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缑增福和朱振海等同志查阅《县志》,回顾历史,总结出获鹿县旱灾多于水灾,旱灾往往面积大,损失严重。
获鹿《县志》记载,西汉至北宋,水灾、旱灾发生次数大体相当,金代、元代旱灾渐多,明代以后旱灾的次数明显多于水灾。自明嘉靖八年(1529年)至清光绪三年(1877年)的348年中,大旱出现过23次,较小的旱灾每隔四五年、甚至一二年就出现一次。较大的水灾发生 过7次,而且常与旱灾相伴发生,一年中先旱后涝,或先涝后旱的情况也不少。旱则“赤地千里、饿殍满路”,涝则“房倒屋塌、流杀千人”。
明嘉靖八年,大旱蝗,岁大饥,米价腾贵,每斗米千余钱,饿殍满路。
明嘉靖二十八年,春夏
-
大禹治水留千古,鲁班修桥美名传,
三县人民战引岗,谱写燕赵创业篇。
说到这里使我想起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朱熹的一首《观书有感》,曰: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获鹿《县志》记载,西汉至北宋,水灾、旱灾发生次数大体相当,金代、元代旱灾渐多,明代以后旱灾的次数明显多于水灾。自明嘉靖八年(1529年)至清光绪三年(1877年)的348年中,大旱出现过23次,较小的旱灾每隔四五年、甚至一二年就出现一次。较大的水灾发生 过7次,而且常与旱灾相伴发生,一年中先旱后涝,或先涝后旱的情况也不少。旱则“赤地千里、饿殍满路”,涝则“房倒屋塌、流杀千人”。
明嘉靖八年
-
获鹿县下决心修建引岗渠时的三个典型和韩凤鸣在北薛庄治水的故事。
白鹿泉公社谷家峪大队是一个一百多户的小山村,经过几年努力,他们凿了200多米的隧洞,1964年引水成功,还能行人,水从抱犊寨下十八池顺着管道流到村里,解决了人畜饮水的困难,还可以点种旱田,结束了过去“宁舍一碗米,不舍一碗水”的历史,实现了千年万载的愿望。
张庄干部群众为改变封闭状态,在党支部书记刘生堂、副书记刘清印的带领下,在虎头脑摆开战场,大干四、五年,1968年打通一条400多米的隧洞,开挖了六华里的盘山渠,架设了480米的管道,通过两节扬水站,从源泉渠提水110米,引水进村,解决人畜饮水和灌溉问题,也有了一条出山便捷的通道。
上
-
缑增福在日记中写到,十二月二十五日,二千八百名引岗战士进入王常峪隧洞工地的第三天。说实在领导修建这样大型水利工程,还是第一次。当时大家都感到没有经验,尽管工程规划已多次征求群众和技术人员的意见,都认为万无一失,但仍然感到压力很大。县里的领导同志决定到工地看一看,再一次听一听施工团和工程技术人员的意见。这时,正是数九寒天,西北风刮得象刀割一样痛。到了工地一看,战斗在工地的民工干得个个冒热气。同时也看出了他们在掘进中的艰难。开凿洞口的民工,举镐下去“当”的一声,凿开了一个白点,他们正在七嘴八舌的议论,象这样下去十二华里的隧洞何时能打通呢?
