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来一渠水 换来万担粮
———介绍河北省获鹿、平山、元氏
三县人民自力更生兴建引岗渠的事迹
河北省获鹿、平山、元氏三个县的人民,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奋发图强学大寨,建成了一条大型引水灌渠,叫引岗渠。这条渠北边从平山县的岗南水库起,穿过获鹿县,南边到元氏县的“八一”水库,有二百里长,可以灌溉四十四万亩土地。……
获鹿、平山、元氏这三个县,在太行山东边山脚的地方,山坡丘陵占一半还多。这一带地方,风多雨少,十年九旱。解放前,当地有这么两句话:“下雨滚石头,没雨渴死牛”。解放以后,在党的领导下,三个县的人民开渠打井,分别修了一些水利工程;可是因为地上水源不足,地下水源也很缺,粮食棉花产量还是低而不稳。
-
“引岗”战歌
——记河北获鹿、平山、元氏人民
兴建大型灌渠的事迹
不久以前,我们怀着兴奋的心情,来到太行山东麓的获鹿县境。只见一条大渠蜿蜒山间。清澈欢腾的渠水,穿过条条隧洞,越过凌空渡槽,向前奔流。这就是河北省获鹿、平山、元氏三县人民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奋战四年建成的引岗大渠,获鹿县人民承担了大渠的主要建筑工程的修建。
引岗大渠紧接平山县岗南水库,绵延二百里,越过二十个山头,跨过五十多条沟河,穿过七条隧洞和二十一座渡槽,把河水引上丘陵岗坡的层层梯田,灌溉三县四十四万亩土地,使干旱山区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引岗渠的建成是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的丰硕成果,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有力见证。
破“天命”敢叫“银河”落人间
获鹿、平山、元氏三县有一半以上的耕地在山区、丘陵地带
-
照毛主席的思想办农业
在我们这样一个农业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如何按照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搞好农村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促进农业生产多快好省地向前发展,这是我们应当经常研究、切实解决的一个问题。许多农村工作的情况表明,那个地方的领导同志,能够坚持毛主席为我们党制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坚决照毛主席的思想办农业,那个地方干部、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就高,战天斗地的劲头就大,学大寨的群众运动就生气勃勃,农业生产的步子就迈得快、迈得大。我们应当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不断提高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自觉性。
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按农、轻、重为序来安排国民经济计划,这是毛主席的一贯主张,也是我们建设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经济的一条基本路线。它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具有普
-
团结协作 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
获鹿、平山、元氏三县建成引岗渠
这条经过近五年施工建成的灌区,沿途穿过20多个山头,跨越50多条沟河,跨越50多条沟河,兴建四百多个建筑物,全长二百华里,可扩浇44万多亩地,为大上快上农业创造了条件。
(河北日报讯)获鹿、平山、元氏三县人民,发奋图强学大寨,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雄气概,在太行山东麓的山区丘陵中间,建成一项大型跨流域引水工程——引岗灌区。这一灌渠,北起平山县岗南水库,中经获鹿县,沿途穿越20多个山头,跨越50多条沟河,南到元氏县“八一”水库,全长二百华里,设计流量22米3/秒,可灌溉岗坡、丘陵地44.3万亩。兴建这一灌渠,除劈山削坡,开挖
-
艰苦奋斗绘新图
