辞,岂欺人哉?自欺而已!暴弃至此,尚可救药乎? 36、旋到湖广馆批社诗半卷。海秋寻至馆中,久谈。论诗相合,言七律须讲究藻采、声调,不可专言上乘证果,反味初阶,切中余病。 37、早起。饭后,至月乔前辈处。同乡会课① ,予以不能深思,故不作文,仅作诗二者。题“宦途最重是文衡”。何子贞、汤海秋二君最为捷敏。 注解: 38、日来读社诗,颇有小得。无事则心头口头不离社诗,虽细加咀嚼,而究有为人的意思。 39、镜丈言读书贵有心得,不必轻言① 著述:注经者依经求义,不敢支蔓;说经者置身经外,与经相附丽,不背可也,不必说此句,即解此句也。 注解: 40、庞作人来。言渠近来每日记所知,多或数十条,少亦一、二条,因问余课册。予但有日记,而无课,闻之,不觉汗下。 41、今早,友人见示一文稿,读之,使人忠义之气勃然而生,鄙私之前斩焉①而灭。甚矣,人之不可无良友也。 注解: 42、早起,磨墨,写折六开,作论两篇。题“班超通西域论”、“与人不求备论”。平日不用功,至此皇皇如弗及,所谓临渴而掘井者也。虽十驾①而追,岂有及哉! 注解: 43、阅陈秋舫、吴伟卿所作应制赋,气势流利,古不乖时,今不同弊①,心赏其能,而自愧弗如也。夜不安寝,皆矜持之过。 注解: 44、寅初起。卯初,至出入贤良门外听点。旋入“正大光明”殿应试。卯正,得题“如石投水赋”,以“陈善闭邪谓之敬”为韵;“烹阿封即墨论”赋得“半窗残月有鸟啼”,得“莺”字,五言八韵。三艺至未初末刻作就,未上写起,至酉正,止补一字。出场,出赋稿与同人看,始悟有一大错,已悔无及矣。粗心至此,何以示厕词垣哉①!是日进场,百甘四人,监试为定郡王载诠,逻守甚严,搜出怀挟之赞善如山,比交刑部治罪,可惨也,余惧整齐完场。 注解: 45、卯正得信,名次二等第一。一等五人:万春藜,殷寿彭。张苷、萧良城、罗敦衍。二等五十五人。三等五十六人。四等七人。 46、卯正,排班引见。仰蒙天恩以翰林院① 侍讲升用。一等第一、第二俱以编修升学士,第三以庶子升少詹,第四以中允升侍读,第五以编修升待讲。二等第二以编修升侍读,第三、四、五、六俱以编修升赞善②。 注解: 47、日内心沾滞于诗,明知诗文以积久勃发为佳,无取乎强索①,乃思之不得,百事俱废,是所谓溺心者也,戒之。 注解: 48、读廉甫诗数首,知其用力已深,其心血亦足可以力战不衰,余所不及。 49、昨日接霞仙书,恳恳千余言,识见博大而平实,其文气深稳①,多养到之言②一别四年,其所以造遽已臻此③对之惭愧无地,再不努力,他日何面目见故人耶! 注解: 50、在剑阁看碑,皆唐宋人诗。前明及近人刻石,无可观者。 51、三十三生日,作七律二首①。……又五十里,住宝鸡县驿。馆后有平台,俯临渭水,对岸为南山。六日由褒城至宝鸡山之东西也。南北则绵亘万里,不可穷极矣。夜月如画。独立台上,看南山积雪与渭水寒流、雪月、沙水,并皆皓自,真清绝也。琼楼玉宇,何以过此?恨不得李太白、苏长公来此一吐奇句耳,孤负②,孤负。 注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