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等奖
圆梦当催千里马,迎春只待一声雷。(康永恒)
胜岁铺春,担任莺歌燕舞;金驹贺喜,定能富贵吉祥。(王富良)
起航新纪,红旗指引旗开得胜;圆梦中华,骏马奔驰马到成功。(梁凤亭)
二等奖
春描万里田园画,马跃千山壮丽歌。(黄凤林)
三中盛会描新景,九域新图展壮观。(傅士文)
转作风,下基层,心明眼亮;尝疾苦,接地气,体健身轻。(薛志斌)
事业长乘千里马,人生更上一层楼。(傅会军)
新春马跃中国梦,丰岁诗吟惠政歌。(6.1 王一宁)
三等奖
诗联学会
-
——鹿泉第二实验小学学生清明扫墓扬国粹
(孙红霞 高凤瑞报道)
清明,是我国人民缅怀先人,祭奠先烈的传统节日。鹿泉市第二实验小学每年都要组织学生,到海山岭革命烈士陵园举行扫墓活动。今年春季开学伊始,学校将诗联文化教育,自始至终纳入革命传统教育的全过程,把祭祀先烈的扫墓活动,搞得有声有色。
四月三日上午8点许,师生们徒步来到了青松环绕的烈士墓前,胸佩白花,举行了庄严而隆重的扫墓仪式。其间,学生代表向烈士墓敬献了花圈;聆听了英烈事迹报告;少先队员们在纪念碑前宣誓:争当“讲诚信,树新风的文明少年”。最引人注目的,是六年级的学生满怀激情,朗诵自撰的绝句组合:
《勇士心》
希望我国兴,前途一片明。牺牲群勇士
-
今天大哥的儿子搬进了新家,邀请我们到他家吃饭。
家宴刚开始,下辈的小兄弟五个和妯娌五个,端着酒杯站到我们桌前,兴高采烈地叫道:“大伯、大娘、叔叔、婶子们,咱一家同干一杯,我们膝下都是独生子女了,以后咱更要多团聚,体验咱大家庭的温馨”。
席宴上三弟问:“大哥,我替你到咱公社的底下园村做工,不记得是哪年哪月了?”老三冒了这么一话题。大哥瞥了他一眼说:“那是1967年,参加了咱公社的修建团山水库工程。那年秋后又到"王屋村'参加了开挖民主渠。1969年冬平山,获鹿(今鹿泉),元氏三县,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修引岗工程。咱村立刻沸腾了,民兵排长带基干民兵和壮劳力外出大战在冶河渡槽工地;
-
2014年6月1日大风,鹿泉市北部小麦受灾严重,保险公司正在查验之中。
黄壁庄镇受灾小麦
李村镇受灾小麦
-
今年,在引岗渠通水四十周年之际,鹿泉市的文人墨客和农民书画爱好者,又兴起了引岗文化创作热。今天,七十二岁的农民书画爱好者李润海创作的《引岗神韵》——引岗渠标志性工程冶河渡槽大型油画问世。他说这是向参加、支持、关心引岗渠建设的人们和在施工中壮烈牺牲的太行儿女,献上的一份厚礼。
-
资料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国民党统治期间的正太饭店
东部外市沟与云台山工事照片
核心提示
随着解放区的逐步扩大,实际上国民党掌控的石门市在军事上逐渐处于了非常孤立的境地,国民党冀中南各县的党政残余势力几乎都被迫集中到此处躲避。为了统一指挥党政军警特所有部门,驻石第三军军长罗历戎设立了石家庄党政军联席会议,大大降低了石门市政府的行政地位。国民党将石门建成一座碉堡林立、沟壑纵横、明堑暗碉密如蛛网的坚固设防城市。据石家庄建设局统计,解放后拆除的残垣断壁、碉堡工事大约共计6500处。
□特约撰稿/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教授 李惠民
国民党石门市党部
以及流亡在石的各县党部
孙连仲作为国民党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兼河北省政府主席,负责平津河北等地的接收,1945年10月9日,孙连仲飞抵北平的次日,在故宫太和殿主
-
资料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铁行会馆1
铁行会馆2
高家大院正房山墙上的大型砖雕
高家豪宅 见证兴衰
文/图 本报记者 安春华
旱码头的昼夜
鹿泉的商业于何时开始兴盛,这个问题很难查考。所有的资料里只找到一句话:“自唐宋至明清,贸易范围远至冀东、辽宁及川陕一带。”(《记忆鹿泉》)其实,仔细一想就可以知道,鹿泉的商业地位,应当是与古驿道相伴相生。历来人们喜欢强调古驿道的政治军事意义,强调帝王将相们的故事,但当那些大人物身影远去,更多在古驿道上往来穿梭的,是商人、手工业者、平民百姓。是他们造就了这一“线”的繁华,而鹿泉,就在这条线的东口。“凡东货西运,至此必改车运为驮运。凡西货东运,至此必改驮运为车运。这一装一卸之间,造就
-
2014年是引岗渠通水四十周年,黄壁庄农民书画爱好者李润海,为创作大型油画“引岗神韵”,又到冶河渡槽采风。
-
资料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日军和伪军在石门市公署前合影
40年代石家庄的汽车修理工
国民党石门市政府
石家庄车站
“民国石家庄的城市往事”系列报道之八
核心提示
抗战胜利后,1945年11月成立的石门市行政管理处,作为临时的行政机构,主要负责处理接收敌伪物资财产等事务。1946年4月孙连仲的亲信尹文堂抵达石家庄后,才于当年5月1日正式开始第三次组建市政府。当时南京国民政府明确提出了更换市名的要求,石门市政府经过反复斟酌,认真研究,最终做出了拒绝上级要求更名的决定,依然坚持沿用石门市的称呼。直到1947年8月18日,河北省政府主席孙连仲才最终正式签署了《河北省政府关于增设唐山、石门市政府的训令》。
□特约撰稿/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教授 李惠民
抗战胜利后,对日伪石门政权的接收
1945年8月15日,
-
14、水峪[Shui yu(you)],位于鹿泉市城区西南部,南北西三面高,东面相对较低,属山区村。距鹿泉市城区中心9公里,乡间公路直通城区向阳大街。
全村355户,1230人,其中男性663人,女性567人;耕地1783亩,林地7929亩,土壤多属黄土状石灰性褐土。
该村为太平河发源地,是山区少有的水源丰裕村。
1945年3月建立党支部,同年建立村人民政权。
水峪建于元代,当时这里自然景观较好,有“群山苍翠,岭峪起伏,泉生山间,四季长流”的赞语,故取名水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