——河北省获鹿、平山、元氏县
民兵积极参加兴建引岗渠
在河北省境内太行山东麓,滔滔的河水象一条巨龙,从平山县的岗南水库重出,越过二十多个山头,跨过五十多条河沟,一泻二百余里,横贯获鹿县,进入元氏县“八一”水库。这就是获鹿、平山、元氏三县广大民兵和社员群众一起,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奋战四年建成的引岗渠。
获鹿、平山、元氏三县,山峰连绵,蜿蜒起伏,解放前严重缺水,别说浇地,就是吃水很多地方也得靠天。解放后,三县虽然都兴修了一些小型水利,但仍然满足不了农业生产的需要,粮棉产量低而不稳。为了改变干旱缺水的面貌,促进农业大上快上,一九六九年冬,在获鹿县委的倡导下,三县县委一起作出了修建引
-
(1969年——1976年)
1969年10月以前,县革委生产指挥部直接负责,有10月23日,生产指挥部负责工程准备工作,决定分派先遣人员2800名的记载。
1969年11月4日,县革委成立临时施工领导班子,负责王常峪隧洞、霍北庄隧洞开凿,参战公社分别是车行、申后、韩庄、梁庄和城关公社,(1969农历年底梁庄公社退场,第二年没让他们再去,让他们修梁庄水库)施工班子领导成员:
杜英杰,文革前代理副县长,现生产指挥部副主任
高绍书,武装部秘书,现生产指挥部副主任
贡承顺,文革前水利科副科长,从民主渠工地来,现主管工程
韩东朝,主管后勤
谷有顺,主管政工
郄平吉,主管政工
19
-
主水源——岗南水库
岗南水库位于平山县境内滹沱河中游。1958个3月动工兴建,1962年暂停修建,转入维护,1966年复工续建,1969年按原设计基本完工。该水库主体工程有主坝、副坝、输水洞、泄水洞、溢洪道、非常溢洪道、水电站及主坝下游调节池等。主坝系粘土斜墙坝,全长1710米,最大坝高39米,坝顶高6.5米。副坝系均匀土质坝,分布于主坝左右两侧,共17座,全长4765米,最大坝高39米。输水洞主泄洪洞均位于主坝右侧。主泄洪洞全长698米。
岗南水库总库容15.71亿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1.59万平方公里,兴利库容7.8亿立方米,防洪库容9.17亿立方米。该水库防洪标准按百年一遇设计,千年一遇加60%校核。灌区安全可以保障,水库建成后30余年从未出现过枯
-
经冶河灌区管理处的续建,不断强化工程管理,灌溉管理,大搞干、支、干斗渠防渗配套,干渠防渗,险工险段处理,量水设施建设,已初步形成了一个旱能灌、涝能排,管理完善的中型灌区。截至1993年末,干渠沿线共有支渠27条,全长104.29公里,防渗配套13条,总长50公里;干斗渠167条,总长280.2公里;扬水站及抗旱服务流动扬水点若干;各级渠道建筑物质2556座,其中干渠建筑物718座;隧洞7条(总长5.59公里):渡槽20座(总长2.647公里);倒虹吸4处(总长0.866公里):干渠防渗72公里,占总长度
-
早在修建引岗干渠之前,从冶河引水万亩以上渠道已有4条。引岗渠除以岗南水库为主水源外,也从冶河直接引水,且兼有引岗渠本身直接灌溉和为获鹿县源泉渠、平山县南跃渠、大同渠、人民渠、兴民渠,以及通过获鹿县韩家园水库为利民渠和元氏县八一水库为八一灌区配水职能,因此定为冶河灌区。冶河枢纽工程以上至岗南水库22公里,为冶河灌区引岗总干渠,冶河枢纽工程以下80公里为引岗干渠。
引岗渠建成后,获鹿、元氏、平山三县均获益。为更好地发挥工程效益,石家庄地区革委会经过运筹,组建了石家庄地区冶河灌区管理处,负责冶河灌区的工程管理、灌溉管理、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
第四章 灌区概况
冶河灌区的引岗总干渠自岗南水库向东“略偏南”至冶河枢纽工程,经分水闸将水分为三路,分别由高线渡槽和低线倒虹吸及水轮泵输送到不同方向。
高线:
-
水利部颁发《灌区管理技术经济指标》后,冶河灌区管理处严格按照部颁标准逐项管理和考核,使灌区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一、八项技术经济指标
(一)引水量
引水量系指灌区全年引用总水量(单位:为万米3),包括灌区主体工程提供的水量,灌区各种小型水利设施提供的水量以及开发利用地下水的水量。冶河灌区每年的引水量系指引用岗南水库的年引水量和引用冶河自然水量之合计。
(二)灌溉面积
灌溉面积(单位:亩或亩/次)是灌区全年完成工作任务的指标,灌溉面积分列计划和实际两项,计划灌溉面积是根据工程条件,水源情况,气象预报和各种农作物的灌水需要。实际灌溉面积是通过工程管理和用水管理当年完成的工作成果。
(三)水的利用系数
水的利用系数是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