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2 致澄弟沅弟(安庆署中) 提示:咸丰十一年七月十六日,咸丰皇帝病死热河,慈禧垂帘听政,八月一日湘军攻下安徽省会安庆,十月十八日曾国藩奉旨督办江、皖、赣、浙四省军务,巡抚、提、镇以下文武官员皆归节制。在安庆给澄、沅二弟写信,对于八君子辅政,寄于中兴的希望。认为沅弟可能得到重用,要他注意增广学识,严砺操行。 沅弟信中决气机之已转[1],世运之将亨[2],余意亦觉如此。盖观[3]七月十七以后,八君子辅政[4],枪法[6]尚不甚错,为从古之所难[6],卜[7]中兴之有日。特余忝[8]窃高位,又窃虚名;遐尔观瞻[9],深以为惧。沅弟不特不能幅巾归农,且恐将膺封疆重寄[10],不可不早为之计。学识宜广,操行宜严,至嘱至嘱。 注[1]、决气机之已转:判断形势已经转变。气机:形势。
提示:曾国藩给澄、沅弟写信,告知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以后,人事发生重大调整,咸丰遗诏辅助朝政的八个人受到严厉处治。重用恭亲王,曾国藩继续得到重用。 京师十月以来,新政大有更张。皇太后垂帘听政。前此受遗[1]赞襄[2]之八人者,肃顺斩,郑、怡赐自尽,穆军台、匡、景、杜、焦革职。恭王议政居首,桂、周、宝、曹入军机,中外悚肃[3]。余自十五至二十二日连接廷寄谕旨十四件,倚畀[4]太重,权位太尊,虚望太隆,可悚可畏。 注[1]、遗:遗诏。 [2]、赞襄:佐助;辅佐。
提示:曾国荃带兵攻下安庆以后回家养病。曾国藩在安庆署中给在家的沅弟写信,告诫他用人不能太滥,花费不可浪费,勉励他严格要求自己,拼命报国。 用人太滥,用财太侈,是余所切戒阿弟之大端。……拼命报国,侧身修行[1],此二语,弟亦当记之。
提示:曾国藩写信,告诉澄弟,皖南口粮奇缺,老百姓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军中设粥棚七处,维持少数人的性命。 口粮极缺,则到处皆然。兵勇尚有米可食,皖南百姓则皆人食人肉矣。自三月初一起设粥厂七处,以救饥民。大约每厂可活三千人,不无小补。
提示:曾国藩给儿子纪鸿写信,告诫他到省城参加考试时,不可外出游玩,不可乱花钱,不要沾染富家子弟的坏习气。 凡世家[1]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2]相同,庶[3]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吾忝[4]为将相,而所有衣服不值三百金。愿尔等常守此俭朴之风,亦惜福之道也。 注[1]、世家:世世代代相承家业。
提示:曾国藩在安庆给沅、季二弟写信,教导弟弟们,自古帝王将相乃至圣贤,都有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精神。不过还须刚柔互用,不能偏废任何一方。 从古帝王将相,无人不由自立自强做出,即为圣贤者,亦各有自立自强之道,故能独立不惧,确乎不拔[1]。昔余往年在京,好与诸有大名大位者为仇,亦未始无挺然特立不畏强御[2]之意。近来见得天地之道[3],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非暴虐之谓也,强矫[4]而已;柔非卑弱之谓也,谦退而已。趋事赴公,则当强矫,争名逐利,则当谦退;开创家业,则当强矫,守成安乐,则当谦退;出与人物应接,则当强矫,入与妻孥享受,则当谦退。 注[1]、确乎不拔:确实不动摇。乎:形容词或副词后缀。
提示:曾国藩给沅、季二弟写信,提醒他们在同有才无德的人相处时,既不埋没他的长处,又要和他保持一定距离。 盖古今因名望之劣而获罪者极多,不能不慎修以远罪[1]。吾兄弟于有才而无德者,亦当不没[2]其长,而稍远其人。 注[1]、慎修以远罪:谨慎修养以远离犯罪。
提示:劝导他对外人的批评应持冷静态度,要抑制住忿怨的情绪,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事我岂能不告诉你,劝你加强修养,盛时当从衰时想,不要一意孤行不顾严重后果。 外间指摘[1]吾家昆弟[2]过恶,吾有所闻,自当一一告弟,明责婉劝,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岂可秘而不宣? 注[1]、指摘:指出错误进行批评。[2]、昆弟:兄弟。
提示:曾国藩写信嘱咐沅弟,我弟兄报国要有实际高于名声,功劳高于奖赏,才干高于职务的思想,才会减少过失。 吾兄弟报国之道[1],总求实浮于名[2],劳浮于赏[3],才浮于事[4]。从此三句切实切实做去,或者免于大戾[5]。 注[1]、道:道理。
提示:曾国藩在同治元年正月初一任两江总督。现在写信和沅弟商量辞去两江总督或钦差大臣中的一项职务。 疏辞两席一节[1],弟所说甚有道理。然[2]处大位大权而兼享大名,自古曾有几人能善其末路[3]者?总须设法将权位二字推让少许,减去几成,则晚节渐渐可以收场耳。 注[1]、疏辞:封建时代臣下向君主请求辞职的呈文。两度:两次。一节:一事。
提示;曾国藩写信教导沅弟,作为臣子最重要的是会写奏章,想说的话可以随时陈奏,这方面你应当注意文笔简洁。 奏议[1]是人臣最要之事,弟须加一番工夫。弟文笔不患不详明,但患[2]不简洁。以后从简当[3]二字上着力。 注[1]、奏议:臣子对帝王陈述意见或说明事情的文本。
提示:曾国藩在安庆写信教导沅弟,我们做事从三个方面约束自己,第一要看做事是否公正,对住对不住自己的心;第二要看是不是为自己身边的人作出了榜样;第三要看社会的议论。 注[1]、方寸:指人的内心。
提示:曾国藩写信教导沅弟,要兢兢业业把事办好,将来遇有机会抽身引退,没有后遗症。不管是修身齐家还是治国平天下,“明”、“强”二字是根本,并要保持倔强的性格。 吾兄弟常存此兢兢业业之心,将来遇有机缘,即便抽身引退,庶几[1]善始善终,免蹈大戾乎[2]?至于担当大事,全在明强[3]二字。《中庸》学、问、思、辨、行五者[4],其要[5]归于愚必明,柔必强。弟向来倔强之气,却不可因位高而顿改。凡事非气不举[6],非刚不济[7];即修身齐家,亦须以明强为本。 注[1]、庶几:连词,也许可能。表示在上述情况下才能避免某种后果或实现某种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