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家庄的母亲河——滹沱河,发源于山西省繁峙县泰戏山,流经代县、原平和忻定盆地之后穿太行峡谷,在盂县活川口下游进入平山县,经岗南、黄壁庄水库,在石家庄市区北穿京广铁路,向东经正定、藁城、无极、晋州、深泽入衡水市,经安平、饶阳,在沧州市献县北和釜阳河汇合后称子牙河。滹沱河全长588公里,流域面积24960平方公里,其中我市境内长190公里。
滹沱河综合整治工程,西起黄壁庄水库,东至藁城晋州交界,全长70公里,2007年11月开工建设,总投资62.34亿元。整体工程分三期实施。其中,一期工程治理范围为南水北调至太行大街东2公里,全长16公里,二期工程为太行大街东2
-
石家庄的母亲河——滹沱河,发源于山西省繁峙县泰戏山,流经代县、原平和忻定盆地之后穿太行峡谷,在盂县活川口下游进入平山县,经岗南、黄壁庄水库,在石家庄市区北穿京广铁路,向东经正定、藁城、无极、晋州、深泽入衡水市,经安平、饶阳,在沧州市献县北和釜阳河汇合后称子牙河。滹沱河全长588公里,流域面积24960平方公里,其中我市境内长190公里。
滹沱河综合整治工程,西起黄壁庄水库,东至藁城晋州交界,全长70公里,2007年11月开工建设,总投资62.34亿元。整体工程分三期实施。其中,一期工程治理范围为南水北调至太行大街东2公里,全长16公里,二期工程为太行大街东2
-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
2010年07月30日 资料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人民网北京7月30日电 (记者 陈叶军)今天上午,中共党史学家、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研究会会长石仲泉做客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以“学习贯彻全国党史工作会议精神”为题进行访谈,并与网友交流。石仲泉表示,思想建党、实事求是、作风建设和防止腐败,是毛泽东的“四大创造”。这“四大创造”可解决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问题,让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
新形势下,如何通过深入学习研究党史,深入挖掘和充分运用毛泽东思想宝库中体现时代发展规律的精神财富,指导推动学习型政党建设?
共产党能够到今天,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首先要归功于毛泽东。毛泽东关于把中国共产党建立成马克思主义学习型
-
灵渠,建成于公元前214年, 是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作。又名兴安运河,位于兴安县境内,距桂林市北60多公里。开凿于秦代,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即发50万大军征发岭南百越民族,秦军至此“无以转饷”,于是秦始皇令史禄监工“凿渠运粮”,修筑了这条沟通湘江与漓江的运河,称为灵渠。
灵渠分南渠和北渠,全长34公里,整个工程由铧嘴、大小天平、南渠、北渠、秦堤和陡门构成。铧嘴是用巨石在湘江中铺筑成的一个前端尖锐如犁铧的石坝。使湘江上游的海洋山水南北分派,北渠的水注入湘江、南渠的水注人漓江,分派水量大致是“三分漓水七分湘”。大天平和小天平是两道石堤,用以调节分派的流量。陡门是水闸,古时灵渠曾建有36个陡门
-
都江堰(Dujiang yàn),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距成都56公里,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都江堰与灵渠、郑国渠并称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
秦昭王后期李冰任蜀郡守(约公元前276~前251年),为使岷江之水能长久稳定地滋润成都平原,带领沿岸百姓修建都江堰,从此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史称“天府”。通常认为,都江堰水利工程是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前256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是中华民族文明史上,与长城比肩而立的伟大工程。
都江堰是迄今仍在发挥作用的世界最古老的水利工程之一,
-
2006-05-29 资料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1960年2月,红旗渠破土动工,1969年7月,工程历时10年红旗渠峻工,80余人为之献出宝贵生命。红旗渠与南京长江大桥一道被周恩来总理自豪地誉为“新中国的两大奇迹”。 1996年9月,红旗渠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目前,“红旗渠”旗下的产品已有香烟、啤酒、白酒、水泥、汽车配件、铝型材、扑克、食品等25类230种。其中,汽车配件总产量目前已约占全国载重车零配件销售市场的40%,汽车发电机爪棘产量在全国市场的份额更是高达70%。
“五一”黄金周带来的旅游盛宴,让这位河南安阳红旗渠管理处处长正陶醉其间:有着“世界奇迹”、“民族精神”盛誉的红旗渠在黄金周内赚得盆盈钵满。
据安阳市官方称,黄金周期间,该市共接待游客17
-
元朝时全程可分为七段:
(1)通惠河;(2)北运河;(3)南运河;(4)鲁运河;(5)中运河;(6)里运河;(7)江南运河。
明、清两代维持元运河的基础,明时重新疏浚元末已淤废的山东境内河段,从明中叶到清前期,在山东微山湖的夏镇(今微山县)至清江浦(今淮阴)间,进行了黄运分离的开泇口运河、通济新河、中河等运河工程,并在江淮之间开挖月河,进行了湖漕分离的工程。
京杭大运河作为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历史上曾起过巨大作用。运河的通航,
-
郑国渠,位于今天的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公元前246 年(秦王政元年)秦王采纳韩国人郑国的建议,并由郑国主持兴修的大型灌溉渠,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 300 余里。它与都江堰、灵渠并称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泾河从陕西北部群山中冲出,流至礼泉就进入关中平原。平原东西数百里,南北数十里。平原地形特点是西北略高,东南略低。郑国渠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地形,在礼泉县东北的谷口开始修干渠,使干渠沿北面山脚向东伸展,很自然地把干渠分布在灌溉区最高地带,不仅最大限度地控制灌溉面积,而且形成了全部自流灌溉系统,可灌田四万余顷。郑国渠开凿以来,由于泥沙淤积,干渠首部逐渐填高,水流不能入渠,历代以来在谷口地方不断改变河水入渠处,但
-
南水北调石家庄北段
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同志视察黄河时说“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
这一宏伟设想提出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下,广大科技工作者持续进行了50年的南水北调工作,做了大量的野外勘查和测量。
在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方案。并获得了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把南水北调列入我国跨世纪骨干工程。
2003年12月30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开工,2008年9月18日,中线京石段应急工程总干渠正式通水。
一、中线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湖北省丹江口市)陶岔闸(河南省淅川县境内)引水,经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沿唐白河流域和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开挖渠道,在河
-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北起北京(涿郡),南到杭州(余杭),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4公里,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京杭大运河的开凿与演变大致分为3期:
第1期运河
运河的萌芽时期。春秋吴王夫差十年(公元前486)在扬州开凿邗沟,以通江淮。至战国时代又先后开凿了大沟(从今河南省原阳县北引黄河南下,注入今郑州市以东的圃田泽)和鸿沟,从而把江、淮、河、济四水沟通起来。
第2期运河
主要指隋代的运河系统。以东都洛阳为中心,于大业元年(605)开凿通济渠,直接沟通黄河与淮河的交通。并改造邗沟和江南运河。三年又开凿永济渠,北通涿郡。连同公元584年开凿的广通渠,形成多枝形运河系统。
到隋炀帝时,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