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当前位置:河北引岗渠人民政府 > 新闻信息 > 新闻信息 > 内容阅读
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
资料来源:石家庄新闻网石家庄日报 2013.8.16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会址。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任何事业的成功离不开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是我们党一个永恒的主题。中国革命取得辉煌成就的西柏坡时期,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朴素、克己奉公,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许多故事至今传为佳话。他们为国为民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崇高精神和伟大风范成为一笔历久弥新、不断焕发现实生命力的精神财富,吸引着人们去聆听、去体味、去感悟。
今日本报推出“坚持和弘扬‘两个务必’特别报道”第二篇:艰苦奋斗。
身体力行教育全党
艰苦奋斗是一种自我行为约束,要求别人做到的,首先自己先做到,以自己的行为约束感染、教育和影响其他同志。西柏坡时期,毛泽东完全有条件生活得好些,但他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处处用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模范行为来教育和影响全党。西柏坡的十个月是毛泽东革命生涯中最繁忙的时期之一。他借住的是当地老乡家的土坯房,吃饭不定时、不定顿,总要多次催促提醒才吃,经常一天只吃一顿饭。而且饮食简单,从不挑拣,最喜欢吃二米饭(大米和小米),常常是一盘地瓜或煮一茶缸麦片粥充当一顿饭。饭菜撒到桌子上,随手拾起便送入嘴里,直到进城十几年后他还是这样。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擦脸擦脚用一条毛巾,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补了73次、穿了20多年。
当时,衣服鞋袜都是由后勤部门按照规定发放,可因当时物资匮乏,常常不能保障供给。从领导到战士,衣服破了,就打上补丁继续穿。周恩来在西柏坡穿的布鞋,还是警卫员王还寿在转战陕北时做的。磨得前边都露出了脚趾头,他就请身边手巧的工作人员给补了两个包头,一直穿着进了北平城。进京后他也舍不得扔,在晚上办公时又把它当成便鞋穿。
一代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人民做出了表率。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艰苦奋斗”这四个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不惧艰苦不断奋斗
艰苦奋斗是一种精神动力,要始终抱定信念,不畏艰险和困苦,朝着既定目标前进。辽沈战役期间,为配合战役的顺利进行,杨成武兵团面临“准备饿四天肚子,吃三天草”的困难,硬是拖住了绥远傅作义集团。东北野战军几乎在无险可守的塔山,坚守了七天七夜,顽强地阻击了敌人的援军,保证了攻克锦州任务的顺利完成。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60万人对国民党80万人,以压倒一切敌人的气势,经过66天艰苦卓绝的英勇奋战,取得了胜利。
刘少奇办公室内,有一个二尺宽、齐膝高的小木桌。就是在这个小木桌旁,刘少奇忍着胃痛起草了改变中国农民命运的《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夏的炎炎烈日下,全国土地会议在西柏坡村西恶石沟西岸召开,旧房基上临时搭了个布篷、放了两张长条桌算是主席台,来自全国各解放区的代表散坐在石头上、以膝盖为桌做会议笔记。近两个月的时间,简朴的会场、艰苦的条件,摧毁了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的根基,实现了中国农民土地回老家的千年夙愿,赢得了占中国绝大多数农民的民心,才有了最后的胜利。
被誉为“党和人民的骆驼”的任弼时,国民党统治时期曾两次被捕入狱,身体受到严重摧残。除了高血压,还有心脏病和糖尿病,按病情早该脱离工作专门休养了,可他仍坚持夜以继日地工作。医生规定他每天工作不能超过四个小时,毛主席也劝他注意休息,甚至批评他,可他从未休息过一天,还对身边的医护警卫人员说“能坚持一百步,就不走九十九。”建国后的1950年10月27日,昼夜连续埋头工作的任弼时倒在了自己战斗的岗位上。他们为国为民奋斗的精神至今鼓舞和激励着我们每个人去努力去奋斗。
彪炳史册的七届二中全会是在机关食堂里召开的,没有鲜花、茶水,没有会标、条幅,更没有任何录音扩音设备,当时中共的精英齐聚于此,没有固定的席位,简朴的会场描绘的却是新中国的伟大蓝图。没有任何形式,不怕生活清贫、工作条件艰苦,思想交流碰撞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劳苦大众的福祉努力奋斗,早日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
廉洁自律严管家人
艰苦奋斗在革命战争年代是党克敌制胜的法宝,新时期艰苦奋斗是党保持和人民群众血肉关系、拒腐防变的法宝。1949年初,面对即将取得的全国胜利和全面执政,熟谙中国历史的毛泽东高瞻远瞩,提出“两个务必”谆谆告诫全党,要求全党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毛泽东是“两个务必”的提出者,在工作生活中要求别人的同时,他自己更是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时时处处带头廉洁自律。早在1947年,工作人员想给毛泽东做寿,他坚决不答应,说:“许多同志为革命流血牺牲,应该纪念他们,为我祝寿,太不合情理。现在部队和群众粮食紧缺,搞庆祝活动会造成很大的浪费,脱离群众。”
1948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55岁生日。淮海战役激战正酣,他密切关注前线战局变化,日夜操劳。中央机关一些同志趁他生日准备杀头猪,做一顿红烧肉给他祝寿,既补充营养也让他放松一下。得到消息后,毛主席叫来行政处的同志,语重心长地说:“谢谢同志们对我的关心。生日就不要过了,这样影响不好,还是勤俭节约好。希望你们今后不要给党的领导人过生日祝寿,这要定为制度,谁也不能违反。”1949年3月,根据毛泽东提议,党的七届二中全会通过了“六条规定”,其中一条“不做寿”作为党的纪律,永远写入了党的文件中。
伟人不仅严于律己、廉洁奉公,对子女也是高标准严要求,不允许搞半点特殊。1948年秋,因女方差几个月才到结婚年龄,毛泽东不仅坚决不同意26岁的儿子毛岸英结婚的多次请求,并严厉批评教育,要他带头遵守制度和纪律,给别人做出表率。进京前,仍穿着灰布旧军装的朱德总司令把在外下乡的儿子朱琦叫来,和他吃了顿难得的团圆饭,小米粥、窝窝头、两盘拌野菜,饭菜还不如食堂,朱德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地对儿子进行艰苦奋斗的思想教育。任弼时十分疼爱的小儿子任远远,为保护自己心爱的小童车,同姐姐一起私自开条子让警卫员从后勤处领了六尺白布。任弼时知道后严肃批评教育,说服姐弟俩主动把六尺白布退还后勤处。
一条马褡子
从延安带到西柏坡
这件已经发白的灰色马褡子是延安时做的,转战陕北期间毛泽东一直使用。由于当时条件艰苦,天天行军打仗,最好的交通工具就是马,而马背上的马褡子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工作人员把主席常用的生活用品、书籍资料等都装在里面,行军打仗之余,一有时间,毛主席就随手取出一本书来阅读。因长期使用,马褡子上面磨出了一个窟窿,韩桂馨在上面打了一块补丁缝补起来,就这样马褡子陪伴毛主席一路辗转来到西柏坡。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艰苦奋斗才有光明前途和美好未来,奢侈腐败是民族复兴的最大障碍。毛泽东深刻指出:“根本的是我们要提倡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惟有艰苦奋斗,开拓前进,才能克服一切困难,走上胜利坦途。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当年的两个“务必”、六条规定,到今天正在力行的中央八项规定、军委十条,以及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让我们听到了西柏坡的历史回音。只有将艰苦奋斗植根于思想和自觉行动中,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赶考”新征程中做出新贡献。(群众路钱教育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