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伟大的胜利面前,如何使全党同志保持清醒的头脑,经受住执政的考验,始终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毛泽东高瞻远瞩地向全党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著名论断。图为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作报告。
1949年3月,在西柏坡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面临进京赶考之际,毛泽东向全党提出了“两个务必”,告诫同志们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作为“两个务必”的核心内容之一,“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是我们党内在的精神内核之一,是凝聚党心民心的法宝。正是我们的党、我们的领导人始终以保持这种优良的作风自律,我们的革命事业才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衷心拥护。
今日本报推出“坚持和弘扬‘两个务必’特别报道”第三篇:不骄不躁。
本报记者 石雅彬 通讯员 周艳芝 程静 周佳佳/文
率先垂范—— 虚心接受不同意见
西柏坡时期,作为中央领导核心的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五位书记,互相尊重,彼此信任,其他书记有不同意见总是向毛泽东直言陈请,毛泽东也总是能虚心听取并采纳其他书记的正确意见。在大决战的日子里,中央领导集体实行集体办公,每天晚上8点左右,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都准时到毛泽东的办公室开会,他们研究战报,各抒己见,互相补充,共同商量,集体决策。毛泽东不仅在书记处开会时,而且在诸如签发军事电报等事上都注意听取并集中大家的意见,形成了一个民主和谐高效决策的机制。
谦虚的事例不仅体现在五位书记之间,同样体现在上下级之间。1948年1月22日,粟裕经过深思熟虑致电中央,提出了发展战略进攻、改变中原战局的战略构想。由于这是一个事关全局的战略构想,所以,在电报的最后,粟裕用了“管见所及,斗胆直陈”的语句。按照中国电报地支代月、韵母代日的惯例,1月22日为“子养”,这封电报称为“子养电”。
粟裕并不知道,他的电报传到中央军委的时候,中共中央已经作出分兵渡江南进的战略决策,中央军委电复粟裕:拟令他率部渡江南进,并要他就渡江南进的时机、地点和方法等问题“熟筹见复”。
中央的决策是分兵渡江南进,粟裕的建议是集中兵力在中原地区打大歼灭战,与中央军委的决策显然是不同的。粟裕经过缜密思考,给中央军委发了回电,一方面就部队渡江南进的时机、地点和方法谈了意见,另一方面重申了自己在“子养电”中的观点和建议。
接到粟裕的电报,毛泽东特意把正要返回华野的陈毅留下来,一起进行了研究,认为还是分兵渡江南进最能调动中原敌人回防。2月1日午夜,毛泽东起草了给粟裕的复电。于是,粟裕率领华野指挥机关和南下的3个纵队移驻濮阳地区休整,全面开展渡江南进的准备工作。
粟裕拿着中央军委的电报凝神思考,时而在地图前精确计算。经过反复权衡比较,他认定集中兵力在中原地区打大歼灭战更为有力。但是,要不要再次向中央进言呢?经过两个多月反复思考后,4月18日,粟裕再次“斗胆直陈”,向中央军委建议,华野3个纵队暂不渡江南进,而集中兵力在中原黄淮地区打几个大规模的歼灭战。
粟裕关于发展战略进攻、改变中原战局的3次建议,引起了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毛泽东亲自起草电报,请粟裕到中央开会,“商量行动问题”。4月底到5月初,中共中央在阜平县城南庄召开了书记处扩大会议,听取了粟裕的汇报,决定在既定战略方针不变的前提下,采纳他的建议,华野3个纵队暂不渡江南进,而集中兵力在中原黄淮地区打大歼灭战。中央的这一决策,树立了上级善纳良策、下级“斗胆直陈”,上下结合、个人与集体结合,科学化、民主化决策的光辉典范。
