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来源:石家庄新闻网年4月21日 2014
“民国石家庄的城市往事”系列报道之三
石门市公署资料照片
核心提示
由于史料短缺缘故,长期以来人们对20世纪20年代石家庄“市自治”的情况知之甚少。直到民国档案《直隶全省自治筹备处令石家庄商会会长张士才呈请设立市自治会卷》的发现,才为我们还原了“市自治”本来面貌,逐步了解了“市自治”对石家庄城市化发展的历史影响。“市自治”是石家庄城市发展史上标志性的重要事件,对早期城市行政功能的创立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直接推动了石家庄城市化发展的步伐。
□特约撰稿/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教授 李惠民
“市自治”促进城市行政管理体制的民主化和法制化
20世纪20年代,石门市自治会和市政公所的成立,标志着一种全新的地方城市行政系统形成。“市自治”的城市行政管理系统有别于以往行政系统,它的新颖性表现在
-
11、西杨庄(Xi Yang zhuang),位于鹿泉市城区西部,属山区村。距鹿泉市城区中心10公里,县道穿过村中,东通青银公路,西通井陉县威州镇。
全村110户,395人,其中男性208人,女性187人;耕地366亩,林地1170亩,土壤多属黄土状石灰性褐土。
1944年建立党支部,1948年1月建立村人民政权。
元末明初,杨姓从本县土门迁来此地居住立村,按姓氏取名杨家庄,清朝时因县北还有一杨家庄。此庄居于县西,改名西杨家庄,逐渐演化为西杨庄。
-
10、西薛庄(Xi xue zhuang),位于鹿泉市城区西部,属山区村。距鹿泉市城区中心9公里,北靠县道东通青银公路(307国道),西通井陉县威州镇。
全村140户,473人,其中男性237人,女性236人;耕地914亩,林地1240亩,土壤多属黄土状石灰性褐土。
1946年10月建立党支部,1948年1月建立村人民政权。
元朝末年,薛姓从获鹿县东关薛家大院迁来此地居住立村,因居获鹿县之西,遂以姓氏取名西薛家庄,几经演化成为西薛庄。
-
资料来源:石家庄新闻网年4月14日 2014
褚玉璞省长要求对石门市错批为特别市进行更改的函。
河北省民政厅关于撤销市自治的训令。
石门市自治筹备处处长张士才就举行全市公民选举工作给获鹿县长的信函。
“民国石家庄的城市往事”系列报道之二
核心提示 学术界对中国城市史的“建制市”起自何时问题,一直众说纷纭。有的学者认为,1921年,北京政府公布《市自治制》和《市自治制实施细则》,是从全国意义上开始了中国的市制。实施“市自治”,也是石家庄城市化初期行政中心功能创立的一个起步阶段。建立石家庄自治市的整体过程划分为:申请筹备阶段、市自治会产生阶段、市政公所产生阶段、市政公所运转与终止阶段。
□文/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教授 李惠民
石家庄首次建市的前提背景
20年代北京政府推行的“市自治制”,是石家庄城市化初期行政中心功能创立的一个起步阶段。从20世纪初铁路兴修以
-
河北省英烈纪念园,安娥与田汉的塑像。(冯建君摄)
每当孩子们唱起“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有一个人的名字也常常会被提及,她就是中国著名剧作家、作词家、诗人安娥,——《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田汉的夫人。
安娥,原名张式沅,曾用名何平、张菊生,地下工作化名张瑛,河北省获鹿县范谈村(今石家庄市长安区)人。她从小就个性独立,追求自由平等的理想人生。20岁时安娥就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就成为一名地下工作者,同时开始诗歌创作,先后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在此期间,她结识了著名剧作家田汉。充满革命热情的安娥深深吸引了田汉,二人也因此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1933年,安娥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ÿ
-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教授 李惠民
资料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开篇话:即日起,本版将连续刊载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李惠民教授撰写的“民国石家庄的城市往事”系列文章,以飨读者。该系列文章以史实为依据,重点展现民国时期省会石家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状况,其中不乏宝贵史料,极具阅读价值,希望广大读者持续关注。
“民国石家庄的城市往事”系列报道之一
从1923年至1926年,围绕获鹿县署搬迁石家庄的这场论战(内容详见2012年12月10日本版《四年激辩:获鹿县署是否移至石家庄》),从1923年9月张殿珍等人第一次上书呼吁将获鹿县署搬迁至石家庄算起,这场博弈一直持续至1926年11月22日市自治会选举出石门市市长才算有了结果,双方论战持续了近四年时间。获鹿县议会虽然先后三次表态,
-
赵新月近照
上下五千年,兴亡一声钟。寻声暗问弹者,读史惊拍醒木。进京赶考,千古妙喻震古烁今;不做闯王,百代憾事刻骨铭心。警钟悠悠,出于小山村;流响袅袅,传至新时代。看罢当日风云,拍遍今朝栏杆。回首西柏坡,登高作赋;瞻望中国梦,寄怀望远。
六十五年前,太行山麓东。时维戊子,序属初春。青阳应律,紫气临轩。毛泽东阔步走出小院,挥手从兹去;众乡亲殷情送至村郊,垂泪自斯别。十个月淹留,情深意笃;三百天运筹,天翻地覆。滹沱河千载奔腾不息,毛泽东一夜辗转未眠。河水苍茫而汹涌,心情亢奋而忐忑。毛泽东出语新奇,“进京赶考去”;周恩来应答风趣,“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