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说,杜英杰是文化人,因为他师范毕业后,当过教员、教导主任、校长、教育局长;有人说,杜英杰是坚强的领导者,是因为他担任过代理副县长、县委副书记、县委书记;有人说,杜英杰是革命战士,因为他九岁就参加儿童团,扛起了红樱枪。解放战争中,他赶着毛驴驮着炸药,徒步三天三夜,去参加解放石家庄的战斗;有人说,杜英杰像农村的乡镇干部,他为了希望的田野,百姓企盼的收获,整天卷着袖子,挽着裤腿,没时没晌奔波在农田里;有人说,杜英杰既是知识分子,又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农村干部,因为知识分子所具有的严谨、认真、刻苦、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的赤子之心,在他身上有着充分的体现
-
徐静,小名喜子,获鹿县邓村人。一张慈眉善目,憨厚真挚的笑脸。只看其人,很难想象他是担任引岗渠施工团政委,统帅几万人马,修建冶河大渡槽等重点工程的主要领导人。他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工作。他家是村里的堡垒户,多次掩藏过八路军战士和县区的革命干部。解放石家庄战斗打响的时候,徐静正是气血方刚的年轻人。他积极报名参战支前,抬担架,送军粮,在战斗里锻炼成长。
徐静走过的人生道路是光辉的,也是曲折的。他担任过公社书记,县委组织部干部。
1970年腊月二十六日,鞭炮声时断时续在空中炸响,新年气氛渐浓的时候,徐静从涞源三线建设工地回来了。他刚刚放下铺盖卷,脚跟还没站定,组织部通知他到引岗渠冶河分团任政委,春节后上班。
徐静心里不平
-
在饮食上,老百姓印象最深刻的是把自己兜里的钱更多地贡献给了餐馆、酒楼、快餐业。由此所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百姓在饮食中的摄油量高得吓人——人均烹调油消费量每日83克,几乎居世界之首。
提到在外就餐,水煮鱼可以说是最热门的菜品之一。可惜,重复用油的问题浮出水面,揭示出香浓菜品当中不新鲜烹调油的危害。其实,水煮鱼只是冰山之一角,几乎所有的炒菜、炸菜都有油脂反复加热以及加热过度的问题。
在餐馆里就餐,多的是不安全因素,多的是油脂、甜饮料和酒类,多的是腹部肥胖的危险,那么缺的究竟是什么呢?最主要的便是粗粮、豆类和新鲜的蔬菜,这几类食物正好是预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关键所在。有些蔬菜虽然也被摆上餐桌,但数量、比例仍然不足,而且大多吸入了过多的油脂,使它们的健康意义失去了大
-
老水利陈景元,获鹿县(鹿泉区下同)李村人,曾担任过引岗施工团团长,王常峪分团政委,县水利局局长等职,在水利战线上奋斗了三十余年。
陈景元一参加工作就在水利战线,把自己的青春年华献给了获鹿县的水利事业。为人民找水,引水,管水,用水,踏遍了全县的山山水水、沟沟壑壑。每一寸土地上都留下了他的脚印,洒下了他辛勤的汗水。每一条渠道里都流淌着他的心血。
1947年,刚刚20岁的陈景元就在村里担任水利委员会会计,1948年脱产到计三渠总会工作。他曾在计三渠、源泉渠任职多年,为两条渠的开挖、发展和管理注入了他的情和爱。那时候,年轻英俊、精神焕发的陈景元是何等的荣耀。他身挎蓝布挂包,肩背塔尺,或顶着烈日,或沐浴着风雨
-
贡承顺,万人工地上出名挂号的贡团长,获鹿县新寨人。他当过教师、校长,1956年调水利战线,自1958年起,一直在水利局副科级的位子。漫漫人生路,路途坎坷多。不过,这样也好,因为长时间受水的浸泡,使他对获鹿县的水利事业颇有研究,堪称“水利专家”。
贡承顺是个肯学习,善于思考的人。在水利战线他把一本《水利手册》视为珍宝,闲暇之时,双手捧着看呀,想呀,画呀,爱不释手。他学习渠道设计、施工方法,排灌机械的使用、保养和维修。贡承顺自己没想到,多少年以后,这些知识会在引岗渠修建中派上大用场。可是,就因为他对水利知识的渴求、痴迷,苦苦地钻研,也有人曾说他走“白专道路”。当时贡承顺怎么也想不通
-
杜中华特别喜欢听引岗渠工地上大喇叭传送的开饭号声。那嘀嘀哒哒的长音,在他的耳朵里听起来那么悠扬,那么悦耳,那么舒坦,那么过瘾。象听了一出丝弦、梆子戏,又象久未沾酒,一下子喝了半瓶老白干一样满足。
因为他是县粮食局局长,是引岗工地没有正式任职的“后勤部长”。这号声,说明工地食堂粮菜供应正常,民工们只有吃饱了肚子才有力气干活啊。
杜中华这个农民的儿子,是战争年代成长起来的工农干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就曾担任副县长。他长得膀大腰粗,一身同庄稼人差不多的打扮,讲话粗粗拉拉,一口平山不平山,获鹿不获鹿的乡下口音,看上去嘻嘻哈哈,布满皱纹的脸上却深藏着一股子说一不二的威严之气。他以办事务实、果断而著称。那时候,不管是县里社里,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