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示:曾国藩在安庆写信教导沅弟要胸怀淡薄和平,不求富贵功名,
弟近来气象[1]极好,胸襟必能自养其淡定之天[2],而后发于外者有一段和平虚明之味[3]。……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惟胸次浩大是真正受用。余近年专在此处下功夫,愿与我弟交勉之[4]。
同治三年正月二十六日
注解:
[1]、气象:此指身体情况。
[2]、自养其淡定之天:自养淡泊宁静的天性。
[3]、发于外者有一段和平虚明之味:表现在外表的有一股和平光明磊落的风范。发:表现。段:部分。虚:洞孔。
[4]、交勉之:在这方面要相互勉励。交:相互。之:这。
-
提示:曾国藩给澄弟写信,指示家人与地方官相处以不远不近,不亲不疏,谨慎为好。
吾家与本县父母官,不必力赞其贤,不可力诋其非,与之相处,宜在若远若近、不亲不疏之间。渠[1]有庆吊,吾家必到;其有公事,须绅士助力者,吾家不出头,亦不躲避。渠于前后任之交代,上司衙门之请托,则吾家丝毫不可与闻[2]。弟既如此,并告子侄辈常常如此。子侄若与官相见,总以谦虚二字为主。
同治元年九月初四日
注[1]、渠:他。
[2]、不可与闻:不要过问。
-
提示:曾国藩给澄弟写信,劝告他不要置买田产,不要过问公事。
莫买田产,莫管公事。吾所嘱者,二语而已。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富贵人家,不可不牢记此二语也。
同治元年闰八月初四日
-
提示:曾国藩给澄弟写信,指出他好讥讽人短,这是一种骄傲的表现,希望他力戒此行,并教子侄。
凡畏人,不敢妄议论者,谦谨者也;凡好讥评人短者,骄傲者也……。谚云:“富[1]家子弟多骄,贵[2]家子弟多傲。”非必锦衣玉食、动手打人而后谓之骄傲也。但使志得意满,毫无畏忌,开口议人短长,即是极骄极傲耳。余正月初四信中言:戒骄字,以不轻非笑人为第一义。戒惰字,以不晏[3]起为一义。望弟常常猛省,并戒子侄也。
咸丰十一年二月初四日
注解:
[1]、富:指有钱人家。
[2]、贵:指官宦人家。
[3]、晏:晚。
-
提示:曾国藩给沅、季二弟信中提到自己的日记比不上顾炎武的《日知》。
(誉)日记册可方顾氏[1]《日知录》,未免恭维太过。四川有一秀才,与卓海帆相国同年同月同时生,只小一日,又同年入学。厥后卓相登庸[2],渠寄诗云:“只因日上差些子,笑向蜀江作钓翁。”余之日记比顾之《日知》,亦恐日上差些子也。
咸丰十年十一月慈寿日(初三日)
注解:
[1]、顾氏:顾炎武,(1613--1682)明请之际思想家、学者。
[2]、厥后卓相登庸:卓海帆后来被任用相国。厥:代词“他”的意思。后:后来。庸:任用。
-
提示:曾国藩给沅弟写信,告诉他和严树森这样的人相处,应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态度。
严公长短[1],余所深知。媢嫉[2]倾轧,从古以来共事者,皆所不免,吾辈当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耳[3]。
同治元年四月初四日
注[1]、严公长短:严公的优缺点。严公,即严树森。
[2]、媢嫉:妒嫉。
[3]、吾辈当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耳:我们应当自身厚道而对别人少加责备。躬自厚:自身厚道。薄:少。责:责备;责罚。耳:语气词表示肯定。
-
提示:曾国藩写信告诉沅弟,自己所定“约旨卑思”四字,实属近来潜藏在心中一块心病。
约旨卑思[1]四字,实近来方寸隐微之弊[2],亦阅历太久,见得天下事由命不由人也。
咸丰十一年九月十日未正
注解:
[1]、约旨卑思:约束自己的思想,要实事求是,不要好高骛远。约旨:约束自己意图。卑思:不要想的太高。
[2]、方寸:指人的内心。隐微:潜藏。微:隐蔽。之:的。弊:病。
-
提示:曾国藩给沅、季二弟写信,希望他们以“傲、惰”二字为戒。
吾于道光十九年十一月初二日进京散馆,十月二十八日早侍祖父星冈公于阶前,请曰:“此次进京,请公教训。”星冈公曰:“尔的官是做不尽的,尔的才是好的,但不可傲。‘满招损,谦受益’,尔若不傲,更好全了。”遗训不远,至今尚如耳提面命。
咸丰十年九月二十四日
-
提示:曾国藩在安徽安庆给儿子纪泽写信,勉励他学习要持之以恒。
人生惟有常[1]是第一美德。余早年于作字一道,亦尝苦思力索,终无所成。近日朝朝摹写,久不间断,遂觉月异而岁不同。可见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畜养,日见其大而不觉耳。
同治元年四月初四日
注[1]、常:指制度和习惯。
-
提示:曾国藩给沅弟写信,教导弟弟,天下古今没有才能的人,皆以一惰字招致失败;天下古今有才能的人,皆以一傲字招致失败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吾因军事而推之,凡事皆然.愿与诸弟交勉之[1]。
咸丰十年九月二十三日
注[1]、交勉之:在这个问题上互相勉励。交:互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