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虽是数九寒天,万木凋零,但是,引岗渠的潺潺清水,却源源不断地输入元氏县八一水库。而且,三十多年来,从不间断。他们年年都是在灌溉淡季,充分利用引岗渠这个载体,把冶河的泉水积攒下来,孕育着来年农业的丰收和旅游的兴旺。
1.引岗渠还正在为元氏县八一水库输水。
2.流水在这里(元氏县侯村)从右边的闸门进入发电站。
3.这里安装着两台200千瓦、一台125千瓦的发电机组,年发电10——20万千瓦。
4.仪表
5.并网
6.侯村电站外景。
7.流水从电站泄出流入八一水库。
8.引岗渠水流入八一水库。
9.引岗渠水流入八一水库。
10.引岗渠水的注入,使八一水库变得一望无际。
11.宽阔的水面引来大群水鸟。
12.自由自在的水鸟。
-
2004年3月25日,纪念引岗渠通水三十周年,与会代表到冶河渡槽故地重游。一个年逾花甲、满头银丝的矮个妇女凝视渡槽良久,然后缓步走近槽墩,深情地抚摩着巨大的槽墩眼睛湿润了。她,就是冶河渡槽的设计者之一宋正华,也是她。1996年8月从电视上得知河北特大暴雨的消息后,立即从山东济南打来电话,询问冶河渡槽和一个个水利工程的安慰。当她得知那场暴雨冶河形成一万二千多个流量,大水漫过了铁桥,冶河渡槽和其他大工程都安然无恙时,她流下了幸福的眼泪,啊!我们的心血没有白费。
渡槽的设计者还有张文庆,这个人不少人都知道,他是本地人,家住在滹沱河边一个小村庄叫前东毗,那个“毗”字不是这样写,当地人的写法是“篦子”篦没有那个竹字头,而且上边的框里不是
-
当我得知3月25日要召开引岗渠通水三十周年纪念大会的消息时,心情无比激动,我虽然离开了那里,但每想到那些往事就心潮澎湃,历历在目。引岗渠是我走出校门,踏上工作岗位的启蒙工程,她教育了我,也锻炼了我,使我懂得了作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应该怎样去做,为我今后的人生奠定了基础。我有以下体会:
一、以缑增福为首的领导班子决策正确
县委领导以身作则,深入调查研究。我们获鹿从古至今“穷就穷在水上”这是个根本矛盾,在解决这个予盾的过程中,领导层中也曾有两种观点斗争,一种是打井,一种是修引岗渠。以缑增福为首的领导班子,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到群众中去调查,找出了获鹿山区丘陵地处石灰岩层,地下水奇缺,很难打出水来;原本引来的
-
引岗渠是地区和三县领导决策的产物。当引岗渠通水三十周年之际,回顾以往的工作是如何完成的,谨就这一问题作一简要的回顾。仔细想来真是人生如梦,意味深长。苦战引岗渠的五年,是奉献又是乐趣,鞠躬尽瘁、死而后矣。
1、民主渠施工测量及开凿
引岗渠的施工勘测技术骨干多半由源泉灌区而来。当时源泉渠是县里最大灌区,那里有水利工程,都从源泉渠抽调技术人员。民主渠开工我也去参加了,而且在那里战斗了大约两个多年头,这个阶段不能不加以叙述,因为它是培养勘测施工技术的舞台,是锻炼人才的战场。
1966年,时值文化大革命的初期,在抓革命促生产的形势下,我独立作战,重任在肩不容懈怠,而且工作环境、生活条件之艰苦难以想象正是:
一颗红心两只手,攀山越岭测水路
历尽艰辛不畏
-
每当天寒地冻的除夕之夜,一家人围炉取暖欢聚畅谈的时候,我就想起了1971年除夕那个不眠之夜。
子夜时分,贺岁的鞭炮轰鸣正酣,“咚咚”“咚咚咚”急促的敲门声骤响。我出门一看,是秦庄的驻军巡逻队员们来了,说有要情报告。我挺纳闷,明天就是春节了,这三更半夜的出什么事了?赶紧把巡逻队员让进屋里一问,原来他们逮住了一个可疑的人。他们说这个人是个男的约摸40多岁,鬼鬼崇崇地在秦庄村南踅(xue)摸,一盘问这个人还自称是秦庄公社副主任,那怎么连公社驻地都搞不清、找不到呢,真蹊跷!是特务?罪犯?警惕性蛮高的巡逻队员迅速上门核查。他们边报告边把可疑人扭送进来了。一见面,我大吃一惊,这个蓬头垢面、浑身泥土,
-
原来,秦庄公社灰北村西有一座木桥,是1960年开石津渠时修建的。修引岗渠时急需木材,引岗指挥部决定拆掉这座木桥,木材全部运到引岗工地。
我们公社一班人研究认为,这是县里的决定,必须服从,但需做通该村干部群众的思想工作,新建一座坚固耐用的石桥。公社一班人通过了这个决定,但往村里一传送,干部不情愿,部分群众有抵触情绪。村支书武黑三一班人总觉得,好好一座桥,才走了十来年,拆掉太可惜,会对不住老百姓的。为此,我们没有采取强硬高压手段,而是分层逐步展开了思想工作。先是组织村干部到引岗工地参观,实地察看感受工程建设的难度,和急需木材的情况,使村干部认识到了拆木桥的用处。然后,向县委杜英杰书记请示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