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当前位置:河北引岗渠人民政府 > 引岗书籍 > 《引岗渠志》 > 第二章 引岗渠施工 > 内容阅读
第三节 资金与物料

引岗渠从1969年勘测设计1970年动工,到1978年通水,还有诸多尾工,一直到1978年才整体完工。在整个工期内,修渠总投资5571.5万,其中省、地两级付648.9万元,投工1939万个折款39.6万元。各县投资投工见下表:
1969年—1978年各县投资投工表
表2—2 单位:万个/工 万元/款
县名 投入资金 投入劳工 合计
用工数 折款 
获鹿 1165.6 1363.6 2727.2 3892.8
平山 216.5 252.1 506.5 723
元氏 302.9 323.3 672.3 975.2
合计 1665 1939 3906 5571.5

 

整个工程所需物资种类繁多,数量很大。钢材、木材、水泥、石料均由各县自备。施工工具大多由民工自带。限于当时生产水平,工程所需物资数量已超过获鹿、平山、元氏三县各自的储存和运输能力。各施工单位坚持“自力更生”方针,采取“找(外出寻找)、挖(挖潜力)、替(替换)、代(代用)”办法,尽量就地取材。如冶河渡槽若用水泥浇铸,需上千吨高标号水泥和钢材,外出采购有一定困难。就是购回这些物资,县物资局也没有能力储存。经领导与工程技术人员反复研究、计算,决定用石料取代水泥和钢材。不仅解决了物资难题,还降低了渡槽造价。但大量石料供应非易事,施工团则依靠群众,自采自动。此外,三县的机关、厂矿、企事业及外地驻县单位,对引岗渠工程都非常关注,尽其所能给予支援。1970年春,“前线”需要木材,获鹿县直机关、公社驻地纷纷将本机关、本公社庭院内较大树木砍伐,共5800棵支援引岗渠工程;中国人民解放军驻获鹿某部闻讯,一次捐献了长10米的红松抱干80根。
施工不需要大量的工程机械,而当时县级工业生产水平尚不能达到要求。挖掘工具只有钢镐铁锹,开洞爆破,最初只有手钢钎。
成千上万民工,后勤保障也十分艰难,除施工工具自备外,一切生活用品均由各公社、大队自筹。当时流传的一句顺口溜,是“自带行李自带粮,自带工具战引岗”。县里给民工每人每天只有0.35元伙食补助费。获鹿、平山、元氏三县奋战引岗工程都做到了“全民动员、全方位行动”。各公社、大队积极出工出物,县直及驻县单位主动捐物、垫款,数目难以统计齐全。
在冶河渡槽、倒虹吸、王常峪隧洞施工进行中,遇到地质复杂、地下水猛涨等障碍。获鹿县农机一厂(今获鹿县水泵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