居功不傲——反对个人崇拜
在西柏坡,毛泽东一直保持着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反对过分地颂扬个人,反对将他抬至过高的位置。毛泽东思想在形成发展过程中,毛泽东曾多次反对过“毛泽东主义”这一提法。
西柏坡时期,1948年8月13日,华北大学成立前夕,校长吴玉章致电周恩来,想在华北大学成立典礼上提出“把毛泽东思想改成毛泽东主义”,并就要“学习毛泽东主义”这一想法请示毛泽东。毛泽东看完周恩来转来的吴玉章电报后,于15日致信吴玉章,纠正了他的提法。信中写道:那样说是很不适当的。现在没有什么“毛泽东主义”……必须号召学生们学习马恩列斯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经验。……另外,有些同志在刊物上将我的名字和马恩列斯并列,说成什么“马、恩、列、斯、毛”,也是错误的。
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成立前夕,在确定名称的问题上,毛泽东再次拒绝了“毛泽东主义”的提法。他专门致信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请告东北局,不用‘毛泽东青年团’名称,一律称为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无独有偶,1948年,中国人民银行筹备处设计人民币票版时,把毛泽东像作为主图绘制在人民币上。当票版报请中央审查时,却被毛泽东谢绝了。理由是,钞票是政府发行的,他是党的主席,不是政府主席,要印也要等将来他当了政府主席后再说。最终人民币的票面设计以反映解放区工农业生产建设图景为图案。
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南汉宸当面请示毛泽东,他说:“毛主席,您现在已经是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了,人民币上可以印主席像了吧!”毛泽东仍然拒绝,理由是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是当上了,但当上了政府主席也不能印。在西柏坡七届二中全会上已作了决议,不以人名作地名,禁止歌功颂德,防止滋生骄傲自大、以功臣自居的现象。因此,现在也不能印他的像。这时,南汉宸才理解了毛主席拒绝把自己的像印在人民币上的真正原因。
平易近人——只见公仆不见官
毛泽东不仅对自身要求严格,在待人方面更是虚怀若谷,展现着一个伟人的谦虚情怀。在西柏坡,党中央已经着手筹划召集新政协和建立新中国。毛泽东同志亲自写信、起草电报,征求许多知名民主人士的意见,邀请他们到解放区共商国是。为团结最大多数人民,吸取国民党失败的教训,毛泽东谦逊备至,邀请国内享有盛誉的民主人士。
1948年5月1日,毛泽东致信香港的民革中央主席李济深和民盟负责人沈钧儒,征求他们意见。信中说:“弟已拟了一个草案,另件奉陈,以上诸点是否适当,敬请二兄详加考虑,予以指教。”在给陈嘉庚的信中说:“为此亟待各民主党派及各界领袖共同商讨。先生南侨硕望,谨请命驾北来,参加会议,肃电欢迎,并祈赐复。”在给司徒美堂先生信中说:“至盼先生摒挡公务,早日回国,莅临解放区参加会议。”对于这些民主人士,毛泽东用词极为谦逊。
中央工委到达西柏坡不久后的一天,朱总司令去北冶的33兵工厂视察回来,乘坐一辆很破旧的吉普车,颠簸着走在坑坑洼洼的山路上。山路不平,车子破旧,时不时要停下来修。开到滹沱河滩上,车子彻底陷住了。
就在大家手忙脚乱帮忙推车的时候,新来不久的警卫员刘万帮发现车里的朱总司令不见了。他看看左右,身边的三个人都在满脸冒汗地推车,没看到首长。他顾不上打招呼,转身就回去找首长。等大家把车子推上岸,见小刘急匆匆跑回来,有人问:“你到底丢什么了?”小刘站在河边,眼睁睁望着对岸的同伴,着急地问:“我们的首长哪儿去了?”
听他这话,对岸的人“轰”地一声笑了。
小刘定睛一看,朱总司令就在人群中好端端地坐着呢!原来刚才总司令在跟大家一起埋头推车,小刘哪想到,总司令能如此平易近人呢!他低着头红着脸,一句话也不说。
朱总司令却说:“小刘不把我当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