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万喜同志
谷家峪隧洞
张庄隧洞
【编者按】北寨村三千七百多亩耕地,分布在九山、三岗、四十条沟,常年干旱缺水,旧社会是个吃糠咽菜的穷山窝。1964年以前,全村粮食亩产只有80多公斤。张万喜同志接任党支部书记以后,为彻底改变穷困面貌,组织党支部一班人带领群众学大寨,看地形查水源,摸到了北寨地下水的来龙去脉,奋战五年,打大口井28眼,筑坝修梯田两千五百亩,彻底改变了生产条件,全村粮食亩产达到三百多公斤,农林牧副都有很大发展,成为县里的先进典型。
“一个个小山村能打通几百米的隧洞,改变一个村的面貌;一个好的带头人,一个好的班子,能够改变一个村的面貌。
全县人民有一个坚强的县委,一定能够修成
-
04、郄庄(Qie zhuang),位于鹿泉市城区西部,属山区村,距鹿泉市城区中心2.5公里,村北紧靠县道东通青银公路(307国道),西通井陉县威州镇。
全村78户,286人,其中男性148人,女性138人;耕地349亩,林地138亩,土壤多属壤质黄土状洪积冲积石灰性褐土。鹿泉市林场在该村南。
1948年1月建立村人民政权,1949年5月建立党支部。
明代永乐年间,郄氏兄弟从山西洪洞县移民到此,取村名为郄家庄。兄弟二人分前后居住。以后又有其他姓氏迁来,村落自然形成两片。很长时统称郄家庄,后演化成郄庄。郄氏兄弟中次者居住之地,当时有大片枣树,故名枣林。
-
03、西土门(Xi tu men),位于鹿泉市城区西部,属山区村,距鹿泉市城区中心3公里。东隔太平河和东土门相望并有鹿泉市沿山公路。南靠太平河和青银公路(307国道)。西邻引岗渠。北邻抱犊寨风景区。
西土门近图(图中为引岗渠渡槽,渡槽东边为西土门村,正在修建的桥墩为石太高铁跨太平河大桥桥墩。) 方向:上南 下北 左东 右西
此即历史上著名的土门关,又是著名的“太行八陉”第五陉之东口,史称井陉口或井陉东口。战国至秦均属兵防要地,至明代仍有武官驻守。居民多系军人后裔。清代以后,居民逐渐增加,遂以太平河为界,分为土门东牌、西牌。民国初年,分为两个行政村。太平河以东的称东土门,太平河以西
-
02、东土门(Dong tu men),位于鹿泉市城区西部,属山区村。东和河北省劳改队相邻,距鹿泉市城区中心2.5公里。西靠鹿泉市沿山公路,隔太平河和西土门相望。南靠青银公路(307国道)。北有太平河和获鹿镇七街相邻。
东土门近图 方向:上南 下北 左东 右西
此即历史上著名的土门关,又是著名的“太行八陉”第五陉之东口,史称井陉口或井陉东口。战国至秦均属兵防要地,至明代仍有武官驻守。居民多系军人后裔。清代以后,居民逐渐增加,遂以太平河为界,分为土门东牌、西牌。民国初年,分为两个行政村。太平河以东的称东土门,太平河以西的称西土门。
后东西土门又曾合为一村,1948年建立村人民政权,1949年10月建立党支部。1957年2
-
小雪时节,引岗渠系小麦正在冬灌,农民们望着绿油油的麦苗,心中充满了希望。
-
01、白鹿泉(Bai lu quan),位于鹿泉市城区西部,属山区村,距鹿泉市城区中心5公里。南靠长寿山,北倚抱犊寨,村南有县道东通青银公路(307国道),西通井陉县威州镇。307国道在本乡中部东西向穿过,东接青岛,西至银川。
全村130户,456人,其中男性237人,女性219人;耕地478亩,林地3072亩,土壤多属壤质洪积冲积石灰性褐土。
白鹿泉村原名白家窑,建于汉代,历来为交通要道和游览胜地,外边人很少知道该村村名。1935年经村民合议,村名改为白鹿泉。
1048年1月建立村人民政权。1949年7月建立党支部。
长寿山下白鹿泉,传说为汉代韩信射鹿所得,
-
白鹿泉乡西北部
白鹿泉乡东南部
白鹿泉乡〔Bai lu quan xiang〕,位于鹿泉市城区西南部,属山区乡。1996年1月,白鹿泉乡与梁庄乡合并为白鹿泉乡。该乡境域东与城关镇毗邻,西、南与井陉县接壤,北与石井乡相连,总面积43.25平方公里。
两个乡合并后辖白鹿泉、东土门、西土门、郄庄、枣林、曹坊、东胡申、西胡申、西杨庄、段庄、西薛庄、谷家峪、梁庄、武家庄、上聂庄、水峪、荷莲峪17个行政村。全乡2729户,9031人,其中男性4678人,女性4353人;土地12315亩,林地46727亩。
原梁庄公社人民1966年——1968年,自力更生修建了通往县城的公路。1973年——1975年在太平河源头修建了梁庄水库,可蓄水120万立方米。
山涧清泉,山腰绿树,环境幽雅
-
1072 致沅弟(安庆署中)
提示:告诉他南京有克复的希望,希望他谦虚自诫,懂得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劳绩在臣,福祚在国的道理。
城事果有可望[1],大慰大慰。此皆圣朝之福,绝非吾辈为臣子者所能为力。不特[2]余之并未身临前敌者不敢涉一毫矜张[3]之念,即弟备尝艰苦,亦须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劳绩在臣,福祚[4]在国之义。刻刻存一有天下而不与[5]之意,存一盛名难副成功难居之意。蕴蓄于方寸者既深,则侥幸克城之日,自有一段谦光见于面而盎于背[6]。至要至要。
同治三年正月二十三日
注[1]、城事果有可望:指金陵果然有克复的希望。
[2]、不特:不但。
[3]、矜(jin)张:骄
-
0795 致沅弟季弟(安庆军营)
提示:指出两种不同的带兵方法,自己实行的是前种带兵方法,加强训练,打了败仗从内部找原因,对部下反复教育。
凡善将[1]兵者,日日申诫将领,训练士卒。遇有战阵小挫,则于其将领责之戒之,甚者或杀之,或且泣且教,终日絮聒[2]不休,正所以爱其部曲[3],保其本营之门面声名也。不善将兵者,不责本营之将弁[4],而妒他军之胜己,不求部下之自强,而但恭惟上司,应酬朋辈,以要求名誉,则计更左矣[5]。余对两弟絮聒不休,亦犹对将领且责且戒,且泣且教也。良田美宅,来人指摘[6],弟当三思。不可自是[7]。吾位固高,弟位亦实不卑,吾名固大&
-
0932 致沅弟(安庆军营)
提示:对沅弟雨花台的军队,主张分出一支活兵。能做到半剿半守,轮番更替。
弟统二万余人,必须分出一支活兵在外。半活半呆,半剿半守,更番互换,乃能保常新之气。
同治二年三月十八日
0933 致沅弟(安庆军营)
提示;告知沅弟没有开仗太平军已经全部撤回巢县,不能立刻调鲍春霆援江西,因为皖北的敌军一定还要和我们打仗,调走鲍春霆,恐怕给皖北留下祸患。总要全力打一下,阻止敌军进犯湖北的计划,然后北岸稍稍能安稳下来。
石涧埠之贼竟于十七夜全数遁[1]回巢县,未得痛剿;若遽[2]调鲍上援江西,则皖北之贼必尚[3]有一番大动作,恐贻[4]皖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