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崇拜龙,传说中龙能降雨。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也是人类生存的命脉。翻开中国的历史,那里记载着一篇篇人与水的故事,凡兴修水利做出卓越贡献者,人们尊其为神,称其为英雄,甚至为他修庙建祠,永远纪念。由黄河三门峡,人们会记起大禹,由漳河的治理会想起西门豹,由都江堰会想起李冰父子,由北京通惠河会想起郭守敬。
获鹿县(现鹿泉市)有一条引岗渠,今年通水三十年了。此渠盘山越岭二百余里,仅隧洞和渡槽连接 就有二十多里长。如果现在修建,应该是投资几亿元的国家级重点工程。三十年来,引岗渠流金淌银,滋润着荒旱,荡涤着贫穷,浇灌着希望。它不仅使获鹿县这个“老八成”县农业上打了翻身仗,也使几十万人民思想上一次大
-
2010年2月3日,在春节到来之际,引岗渠管理处三任主任徐静、侯银亭、王喜福和老引岗贡承顺等同志,怀着崇敬的心情,到石家庄看望老书记缑增福同志。
大家坐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题,他们时而回忆修引岗那段难忘的岁月;时而谈到引岗渠给鹿泉带来的变化和给人们带来的幸福;时而谈起一任任领导,发扬引岗精神,艰苦创业的业绩;时而谈起国家重视水利建设,这几年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引岗渠的新变化;时而谈起引岗渠给民心河、太平河、滹沱河输了水,使石家庄成为绿水环绕、风景秀丽的宜居城市;时而谈起引岗渠的发展规划和美好的前景。他们越说越高兴,好像年轻了许多。他们相约,春暖花开的时候,相聚引岗渠,故地重游。
-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曾在获鹿县任职的县委书记寇润身和缑增福,是民众中颇有口碑的好“县官”,在获鹿做出了一些政绩,人们念念不忘。他们同获鹿的人民群众,一起战天斗地,同甘共苦,心心相印,在民众中传说着好多风趣动人的故事。
每逢春节过后,在正月二十左右,县里要召开三级干部会,讲话稿一般是寇润身亲自执笔。在开幕的会议上,他首先向与会的同志们,拱手作揖说:“我首先向与会的同志们拜个晚年吧!”他的话语真诚亲切,感动的大家情不自禁地热烈鼓掌。大家说:“旧社会民众挨县老爷的大板,如今七品知县给咱拜年,咱们一定要把工作搞好!”
残酷的反右斗争以后,老寇很怜悯关心被打倒的右派,一次在大街碰见了右派医生老傅
-
听到举办引岗工程通水30周年庆祝活动的消息,我激动满怀,几天来心潮起伏,夜不能寐,沉浸在回忆之中。鹿泉人民战天斗地修建引岗工程的英雄场面,老领导、老同志工作中的音容笑貌,与同志们在一起并肩战斗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鹿泉人民艰苦奋斗,用5年的时间,建成了可以与红旗渠媲美的引岗工程,使获鹿、平山、元氏三县27个乡镇、145个村、60多万人口、56万亩土地解决了饮水、灌溉问题。我作为其中一员,能为引岗工程出力流汗,感到无尚光荣。
1970年,我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当时正值引岗渠建设之初,就积极响应号召,踊跃参加了工程建设。住在于家庄一位姓张的房东家。每天从于家庄南山坡往平山县七亩村的冶河工地送石头,每车拉大石头一块,小的就装
-
在纪念引岗灌区通水三十周年之际,使我这个在获鹿县水利战线工作30余年,曾任获鹿县施工团团长的老同志感慨万千。一幕幕热火朝天的场景,一桩桩感人肺腑的事迹,以及自己的亲身经历一齐涌上心头。虽然在引岗工程的几年中涌现出了千千万万个英雄人物和先进事迹,但使我终身难忘的还是在王常峪隧洞军民团结奋战中的125天。
记得在1971年5月8日驻获部队200名指战员开赴王常峪隧洞工地。那时,王常峪隧洞因沥水、塌方,正处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们一到工地,就同民工一起,团结战斗,并肩奋战。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那里危险那里冲,表现出了军民团结鱼水情的感人事迹。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使我难以用语言表达,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他们不愧是党和毛主席培养的人民子弟兵,也不愧为全国人民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