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当前位置:河北引岗渠人民政府 > 引岗书籍 > 《水从柏坡岭下来》 > 第五章 生命在这里闪光 > 内容阅读
六、撑天的男子汉

在王常峪隧洞,象史永计、李大会、李吉瑞、石正瑞式的英雄数不胜数,他们始终战斗在万分危险的最前沿。有了他们,天塌下来撑得住,地陷进去能填平,什么困难都不在话下。让我们再记住以下几个人的名字吧:

 

  兵头将尾李庙云。

  南铜冶村的李庙云同志是民工连指导员,作为兵头将尾,他懂得该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他身先士卒,和民工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是一个敢于带头闯险区战塌方的硬汉子。

  李庙云做民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是说在嘴上,讲在会上,而是体现在自己的行动上。他用自己的所作所为去教育人,感召人,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促进隧洞的掘进。

  李庙云在王常峪隧洞坚持战斗了两年没下火线。1971年的9月10日,“铁汉子团长”史永计牺牲后,他们擦干眼泪,强忍悲痛,接过英雄手中的工具,带领战友们,再次冲进“老虎口”。在险区,仅仅为了抢砌史永计把危险留给自己的最后几块石头,他先后排险竟达20多次。在阴森森的“老虎口”,李庙云用他一双结实有力的大手,舞动长长的撬棍,把顶壁活动的石头捅下来,把堵住拱券口的石头撬下去。就像一个步入雷区的排雷战士那样大胆、沉着、坚定。高大的身躯有着用不完的力气,不停地观察着,战斗着。李庙云同志和他的战友们踏着英雄史永计的足迹,排险抢砌,紧张而有序。他们谁也不多说话,只是默默地供料,默默地上石头,默默地衬砌,好像战士偷袭敌营一样机智而又果敢。经过几个小时的抢砌,终于把最后一块石头垒上去,砌好了最后一道拱券,闯过了险区,拿下了“老虎口”。这时,唯有在这时,指导员李庙云才含着眼泪大声喊道:“老史,你留给自己的那几块石头我们垒上去了,最后一道拱券砌好了,险区闯过去了,请你安息吧!”

南铜冶连在李庙云的带领下,战塌方,抢浆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成为王常峪隧洞工地上,塌方吓不倒,砸不垮的英雄连队。

 

  火线入党的刘生文。

  刘生文同志是寺家庄公社民工营的副营长,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引岗战士。

  在王常峪隧洞工地的竖井下,在掘进、垒砌的战场,那里最艰苦,有他;那里最危险,有他。他把自己看做民工中的一员,民工把他看做并肩战斗的好伙计。

  有一次,塌方来势凶猛,把已经垒砌好的钢墙砸了个一塌糊涂。刘生文见此情况,急忙带领战友们又冲上去,他们搬的搬,扛的扛,铲的铲,拉的拉,连续折腾了十几个小时,才把塌方清理干净。然后,又一鼓作气,重新打基础,垒起了钢墙,砌好了拱券,为下一步正常施工创造了条件。

  刘生文两年如一日,拼死拼活地战斗在王常峪隧洞的工地上,民工们都亲切地称他为“我们的好领班”。

  获鹿县人民感谢为他们开凿引岗渠的老引岗,而刘生文则特别感谢引岗渠,正是在血与火的王常峪隧洞工地上,他和许多建设者一道,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给他的生命赋予了新的含义,注入了新的活力,这是他终生最难忘怀的。

刘生文他们建成了引岗渠,而引岗渠则造就了千百个像刘生文这样的模范人物。

 

  砸不垮的张生勤

  共产党员张生勤同志,是奋战在王常峪隧洞3000多名引岗民工中的普通一员。

  张生勤在王常峪隧洞险区负责装渣、卸料工作,把成批成批的沙石、水泥卸下来,把成堆成堆的石渣装上罐车运出去。他的工作岗位好比火车站的货台,装装卸卸,没完没了。别看张生勤没有拿着撬棍撬石排险,没有搬着石头在拱顶浆砌,但因为身处险区,隧洞顶壁塌方不断,装渣卸料,清理场地的任务也特别繁重。同样是“吃着人间饭,干着阴间活儿”的差使,他曾三次被土石埋住过。

  张生勤第一次挨砸被埋,是被大塌方前的小塌方埋住的。那时,他正在抢时间装渣清场,吭吭嚓嚓的土石砸下来,把他压在了土石底下,身上挂了彩,脸上擦了皮肉,胳膊上划了几道深深的血痕。幸好,自己的眼睛还能看见,只是受了点轻伤,他用力从土石堆里爬出来,抖掉身上的泥土,又投入了战斗。

  张生勤第二次被塌方埋住,是在一次轰然而至的大塌方中。只顾卸料装渣的他,被滚滚的气浪推倒后,纷纷落下的土石把他埋了个严实,遍体鳞伤自不必说,他最担心的是自己的要害部位是否受伤。张生勤用尽平生之力才从土石堆中钻出来,活动活动自己的手脚,眨眨自己满是泥土的眼睛,还好,手脚和塌方前一样灵活。张生勤心里说,塌方你可得长眼睛,我可不能轻易“光荣”了,开凿隧洞的任务还大着呢!张生勤抖掉身上的泥土,回到他的岗位,又一次投入了战斗。

  张生勤第三次被埋住,发生在大塌方后的“余震”之中。那时,他正和战友们抓紧卸下运进隧洞中的支撑木,一根一根地扛上前沿阵地,做好支撑,好抢过险区。不料,隧洞顶壁连续塌泄的土石又一次将他埋住了。这一次,他的腿被砸肿了,红一块紫一块的,疼得钻心,不幸之中万幸,多亏身子骨没受什么大的创伤,他又一次抖掉身上的泥土,又投入了战斗。

  一个普通的引岗战士,在王常峪隧洞的战斗中,三次被塌下的土石掩埋,三次和死神擦肩而过。而每一次都是爬起来,抖掉身上的泥土,又继续战斗。他这种坚守岗位,不被塌方所吓倒的英雄气概,在工地上广为传诵。

  人们常说,共产党员是特殊材料铸成的。不错,共产党员张生勤为了开凿王常峪隧洞,坚持战斗在万分危险的前沿阵地上,塌方吓不倒,砸不垮。他不正是特殊材料铸成的吗?

  在引岗工地,象张生勤、李庙云、刘生文这样的基层干部和党团员随处可见。他们先人后己,出生入死,冲锋在前,撤退在后,是施工队伍的中坚力量,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在如此险恶的环境中,隧洞能够凿通,渡槽能够挺立,一切答案就在他们的身上。

 

上一篇:没有文章
下一篇:五、“实干家”石正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