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鹿泉人提起缑增福,都知道他领导人们修引岗渠的事,甚至引岗渠成了缑增福的代名词。但是他在工业、交通上的事,年轻人大多不知道。那时获鹿县工业还比较薄弱,县级公路都是沙石路。引岗渠动工以后,物资设备、交通运输等方面困难很多。他在常委扩大会上,阐述了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为农业,农业上去了,带动各行各业的指导思想。首先利用地方铁路和资源优势发展工业,特别是同阁工业区的开发,先后上采石场、水泥厂和磷肥厂,当时称北三厂,名声是很大的,继而修建采石场铁路专用线。县里的农机厂、化肥厂等许多厂矿也都是那时扩建和新上的项目。和前两年国家扩大内需的一样,引岗渠带动县里很多行业的发展。同时,各行各业的发展也为引岗渠筹集了资金和物资。
在交通方面,获鹿县南北狭长,
-
群众的要求呼唤着政府,群众的行动感召着党委,更加坚定了领导者“兴水治穷”从根本上改变获鹿面貌的决心。
1969年,获鹿县的领导班子进行了大的调整。从“文革”中解放出来的一批同志走马上任来到了获鹿,孙健民、侯淑芳、赵玉洲等同志都有很强的创业精神。我到任不久就任县委书记。领导班子年富力强,较为团结。同时作为县领导的参谋班子—办公室很得力,有朱振海、张书亭、商润身等一批好助手。大家一致认为全县当务之急,是排出“文革”中的干扰把经济搞上去。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上午水利入手,发展生产改善生活。
经过多次调查研究,经过征求群众意见,经过勘察设计,在地区水利部门的倡议下,决定平山、获鹿、元氏三县从岗南水库引水联合兴建“引岗渠”。岗南水库是在1958年与黄壁庄水库同时修建的。库容水14亿之多,水源丰富。当时领导修建岗南水库的党
-
修建“引岗渠”是全县人民摆脱贫困的所在,是人民的最大利益,只最迫切的要求。县领导及各级干部一致认为领导全县人民修建“引岗渠”就是抓住了根本,就是代表人民利益,就是最直接为人民服务。所以形成了全县人人支持和支援修建“引岗渠”的氛围。县领导班子成员各个深入工地检查指导参加劳动,带头拉石运料,和广大群众生活在一起、战斗在一起。干部、党员、共青团员做到哪里有危险哪里有困难就往哪里上。心里想着一条就是为人民服好务。
“引岗渠”使三县领导班子目标一致团结在一起。元氏发现自己有不合质量的地方主动返工。平山县对外县进场民工像当年欢迎子弟兵一样的热情。平山王常峪村进住民工超过了本村人口。平山北水村唯一一片菜园修渠挖掉了,群众郝毫无怨言。获鹿县20个公社,受益面积既不均衡由分直接受益,但为了全县人民利益,没有讲过价钱。县、社机关把自己树木无偿捐献给了工地,
-
“引岗渠”建成后,人们没有松劲,为了发挥渠道更好效益,马不停蹄的展开了全面的成龙配套。获鹿境内渠道全部用料石浆砌过,做到不渗水、不漏水。平山、元氏境内也已完成了浆砌。修建了支渠30条,干斗渠118条,扬水站100处,还修建了一批小水汪、小塘坝。使“引岗渠”形成了旱能灌、涝能防、长藤结瓜的网状工程。渠道放水后原来一部分不能打井的地方,由于地下水的回升,群众又新打井3200眼。做到双用两保险。使水利条件得到了根本上的改善。
渠道配套后,最大的任务是消灭山区、丘陵的“三跑田”(水、肥、土)。为此全县用了数个冬春,有的还组织了专业队,开展了大规模的平整土地。变“三跑田”为三保田。把那些薄沙漏地,变成土层较厚的梯田。北起牛山、马山,南至车行、山尹村。莲花山下故城台前
-
“引岗渠”建成后,全县水浇地面积达到35万8千亩,占全县总面积43万9千亩的81.6%。基本上实现全县的水利化。1974年夏季小麦亩产上了纲要,达440斤,比上年单产增加了165斤,全年粮食亩产也由动工前的1969年430斤,跃上了亩产802斤,过了长江,成为全省学大寨的先进县之一。当时中央电视台记者就以“引来一渠水换来万担粮”的标题作了报道。
“引岗渠”的修建不仅使农业得到了大发展,而且工业,乡镇企业,旅游业同样得到了更大发展。20多年来“引岗渠”流金淌银富了获鹿,也富了平山、元氏两县人民。但比着更大的是凝聚起来的“引岗精神”——群众路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治水。获鹿人说到修建“引岗渠”就有唱不完的杨家戏,说不完的西游记之感,就有无穷的启动力