1971年5月9日,今天,满载全副武装解放军指战员的卡车,一辆又一辆的开到了王常峪隧洞工地,
-
一九七二年二月一日 农历腊月十七日 星期二 晴
当人们杀猪宰羊,正在送别猪年迎来鼠年的时刻,一支铁姑娘女子民兵连,还紧张战斗在岗南水库大坝前的红光隧洞。她们是获鹿县修建“引岗渠”妇女中的一部分。她们来自县城的城关公社,这里人多地少,男劳力外出的多,家里耕田种地她们是一把好手。七O年来到了“引岗”工地,担负了红光隧洞的开挖。这个隧洞全长三百八十九米。是渠首的第一隧洞。她们来到工地后同男同志一样打眼放炮,拉车出料。用了九个月的时间,待隧洞将打通时候,突然遇上了流沙塌起方来,姑娘们拉了塌,塌了由拉,整整三个月寸步未进。眼看把一座高山塌陷成了万丈深坑。今天的县委常委会就在现场召开,就地听取了汇报,当场研究了措施,终于解决了塌方问题。在工地上还见到了一位年逾花甲的老红军—吴占洲。他从小给地主
-
那时的县社干部乃至省地干部都是骑着自行车下乡,带着铺盖卷、洗漱用具,常年住在农村和社员们坚持同吃——在老百姓家吃派饭、同住——住在老百姓家的土炕上、同劳动——没有重要会议就到田间和老百姓一块下地劳动的“三同”,干群关系和谐到了极点,干部见了老一点的叫大娘、婶子、大伯、大叔很自然,老百姓见了干部像见了自己家里人一样很亲切。高庚在这个问题上有生动的描述。
缑增福在日记中也写到,获鹿县地处太行山的东边,依山不靠水,西部的莲花山把全县围成了一个椅子圈。阳光射在裸露的山岩上,放散出来的热流久久不能散失,加之干旱缺水,形成了冬暖夏热的气候,久而久之“热获鹿”的名字就传开了。我们新来的几位同志满怀着火一样的热情,顶着骄阳,从南到北,由从西到东,到群众中去作调查,走到韩
-
缑增福在日记中写到,十二月二十五日,二千八百名引岗战士进入王常峪隧洞工地的第三天。说实在领导修建这样大型水利工程,还是第一次。当时大家都感到没有经验,尽管工程规划已多次征求群众和技术人员的意见,都认为万无一失,但仍然感到压力很大。县里的领导同志决定到工地看一看,再一次听一听施工团和工程技术人员的意见。这时,正是数九寒天,西北风刮得象刀割一样痛。到了工地一看,战斗在工地的民工干得个个冒热气。同时也看出了他们在掘进中的艰难。开凿洞口的民工,举镐下去“当”的一声,凿开了一个白点,他们正在七嘴八舌的议论,象这样下去十二华里的隧洞何时能打通呢?
1971年5月9日,今天,满载全副武装解放军指战员的卡车,一辆又一辆的开到了王常峪隧洞工地,
-
一九七二年二月一日 农历腊月十七日 星期二 晴
当人们杀猪宰羊,正在送别猪年迎来鼠年的时刻,一支铁姑娘女子民兵连,还紧张战斗在岗南水库大坝前的红光隧洞。她们是获鹿县修建“引岗渠”妇女中的一部分。她们来自县城的城关公社,这里人多地少,男劳力外出的多,家里耕田种地她们是一把好手。七O年来到了“引岗”工地,担负了红光隧洞的开挖。这个隧洞全长三百八十九米。是渠首的第一隧洞。她们来到工地后同男同志一样打眼放炮,拉车出料。用了九个月的时间,待隧洞将打通时候,突然遇上了流沙塌起方来,姑娘们拉了塌,塌了由拉,整整三个月寸步未进。眼看把一座高山塌陷成了万丈深坑。今天的县委常委会就在现场召开,就地听取了汇报,当场研究了措施,终于解决了塌方问题。在工地上还见到了一位年逾花甲的老红军—吴占洲。他从小给地主
-
1、宗室封爵:和硕亲王。功臣、外戚封爵:公。
2、宗室封爵:多罗郡王。功臣、外戚封爵:侯。
3、宗室封爵:多罗贝勒。功臣、外戚封爵:伯(以上超品)。
4、宗室封爵:固山贝子。功臣、外戚封爵:子(正一品)。
5、宗室封爵:奉恩镇国公。功臣、外戚封爵:男(正二品)。
6、宗室封爵:奉恩辅国公。功臣、外戚封爵:轻车都尉(正三品)。以上俱分三等。
7、宗室封爵:不入八分镇国公。功臣、外戚封爵:骑都尉(正四品)。
8、宗室封爵:不入八分辅国公。功臣、外戚封爵:云骑尉(正五品)。
9、宗室封爵:镇国将
-
书记带头战引岗,全县人民上战场。
人拉小车日夜忙,一条巨龙绕太行。
棒子面饼子萝卜条汤,引来甘泉喜洋洋。
良田浇水禾苗壮,粮棉丰收堆满仓。
辛勤汗水流满面,引岗伟业永世扬。
2008年4月11日
注:
书记:当时,缑增福同志任中共获鹿县委书记。
白全来,鹿泉市杜童村人,1969年初获鹿县修建民主渠时,到工地当赤脚医生,随着民主渠的完成,转战引岗渠施工团继续当赤脚医生,至引岗渠竣工通水,见证了修建引岗渠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