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江堰(Dujiang yàn),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距成都56公里,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都江堰与灵渠、郑国渠并称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
秦昭王后期李冰任蜀郡守(约公元前276~前251年),为使岷江之水能长久稳定地滋润成都平原,带领沿岸百姓修建都江堰,从此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史称“天府”。通常认为,都江堰水利工程是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前256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是中华民族文明史上,与长城比肩而立的伟大工程。
都江堰是迄今仍在发挥作用的世界最古老的水利工程之一,
-
2006-05-29 资料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1960年2月,红旗渠破土动工,1969年7月,工程历时10年红旗渠峻工,80余人为之献出宝贵生命。红旗渠与南京长江大桥一道被周恩来总理自豪地誉为“新中国的两大奇迹”。 1996年9月,红旗渠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目前,“红旗渠”旗下的产品已有香烟、啤酒、白酒、水泥、汽车配件、铝型材、扑克、食品等25类230种。其中,汽车配件总产量目前已约占全国载重车零配件销售市场的40%,汽车发电机爪棘产量在全国市场的份额更是高达70%。
“五一”黄金周带来的旅游盛宴,让这位河南安阳红旗渠管理处处长正陶醉其间:有着“世界奇迹”、“民族精神”盛誉的红旗渠在黄金周内赚得盆盈钵满。
据安阳市官方称,黄金周期间,该市共接待游客17
-
元朝时全程可分为七段:
(1)通惠河;(2)北运河;(3)南运河;(4)鲁运河;(5)中运河;(6)里运河;(7)江南运河。
明、清两代维持元运河的基础,明时重新疏浚元末已淤废的山东境内河段,从明中叶到清前期,在山东微山湖的夏镇(今微山县)至清江浦(今淮阴)间,进行了黄运分离的开泇口运河、通济新河、中河等运河工程,并在江淮之间开挖月河,进行了湖漕分离的工程。
京杭大运河作为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历史上曾起过巨大作用。运河的通航,
-
郑国渠,位于今天的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公元前246 年(秦王政元年)秦王采纳韩国人郑国的建议,并由郑国主持兴修的大型灌溉渠,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 300 余里。它与都江堰、灵渠并称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泾河从陕西北部群山中冲出,流至礼泉就进入关中平原。平原东西数百里,南北数十里。平原地形特点是西北略高,东南略低。郑国渠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地形,在礼泉县东北的谷口开始修干渠,使干渠沿北面山脚向东伸展,很自然地把干渠分布在灌溉区最高地带,不仅最大限度地控制灌溉面积,而且形成了全部自流灌溉系统,可灌田四万余顷。郑国渠开凿以来,由于泥沙淤积,干渠首部逐渐填高,水流不能入渠,历代以来在谷口地方不断改变河水入渠处,但
-
南水北调石家庄北段
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同志视察黄河时说“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
这一宏伟设想提出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下,广大科技工作者持续进行了50年的南水北调工作,做了大量的野外勘查和测量。
在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方案。并获得了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把南水北调列入我国跨世纪骨干工程。
2003年12月30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开工,2008年9月18日,中线京石段应急工程总干渠正式通水。
一、中线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湖北省丹江口市)陶岔闸(河南省淅川县境内)引水,经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沿唐白河流域和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开挖渠道,在河
-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北起北京(涿郡),南到杭州(余杭),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4公里,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京杭大运河的开凿与演变大致分为3期:
第1期运河
运河的萌芽时期。春秋吴王夫差十年(公元前486)在扬州开凿邗沟,以通江淮。至战国时代又先后开凿了大沟(从今河南省原阳县北引黄河南下,注入今郑州市以东的圃田泽)和鸿沟,从而把江、淮、河、济四水沟通起来。
第2期运河
主要指隋代的运河系统。以东都洛阳为中心,于大业元年(605)开凿通济渠,直接沟通黄河与淮河的交通。并改造邗沟和江南运河。三年又开凿永济渠,北通涿郡。连同公元584年开凿的广通渠,形成多枝形运河系统。
到隋炀帝时,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
-
太白渠
西汉(公元前206至公元8年)开凿太白渠。这条渠从平山县引绵蔓水(今冶河)在乐阳县(今石家庄西北)南乌子堰分为两支:一支流经今藁城南、栾城北、赵县北,下游又叫斯洨水;又分一支入衡水,东积为陂。另一支,过晋县南至束鹿南入斯洨水。渠线长近150华里,沟通了滹沱河及漳河的联系,发展了航运,并使两岸农田受到灌溉之利。这是石家庄地区最早的人工河渠。(《石家庄地区水利志》2000年2月第一版12页,《中国水利史纲要》)
汉(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因冶河经于蒲吾,开通漕船,谓之太白渠,受绵蔓水。东南由今河至下曲阳入于洨。唐总章二年(公元669年
-
同治八年正月二十日,曾国藩出京赴保定就任直隶总督,沿途察看永定河工。二十七日至省,二十八日夜,枕上做州县官厅联,“长吏多从耕田凿井而来,视民事须如家事;吾曹同讲补过尽忠之道,凛心箴即是官箴”。第二天以昨夜所撰之联不惬于心,改做一联,“念三辅新离水旱兵戈,赖良吏力谋休息;愿群僚共学龚黄召杜即长官藉免愆尤”。晚上睡后仍反复思之,缠绕不休,以致不得酣眠。次早初起又做一联,“随时以法言巽语相归,为诸君导迎善气;斯民当火热水深之后,赖良吏默挽天心”。
“龚黄召杜”:龚,即龚遂,字少卿,西汉山阳南平阳(今山东邹县)人。勇于谏铮,在任渤海太守时开仓借
-
京密引水渠是将密云水库所蓄之水,引入北京城区的输水渠道。起自密云水库白河主坝以南的调节池,于怀柔城区北入怀柔水库,下游经颐和园的昆明湖,在海淀区罗道庄与永定河引水渠相汇合,构成北京市完整的输水系统。全长110公里。流经密云县、怀柔区、顺义区、昌平区、海淀区5个县区。先后于1960年、1966年分两期开挖,一期工程从调节池的宫庄子闸至昌平区西崔村,二期工程从西崔村下至罗道庄。引水能力怀柔水库以上为70立方米/秒,以下为40立方米/秒。1961年起每年向北京市区输送饮用水3.3亿立方米。渠上共有各类配套设施430余座。1985年被列为一级水源保护区。
1995年,海淀区六里屯垃圾填埋场西距京密引水渠仅1114米,对水源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和影响。
-
张辰国和引岗渠管理处主任崔京平在引岗渠冶河渡槽闸楼瞻仰修建引岗渠纪念碑
时光如水流不尽
众志 垒砌块块青石
镶嵌太行 铸起一道道凹凸长城
血汗 滴洒滚滚波涛
喷涌燕赵 冲开一条红色长江
当年引岗大会战的总指挥
一位白发老人
四十年后 在回忆
青石 强壮了您的骨头
长城 延伸了您的脊梁
波涛 染白了您的黑发哟
长江 从您血管里流
四十年前的 一位引岗战士
而今 踏遍青山人未老
赋新诗
2010年6月23日
引 岗 人
执一杆 柏坡岭上的松柏硬笔
蘸一池 柏坡岭下的深潭浓墨
铺一张 太行山中的青石板纸
挥笔如刀 刻下了一个擘体字
龙
气贯长虹 灵动鲜活
力透岩石 永不磨灭
馈赠给大禹的传人
新中国的炎黄子孙们
注:擘(bo):大拇指:巨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