-
获鹿的干旱缺水史书有记载,汉朝大将韩信用箭射准了白露,白露带箭逃跑,待官兵追赶上时,白露钻入地内,只把箭插在地上,待将箭拔出时一股清泉喷出地面留入土门关。这个传说说明人民如饥私渴,对水的盼望有由来已久。
获鹿县地处冀中平原西部的太行山下,全县平原占三分之一,丘陵、山区就占三分之二。山为石灰岩质,山区、丘陵打不出井来,平原有井的水也不足用,长期以来靠天吃饭。人称“热获鹿”。因条件的制约,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不高。一九六九年,全县人均收入66元,口粮365斤。离石家庄市只有30华里的地方,群众的温饱问题尚未得以解决。
获鹿为什么穷?说到穷群众把穷和“水”字联系在一起。韩庄公社的群众说,“名韩庄,实旱庄ÿ
-
二〇〇一年十月一日,原中共获鹿县委书记、修建引岗渠总指挥缑增福同志,为中共石家庄市委党史办撰写的《对修建引岗渠的回顾》一文现在这里转载。
目录
一、穷就穷在水上
二、发奋图强修引岗
三、建成网状化的节水灌渠
四、修建引岗渠是最集中的人民利益
五、修建引岗渠创造了引岗精神
“引岗渠”建成已二十多年头了,我虽然早已离开那里但每想到那段往事,就心潮澎湃,历历在目。群众那种盼水如饥似渴,修建中那种艰苦创业的精神,那种战天斗地的场面如同一幅画卷展现在眼前,像一曲嘹亮的歌声回荡在耳旁。
昔日太行山、王屋山下的寓公因大山挡住了他家的出路,他决心挖掉这两座大山。当今太行山前又一群寓公,因山头挡住了他们富裕起来之路,他们团结起来,决心挖掉这些大大小小山头,把岗南水库的碧水引到家乡,从更本上改变家乡的面貌。
-
一九七五年一月六日 农历十一月二十四日 星期一 晴
宏伟的“引岗渠”全部建成通水已经一年多了。引来一渠水,换来万担粮,全县农业得到振兴。七四年亩产达到了八百O二斤,实现了县委要求的目标,一举跨过了长江。领导的表扬、各地人们络绎不绝的参观,新闻媒体的报导,“引岗渠”出了名,获鹿出了名,听到的是赞扬声,人怕出名,猪怕壮。原来深怕挂不上号,怕让下马,大家心齐争一口气,埋头苦干夹着尾巴做人。县委一班人也团结一致,相互支持别是赵玉周、孙建民、侯淑芳几位主要领导合作的更好。受表扬之后,有人产生了松劲情绪或是骄傲自满情绪。今天的党委会议就是针对这些在领导中开展反骄破满的。会议开得欢声笑语,心情舒畅。这表示了对获鹿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不骄不躁在取得已有成绩的基础上
-
一九七一年一月八日 农历十二月十二日 晴
无法无天的文化大革命已经六个年头了。社会上的无政府状态发展到了极点。车行公社的南庄村曾因整天达派仗,去年还荒了三百亩地。黄壁庄公社几个村整天闹得公社崩说工作,饭吃不了,觉睡不了。公社书记从县城往北去腿就发软。所以,几年来各级狠抓了批派想,批无政府主义,加强团结,加强联合。并派出工作队到村帮助建立和整顿党支部。接着调整安排一批县社领导骨干,特别是白光英、杜英杰、贡林庭等同志。到今年初,全县局势基本稳定。同时,以政代党,以军代政的县革委党的核心领导小组结构,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了。经过上级党委批准,经过充分的酝酿准备,中共获鹿县第三届党员代表大会于今天胜利召开了。这次会议是“文革”以来第一次开的团结安定的会。到会代表情绪高涨,一致要求改变全县
-
一九七二年二月一日 农历腊月十七日 星期二 晴
当人们杀猪宰羊,正在送别猪年迎来鼠年的时刻,一支铁姑娘女子民兵连,还紧张战斗在岗南水库大坝前的红光隧洞。她们是获鹿县修建“引岗渠”妇女中的一部分。她们来自县城的城关公社,这里人多地少,男劳力外出的多,家里耕田种地她们是一把好手。七O年来到了“引岗”工地,担负了红光隧洞的开挖。这个隧洞全长三百八十九米。是渠首的第一隧洞。她们来到工地后同男同志一样打眼放炮,拉车出料。用了九个月的时间,待隧洞将打通时候,突然遇上了流沙塌起方来,姑娘们拉了塌,塌了由拉,整整三个月寸步未进。眼看把一座高山塌陷成了万丈深坑。今天的县委常委会就在现场召开,就地听取了汇报,当场研究了措施,终于解决了塌方问题。在工地上还见到了一位年逾花甲的老红军—吴占洲。他从小给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