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90 禀叔父母(北京)
提示:五月大考,曾国藩成绩极佳,六月二日皇上破格提拔升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在京城给叔父母写信,交待所寄银两用途,特别是其中十两,务必分送戚族中最苦最亲者。
金竺虔归,寄回银五十两。其四十两用法:六弟、九弟在省读书用二十六两, 四弟、季弟学俸六两,买漆四两,欧阳太岳母奠金四两,前第三号信业已载明矣[1]。后又有十两,若作家中用度则嫌其太少,添此无益,减此无损。侄意戚族[2]中有最苦者,不得不些须顾送[3]。求叔父将此十金换钱,分送最亲最苦之处。叔父于无意中送他,万不可说出自侄之意,使未得者有觖望[4]、有怨言。二伯祖母处,或不送钱,按期送肉
-
0267 致沅弟(湖口水营)
提示:曾国藩在咸丰七年二月因父逝回家奔丧,住在家里。八、九月间服丧期满朝廷命他归营,曾国藩于九月九日发奏折称在家守丧不愿归营.朝廷不准。他又上奏不任巡抚难于筹饷。十月十二日接到朝廷批复暂允服丧,实际把他晾起来了。后湖南巡抚骆秉章奏请支援浙江举曾出任。咸丰八年六月三日曾接到朝廷谕旨,命他马上赴浙江办理军务。
吉安克复尚无把握,千万不可焦急,日慎一日[1],以求其事之济[2],一怀焦愤[3]之念,则恐无成耳。千万忍耐!千万忍耐!
咸丰八年七月十四日夜
注[1]、日慎一日:要一天比一天谨慎。 [2]、济:成。
[3]、一怀焦愤:意为情绪非常焦愤。怀:情绪。
0282 致沅弟(江西弋阳军营)
提示:接到吉安克复的捷报,称赞其对内能治理军队,对外能和同僚、绅士相处,应酬周到细致,处事
-
1218 致澄弟沅弟(南京署中)
提示:同治四年五月三日接到命令到山东镇压捻军。
初三日接奉廷寄,则僧邸[1]在郓城阵亡,饬余[2]赴山东督剿(剿捻),以李少荃署江督,刘松岩护[3]苏抚。现约少荃于月半后来宁,余于月底起行。金陵之八千人,现札令愿随征者,自告奋勇,愿撤散者,遣发回籍,各营自行具禀。或北征,或西归,拟令同日起行。
同治四年五月初五日
注[1]、则僧邸在郓城阵亡:说僧格林沁亲王在郓城阵亡。
[2]、饬余:命令我。
[3]、护:统辖。
1265 致澄弟沅弟(徐州军营)
提示:局势纷乱,劝沅弟出山,为朝廷效力.
天下纷纷[1],沅弟断不能久安
-
1443 致澄弟沅弟(南京署中)
提示:曾国藩回两江总督任,给澄、沅二弟写信,谈到凡是地方长官处理问题,最怕出现的弊病是不分青红皂白,使好人寒心失望,使坏人肆无忌惮,到这种地步就不可救药了。
凡吏治之最忌者,在不分皂白,使贤者寒心,不肖者无忌惮。若犯此症,则百病丛生,不可救药。
同治十年六月二十七日酉刻
1459 致澄弟沅弟(南京署中)
提示:此是曾国藩写的最后一封信,对澄、沅二弟谈到仕途凶险可怕,在任一天,就一天在风浪之中,能顺顺当当登上岸的实在不容易。像刘韫斋这样平和忠厚,中立公正的人,以为可以免于遭到危难,没有想到人们对他也说三道四,不知什么缘故
-
1381 谕纪泽(保定)
提示:曾国藩于同治七年七月二十日,奉命任直隶总督进京皇上召见,在途中给儿子纪泽写信。说明李鸿章创立上海、南京两处机器局,制造船炮,是国家富强自立的根本大计,功绩伟大,自己很赞成他的事业,想帮助他扩大规模。
李相[1]创立上海、金陵两机器局,制造船炮,为中国自强之本,厥功甚伟[2]。余思宏其绪而大其规[3],如添翻译馆、造地球[4],皆是一串之事。
同治七年十二月初三日
注解:
[1]、李相;指李鸿章。
[2]、厥功甚伟:他的功劳很大。厥,代词“他”的意思。
[3]、余思宏其绪而大其规:我想要发展他的事业而且要扩大他的规模。绪:前人的事业。
[4]、造地球:指造地球仪。
1407 谕
-
0093 致澄弟沅弟季弟(北京)
