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来源2013.9.18石家庄日报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
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
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的难。
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
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
22、西马庄[Xi ma zhuang],西马庄有156户,572人,其中男性292人,女性280人,耕地932亩。
东、西马庄原为一村,明代山西移民迁来立村,因旧有一拴马石,故以马桩为村名,不久即将桩改为庄,后居民分为“两牌”居住。1947年划为两个行政村,西牌为西马庄,东牌为东马庄。土壤属黄土状洪积冲积潮褐土。
大峪地方铁路、张石高速公路从两村之间交叉经过。
1947年建3月建立村人民政权,1955年6月建立中共村支部。
-
21、东马庄[Dong ma zhuang],位于鹿泉市城区东部偏北,属平原村,距市中心6公里。
东、西马庄原为一村,明代山西移民迁来立村,因旧有一拴马石,故以马桩为村名,不久即将桩改为庄,后居民分为“两牌”居住。1947年划为两个行政村,西牌为西马庄,东牌为东马庄。土壤属黄土状洪积冲积潮褐土。
大峪地方铁路、张石高速公路从两村之间交叉经过。
东马庄东邻石家庄植物园,有187户,716人,其中男性339人,女性377人,耕地984亩。东通植物园,西通南高庄乃至鹿泉市城区。
1947年3月建立村人民政权,1949年6月建立中共村支部。
-
20、南高庄[Nan gao zhuang],位于鹿泉市城区东部,北斗路北,属平原村,距城区中心5公里。原有通向海山岭工厂的公路经过这里,并连接石家庄和获鹿。
全村267户,856人,其中男性430人,女性426人,现有耕地1267亩,土壤属壤质黄土状洪积冲积石灰性褐土和黄土状洪积冲积潮褐土。
1948年建立村人民政权,1949年3月建立中共村支部。久为乡、社驻地。
村西有海山岭,海拔191.9米,村东距石家庄植物园2公里,东有张石高速公路东北、西南方向经过。
南高庄,原名南高家庄,系元代郑家庄高姓大地主收租的庄园,人称高家庄。明代移民时,邻近又建一高家庄(北高家庄,属本市大河镇管辖),
-
资料来源:2013-5-22 河北青年报
在公元前305年,它曾因被中山国割让给赵国,被当做战国时期的一座普通城池;也曾因民间的附会,被当地人看做窦建德的都城。
它就是石邑故城,一个被误读了百年的城池。事实上,它的意义远超于此。它的盖棺论定,或许应该是——鹿泉的前身。
春秋时已有石邑城
公元前305年,赵武灵王出兵攻中山。经过鄗邑(今邢台市柏乡县固城店)、封龙山、石邑(原获鹿县地区),一直打到了东垣(原正定县滹沱河南部地区),逼近中山国的都城灵寿。中山国急忙割让四座城邑给赵国求和,赵武灵王才答应撤兵。
于是,后世许多历史文献,都依据这段历史,把历史上著名的石邑城,确定为战国中山国的城邑
-
占主食量的1/3 老人孩子应少吃
粗粮有益健康的观念已深入人心,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吃粗粮的精髓所在。下面几个吃粗粮的学问,需要大家了解。
每天吃的量占到主食的1/3左右。粗粮吃得少,起不到预防慢性病等多种保健作用。但粗粮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和植酸,长期大量食用,会影响人体对钙、铁等矿物质的吸收,还会降低人体免疫力。因此,《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最好能吃50~100克粗粮。健康成年人每天吃的量占主食总量的1/3比较合适。
吃完粗粮要多喝水。粗粮中含有较多膳食纤维,需要有充足的水分才能保证胃肠道的正常消化。因此,如果吃的粗粮制品中含水量较少,比如杂豆饭、玉米窝头等,就要适当多喝水。
老人、孩子要粗粮细做。老年人、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善的儿童,由于消化吸
-
第一个字是早。吃晚餐要距离睡觉时间3到4个小时,这样才能够不影响睡眠。
第二个字是少。晚餐在一天的热量里面,如果按10分制的话,早餐是4,午餐是4,晚餐是2。这样才能对身体有益。
第三个字是淡。一个是低油,一个是低盐。中国营养学会推荐,人每天的吃油量为25克到30克。如果超过的话,就有可能造成血脂高。但从全国来看,我们每人每天吃油量高达40克,北京地区是50克。所以吃出了很多高血脂、超重、肥胖。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人每天的吃盐量不能超过6克。否则就容易得高血压,但是从全国来看,每人每天的吃盐量已经达到了12克,因此高血压的发病率也达到了10%。所以晚餐要注意:早、少、淡。 (资料来源燕赵都市报2013.08.30.28版)
-
坚持和弘扬“两个务必”特别报道 · 简洁文风
资料来源:石家庄新闻网石家庄日报2013.8.27
毛泽东曾指出:“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文风问题,表面看是写作风格问题,是形式上的问题,实际上它更是一个立场问题、方法问题、内涵问题,它反映的是一个政党的精神状态,是党风的一面镜子。从文风状况中可以判断党的作风,评价党的形象,进而观察党的宗旨的贯彻落实情况。西柏坡时期,中国革命正处于夺取胜利的关键时期,特殊的战争环境造就了特殊的党的文风,其经验至今仍能给我们提供可贵的历史借鉴。
今日本报推出“坚持和弘扬‘两个务必’特别报道”第五篇:简洁文风。
本报记者石雅彬
通讯员 王彦红刘志兰/文
1949年,面临执政的考验,七届二中全会根据毛
-
资料来源:石家庄新闻网石家庄日报 2013.8.16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会址。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任何事业的成功离不开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是我们党一个永恒的主题。中国革命取得辉煌成就的西柏坡时期,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朴素、克己奉公,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许多故事至今传为佳话。他们为国为民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崇高精神和伟大风范成为一笔历久弥新、不断焕发现实生命力的精神财富,吸引着人们去聆听、去体味、去感悟。
今日本报推出“坚持和弘扬‘两个务必’特别报道”第二篇:艰苦奋斗。
身体力行教育全党
艰苦奋斗是一种自我行为约束,要求别人做到的,首先自己先做到,以自己的行为约束感染、教育和影响其他同志。西柏坡时期,毛泽东完全
-
资料来源:石家庄新闻网石家庄日报2013.8.23
1947年,全国土地会议在西柏坡召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彻底反封建的《土地法》诞生。图为农民在墙上书写《中国土地法大纲》。
为民务实—— 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转移
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就在于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和高尚品德。中国共产党切实地做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党中央撤离延安以后,在向华北转移的路上,刘少奇为了了解前一年中央颁布“五四”指示的落实情况,他不断地走进村子,向群众了解情况。当他看到许多百姓一贫如洗,四处乞讨,一家八九口人共穿一套烂衣服、共盖一床破被子时,他就想,是不是中央的政策存在着什么问题。他一见农民就问:“你们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