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当前位置:河北引岗渠人民政府 > 主编园地 > 《引岗纪事》文集 > 内容阅读
发动群众修建引岗渠的办法之二——实地考察 谢树坤整理

那时的县社干部乃至省地干部都是骑着自行车下乡,带着铺盖卷、洗漱用具,常年住在农村和社员们坚持同吃——在老百姓家吃派饭、同住——住在老百姓家的土炕上、同劳动——没有重要会议就到田间和老百姓一块下地劳动的“三同”,干群关系和谐到了极点,干部见了老一点的叫大娘、婶子、大伯、大叔很自然,老百姓见了干部像见了自己家里人一样很亲切。高庚在这个问题上有生动的描述。

缑增福在日记中也写到,获鹿县地处太行山的东边,依山不靠水,西部的莲花山把全县围成了一个椅子圈。阳光射在裸露的山岩上,放散出来的热流久久不能散失,加之干旱缺水,形成了冬暖夏热的气候,久而久之“热获鹿”的名字就传开了。我们新来的几位同志满怀着火一样的热情,顶着骄阳,从南到北,由从西到东,到群众中去作调查,走到韩庄、上宅,他们说:“要吃糠到韩庄,要吃菜去上宅”。总之反映了一个“穷”,穷就穷在缺水的“旱”字上。缺水成了这县的主要矛盾。怎么解决“水”?打井!获鹿地处石灰岩层,地下水奇缺,全行不通;引水!原引来的冶河水已断流,我们只好把目光移向远在百里之遥的平山岗南水库。那是滹沱河上游的一座大型水库,水源充足,更让人高兴的是水库建设者在建坝时就留下了引水渠口,这就为修建“引岗渠”提供了方便条件。看来从根本上改变获鹿的生产条件,只有修建“引岗渠”这“华山一条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