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鹿县(鹿泉区下同)车行公社(上庄镇下同)车行村和辛庄村民工所在的11号竖井,传扬着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他就是“硬骨头排长”李吉瑞。当时24岁的他,被人们称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钢铁战士”。 1970年,在王常峪隧洞沥水越来越大,塌方越来越严重的节骨眼上,年轻的李吉瑞来到了工地。李吉瑞勤奋好学,英勇顽强,扎实肯干。他不仅带领战友们一瓢一瓢地掏,一桶一桶地提,苦战沥水;一分一分地掘进,一尺一尺地垒砌,勇斗塌方;而且,还是一位出色的宣传员,他和同志们讲引岗渠,唱引岗渠,共同憧憬着引岗渠建成后的幸福生活。 1970年12月20日,井上寒风刺骨,井下沥水成溪,隧洞中塌方频繁。李吉瑞和他的战友们全然不顾,你追我赶地争着要向元旦献厚礼,争取早日完成掘进任务,给全县人民一个惊喜。天气寒冷,11号竖井上下,却是一片热气腾腾。施工中,为了加快垒砌进度,他们曾对隧洞中西南角的塌方区进行多次排险,但是,枣儿、核桃大的碎石块仍然不断地从顶部落下来。为了扫清障碍,短进快砌,民工们纷纷建议搞突击。李吉瑞带领他们,制定好安全措施,开始对这段隧洞进行衬砌。正当他们紧张地垒砌的时候,突然一声巨响,一块大石头从隧洞顶部塌落下来。石头溅起的泥水泼到人们身上,打到脸上,无法睁眼。这时,突然有人喊:“李吉瑞被砸住了,快!”人们揉揉眼睛,四下寻找,发现一块近千斤的大石头压在李吉瑞的腿上。李吉瑞昏倒在地。民工们急忙把他从大石头下抢救出来,火速送往温塘医院。 李吉瑞清醒后,忍着巨痛问,其他同志伤着没有?隧洞西边的塌方处理了没有?咱们排能不能保证日进一米三?李吉瑞身负重伤,还时刻不忘施工,不忘战友们。他人在医院,一颗年轻的心早飞到工地去了。 为了让李吉瑞在医院安心养伤,伙伴们纷纷给他写慰问信。同志们的信,通篇写的是全县人民心目中的引岗渠。引岗渠修建成了,岗南水库的水引来了,清悠悠,波连波,翻着飞溅的浪花,流到干渴的山地、岗坡、平展展的原野;流到庄户人家深深的水窖、碧绿的菜园;流到人们干渴的心田里。 听着大家的来信,李吉瑞的伤痛,好像减轻了许多,心里热乎乎的。他感动地说:“请转告同志们,我的伤好了,一定重返工地参战,完不成任务决不下火线!” 李吉瑞的右腿伤势很重,主动脉被巨石砸断,医院领导和医生们再三研究治疗方案,但是别无选择,年轻的李吉瑞面临着一个残酷的现实:为了保住生命,必须把右腿锯掉! 当医生用婉转的话语和李吉瑞商量时,李吉瑞好大一会儿没有吱声,沉默了一阵,他声泪俱下地大声喊着说:“把腿锯了,我还能走进隧洞吗?我还能爬到高处撬石排险吗?我还能上拱顶垒砌吗?我还能和战友们一起战引岗吗?我的腿,我的腿啊!”为了魂牵梦绕的11号井工地,为了祖辈企盼的翻身工程引岗渠,李吉瑞流泪了。 面对李吉瑞发自心底的呼喊,医生们激动地流着眼泪说:“吉瑞,正是为了你能再次回到隧洞,我们才不得不采取这种非常措施的。你的右腿没有废,过去的日子里支撑在隧洞,现在支撑在隧洞,将来,它将永远支撑在六十米深处的隧洞中!” 李吉瑞听明白了,医生们别无选择,他也别无选择!进行手术之前,李吉瑞对医生和站在周围的同志们说,“只要我还能回到引岗工地,只要我还能为开凿王常峪隧洞锄一锨石渣,垒砌一块石头,锯就锯吧!” 在手术过程中,钻心扯肺的疼痛令人难以忍受。可是,李吉瑞同志尽管满身大汗淋漓,把被子都湿了,却不哼一声。他清晰地听到了一种声音,一种清脆的声音,这种声音,就像小时候听木匠师傅拉锯的声音一样。不过,明亮的锯条两边纷飞的不是一缕一缕细细的锯木碎沫,而是飞溅着他身上的血,腿上的肉,大腿骨上鲜血浸染的一朵朵红红的血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