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我得知3月25日要召开引岗渠通水三十周年纪念大会的消息时,心情无比激动,我虽然离开了那里,但每想到那些往事就心潮澎湃,历历在目。引岗渠是我走出校门,踏上工作岗位的启蒙工程,她教育了我,也锻炼了我,使我懂得了作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应该怎样去做,为我今后的人生奠定了基础。我有以下体会:
一、以缑增福为首的领导班子决策正确
县委领导以身作则,深入调查研究。我们获鹿从古至今“穷就穷在水上”这是个根本矛盾,在解决这个予盾的过程中,领导层中也曾有两种观点斗争,一种是打井,一种是修引岗渠。以缑增福为首的领导班子,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到群众中去调查,找出了获鹿山区丘陵地处石灰岩层,地下水奇缺,很难打出水来;原本引来的
-
引岗渠是地区和三县领导决策的产物。当引岗渠通水三十周年之际,回顾以往的工作是如何完成的,谨就这一问题作一简要的回顾。仔细想来真是人生如梦,意味深长。苦战引岗渠的五年,是奉献又是乐趣,鞠躬尽瘁、死而后矣。
1、民主渠施工测量及开凿
引岗渠的施工勘测技术骨干多半由源泉灌区而来。当时源泉渠是县里最大灌区,那里有水利工程,都从源泉渠抽调技术人员。民主渠开工我也去参加了,而且在那里战斗了大约两个多年头,这个阶段不能不加以叙述,因为它是培养勘测施工技术的舞台,是锻炼人才的战场。
1966年,时值文化大革命的初期,在抓革命促生产的形势下,我独立作战,重任在肩不容懈怠,而且工作环境、生活条件之艰苦难以想象正是:
一颗红心两只手,攀山越岭测水路
历尽艰辛不畏
-
每当天寒地冻的除夕之夜,一家人围炉取暖欢聚畅谈的时候,我就想起了1971年除夕那个不眠之夜。
子夜时分,贺岁的鞭炮轰鸣正酣,“咚咚”“咚咚咚”急促的敲门声骤响。我出门一看,是秦庄的驻军巡逻队员们来了,说有要情报告。我挺纳闷,明天就是春节了,这三更半夜的出什么事了?赶紧把巡逻队员让进屋里一问,原来他们逮住了一个可疑的人。他们说这个人是个男的约摸40多岁,鬼鬼崇崇地在秦庄村南踅(xue)摸,一盘问这个人还自称是秦庄公社副主任,那怎么连公社驻地都搞不清、找不到呢,真蹊跷!是特务?罪犯?警惕性蛮高的巡逻队员迅速上门核查。他们边报告边把可疑人扭送进来了。一见面,我大吃一惊,这个蓬头垢面、浑身泥土,
-
原来,秦庄公社灰北村西有一座木桥,是1960年开石津渠时修建的。修引岗渠时急需木材,引岗指挥部决定拆掉这座木桥,木材全部运到引岗工地。
我们公社一班人研究认为,这是县里的决定,必须服从,但需做通该村干部群众的思想工作,新建一座坚固耐用的石桥。公社一班人通过了这个决定,但往村里一传送,干部不情愿,部分群众有抵触情绪。村支书武黑三一班人总觉得,好好一座桥,才走了十来年,拆掉太可惜,会对不住老百姓的。为此,我们没有采取强硬高压手段,而是分层逐步展开了思想工作。先是组织村干部到引岗工地参观,实地察看感受工程建设的难度,和急需木材的情况,使村干部认识到了拆木桥的用处。然后,向县委杜英杰书记请示汇报
-
我在引岗工地战斗过一段时间,虽然当时年龄还小,没干什么重要的工作,但有一件事情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
转战北上温塘河
1970年9月中旬,疏通氵交河工程结束后,除留一小部分人员处理遗留问题外,其他人员兵分两路北上战引岗。一路到温塘河工地,一路到冶河工地。董禄云政委安排好在石家庄碰头的时间、地点后,让我们回家里休息了两天。1970年9月18日下午我到了石家庄,过一宿,于9月19日随董禄云政委乘石家庄到平山(岗南)的长途汽车到温塘河工地。从老家到石家庄,这是一生第一次单独出远门,真还不知道怎么坐车。都是按照董政委给说的乘车路线和转车地点进行的。到石家庄见面后,也都是政委领着的。温塘河团部设在霍宾台,那里没有车站,最近的车站是平山县机床厂。那天去的时候还托运着一
-
我今年73岁了,原为公安局干部,1969年冬引岗渠开工,调施工团工作。施工团以黄壁庄水库施工团为基础,又抽调一批干部组成了坚强的领导班子。
引岗渠是原地区专员张屏东倡导的。当时我与原水利局张德恩同志到地区请求军民友谊渠增加补助费时,县领导汇报了屏东同志的意见,当时地区工委组长曹孟达也很支持这项工程。
从勘测设计到施工受益五年间,全县人民在缑书记和杜英杰等同志的带领下,打了一场浩大的人民战争,以战天斗地的英勇气概,完成了这一获鹿县最大的水利工程。开始一切都是土法上马,干中学习。那时物资困难,资金困难,真是到了“砸锅卖铁”的地步。当时施工团的人员谁有汽车坐,全县只有搬运站两部车和工业局一部两吨半的破车。所有物资都是用人力车、马车运去的。工程在平山,平山的石头不能用,为找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