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当前位置:河北引岗渠人民政府 > 主编园地 > 《引岗纪事》文集 > 内容阅读
创业史诗

大禹治水留千古,鲁班修桥美名传,
三县人民战引岗,谱写燕赵创业篇。

说到这里使我想起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朱熹的一首《观书有感》,曰: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获鹿《县志》记载,西汉至北宋,水灾、旱灾发生次数大体相当,金代、元代旱灾渐多,明代以后旱灾的次数明显多于水灾。自明嘉靖八年(1529年)至清光绪三年(1877年)的348年中,大旱出现过23次,较小的旱灾每隔四五年、甚至一二年就出现一次。较大的水灾发生 过7次,而且常与旱灾相伴发生,一年中先旱后涝,或先涝后旱的情况也不少。旱则“赤地千里、饿殍满路”,涝则“房倒屋塌、流杀千人”。
明嘉靖八年,大旱蝗,岁大饥,米价腾贵,每斗米千余钱,饿殍满路。
明嘉靖二十八年,春夏大旱,饥人相食。
康熙六十一年,大旱,民饥。斗米四钱,民食树皮。
乾隆八年夏五月,大热,渴死人甚众。
嘉庆十八年,旱,城中井水皆竭。
道光十七年,大旱。粮价涌贵,斗米八百余钱,斗麦千余钱。
同治十年春,大旱,井水涸。夏大雨,秋七月二十七日雨七昼夜,坏民房无数。
光绪二年,春不雨,夏大旱,米价腾贵。

民国时期的38年中,大旱、小旱接连不断。
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春夏少雨,粒粟不获,夏麦既歉,秋禾复槁,民变产外出度荒,有卖儿鬻女或冻馁死亡者。
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干旱缺雨,赤地千里,谷收五成,民采树叶充饥。

960年,特大旱,系七十年来最旱的一年,1----6月降水量52.38毫米,入夏风多日暴,持续200多天未落透雨,5月初干土层深五六寸。天灾外祸,成为解放后最困难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