提示:道光二十七年(1847)六月二日,皇上破格提拔曾国藩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二品),给弟弟们写信,嘱咐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宜,不要轻易接受馈赠施舍,因为人情往往是钓饵,将来事情难于处理。
兄自庚子到京以来,于今八年,不肯轻受人惠,情愿人占我的便益,断不肯我占人的便益。将来若作外官,京城以内无责报于我者……以后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益,不可轻取人财。切记切记。
道光二十七年六月二十七日
0104 致澄弟沅弟季弟(北京)
提示:道光二十七年(1847)六月二日,皇上破格提拔曾国藩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二品)。弟弟们已经长大要走入社会了,曾国藩在京城写信,教导弟弟
-
0732 致澄弟沅弟(安庆署中)
提示:咸丰十一年七月十六日,咸丰皇帝病死热河,慈禧垂帘听政,八月一日湘军攻下安徽省会安庆,十月十八日曾国藩奉旨督办江、皖、赣、浙四省军务,巡抚、提、镇以下文武官员皆归节制。在安庆给澄、沅二弟写信,对于八君子辅政,寄于中兴的希望。认为沅弟可能得到重用,要他注意增广学识,严砺操行。
沅弟信中决气机之已转[1],世运之将亨[2],余意亦觉如此。盖观[3]七月十七以后,八君子辅政[4],枪法[6]尚不甚错,为从古之所难[6],卜[7]中兴之有日。特余忝[8]窃高位,又窃虚名;遐尔观瞻[9],深以为惧。沅弟不特不能幅巾归农,且恐将膺封疆重寄[10],不可不早为之计。学识宜广,操行宜严,至
-
0215 致澄弟(江西省城)
提示:咸丰六年(1856)江南八府五十多州县在太平军的掌握之中。军势达鼎盛时期。八月四日--十月十一日,太平天国发生内讧。
此信谈到,一当官就骄奢,我要引以为戒。并说给其三女定亲,不必找名门富户,可找俭朴耕读人家。
近世人家,一入宦途即习于骄奢,吾深以为戒。三女许字[1],意欲择一俭朴耕读之家,不必定富室[2]名门也。
咸丰六年十一月初七日
注[1]、字:女子许嫁。
[2]、室:家。
0222 致沅弟(江西瑞州)
提示:曾国藩在江西瑞州军营给沅弟写信,教导他对绅士名流,贵在奖励,切勿指责。
用绅士不比[1]用官,彼本无任事之责[2]又有
-
1201 致澄弟沅弟(安庆)
提示:曾国藩九月一日由安庆登舟,七日到达南京。十月十三日接到谕旨,命令他到湖北镇压捻军,将两江总督大印交李鸿章。他又回安庆了,给澄、沅弟写信,告知乡试有关情况。
主考于初四日进城,初六日进贡院,乡试入场大约一万三千余人。
同治三年十一月初五日
1205 致澄弟沅弟(安庆)
提示:曾国藩于十一月十七日,奉旨又接了两江总督,又回到了南京。给澄、沅弟写信,告诉他们本次乡试情况。
余于十四日入闱[1]写榜,是夜二更发榜。正榜二百七十三,副榜四十八。闱墨[2]极好,为三十年来所未有。
同治三年十二月十六日
注[1]、闱:考试的地方或科举考试。
[2]、闱墨:科举考试的成绩。
1226 致澄弟沅弟(安庆)
提示:曾国藩同治四年五月三日又接到命令,到山东镇
-
0015 禀父母(北京)
提示:曾国藩,原名子城。于道光十八年(1838),会试取中第38名贡士,正总裁为穆彰阿,二人遂有师生之谊,嫌其名太俗,令其改名国藩。殿试取三甲第42名,赐同进士出身。朝考一等第二名,改庶吉士,入翰林院庶常馆深造。道光十九年(1839)腊月,进京应散馆考试。道光二十年(1840)四月十七日,庶吉士散馆,曾国藩考取二等19名,留馆授翰林院检讨。给父母写信,提到清军在浙江和英军作战失败,与汉奸有关,对汉奸的行为痛恨至极。
英夷滋扰以来,皆汉奸助之为虐。此辈食毛践土[1],丧尽天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