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光舒望眼,圣火壮蓝图。戊子年春节在祥云簇拥下走来,万千和谐家庭被鲜红靓丽的春联装扮得红红火火。值得一提的是,我家的春联独具特色,尤其是贴在大门口的一副:联花贺岁,墨菊祈年,艺林喜兆繁荣,斗室翩跹金缕曲;棋圣开元,画轴溢彩,文朋多逢厚朴,玉壶翻滚碧螺春。这是中国楹联学会理事、河北省楹联学会副会长、鹿泉市楹联协会主席高凤瑞先生,应邀为我撰写的春联,我以欧体楷书、龙门对章法书写,楹联书法相映生辉,别具特色。我家居住鹿泉城区中心三街,书斋号“墨韵堂”。镇宁路虽近在咫尺,但仍属偏街陋巷,却应了一句“富在深山有远亲”。我虽非达官贵戚,但人缘较好,一年到头,天天门庭若市。只因生性坦然,爱好广泛,书法、摄影、文学创作勤学不辍,小有心得,兼在家中从事书画装裱,结识鹿泉内外诸多文友,交流技艺。屋子里电脑随时打开“鹿泉人”网站;有棋盘布下,随时可谴子对弈;伴有檀香袅袅,古筝声声。院子中支起国标乒乓球台,一文一武,任你驰骋。高凤瑞先生德高望重,是我的良师益友,他和我父亲是好朋友,我的人生及艺术的成长,都在他的
-
春光舒望眼,圣火壮蓝图。戊子年春节在祥云簇拥下走来,万千和谐家庭被鲜红靓丽的春联装扮得红红火火。值得一提的是,我家的春联独具特色,尤其是贴在大门口的一副:
联花贺岁,墨菊祈年,艺林喜兆繁荣,斗室翩跹金缕曲;
棋圣开元,画轴溢彩,文朋多逢厚朴,玉壶翻滚碧螺春。
这是中国楹联学会理事、河北省楹联学会副会长、鹿泉市楹联协会主席高凤瑞先生,应邀为我撰写的春联,我以欧体楷书、龙门对章法书写,楹联书法相映生辉,别具特色。
我家居住鹿泉城区中心三街,书斋号“墨韵堂”。镇宁路虽近在咫尺,但仍属偏街陋巷,却应了一句“富在深山有远亲”。我虽非达官贵戚,但人缘较好,一年到头,天天门庭若市。只因生性坦然
-
张建荣,鹿泉市城关三街人,1925年农历九月出生,初小毕业,在职自修初中学历。青少年时期在获鹿县城顺城关鞋铺做鞋,1947年10月在石家庄被服厂参加工作当做鞋工人,不久提为干部。194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半年后转正任支部委员。1952年11月,调到石家庄市委当组织员,后提为组织部副科长。1960年3月地市合并后(1961年5月又分设)任地委组织部副科长。1962年7月调到获鹿县委组织部任副部长,组织部长空缺,主持组织部工作。1965年春天,参加列席常委,先后在北新城和宜安村蹲点。1967年后半年文革开始后挨轻微批斗,1968年12月到县革委会生产指挥部农工组任组长。1970年2月任永壁公社革委会主任,公社党委成立任党委书记。1971年1月第三次党
-
本文2006年12月19日,以“《引岗渠志.大事记》有新突破”为题在“新闻信息”栏目发表,为把相关内容放在一起,复制于此。
原《志》大事记从“1969年4月石家庄地区水利部门负责人召集平山、获鹿、元氏三县革命委员会领导和水利部门负责人会议,研究确定引岗渠的勘测设计”开始,我们总觉得这么大的工程,在此之前肯定会有大量的工作,肯定会有一个过程。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两次访问老水利代科长高庚,得到了下面的资料。
1965年春末,随着源泉渠引水量逐步减少,获鹿县出现水田变旱田的现象,在县水利部门多次向地区水利部门征询应对措施时,从地区水利局专业资深的副局长周洪烈那里得知岗南水库大坝右下边留有泄水洞,可以作为渠道输水口。
1965年秋后,获鹿县水利科高庚等在向县领导王明杰、韩增志汇报完滹沱河滩地改造后
-
本文2006年12月19日,以“《引岗渠志.大事记》有新突破”为题在“新闻信息”栏目发表,为把相关内容放在一起,复制于此。
原《志》大事记从“1969年4月石家庄地区水利部门负责人召集平山、获鹿、元氏三县革命委员会领导和水利部门负责人会议,研究确定引岗渠的勘测设计”开始,我们总觉得这么大的工程,在此之前肯定会有大量的工作,肯定会有一个过程。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两次访问老水利代科长高庚,得到了下面的资料。
1965年春末,随着源泉渠引水量逐步减少,获鹿县出现水田变旱田的现象,在县水利部门多次向地区水利部门征询应对措施时,从地区水利局专业资深的副局长周洪烈那里得知岗南水库大坝右下边留有泄水洞,可以作为渠道输水口。
1965年秋后,获鹿县水利科高庚等在向县领导王明杰、韩增志汇报完滹沱河滩地改造后
-
1、留馆①后,本要用功,而日日玩耍②不觉过了四十余天。……兹拟自今以后,每日早起,习寸大字一百,又作应酬字少许;晨后温经书③有所知则载“茶余偶谈”;日中读史亦载“茶余偶谈”;酉刻至亥刻读集④,亦载“茶余偶谈”;或有所作诗文,则灯后不读书,但作文可耳。
忆自辛卯年,改号涤生。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⑤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改号至今九年,而不学如故,岂不可叹!余今已三十,资禀顽钝⑥ 精神亏损,此后岂复能有所成?但求勤俭有恒,无⑦纵逸欲,以丧先人元气;困知勉行&
-
为了龟裂的土地,为了干渴的母亲,儿女们愿用挣脱了枷锁的双手,开掘一汪甘冽的清泉。
-
年轻的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为了根治旱涝的忧患,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又以革命的名义向大自然开战。
-
他们不是正规军,而是“土八路”。正是这支“土八路”,在祖祖辈辈遭受旱魔吞噬的土地上,要为母亲开凿一条生命之河。
-
一场关于引岗工程的争论,预示着引岗渠命运多舛,前途莫测,是进,是退,严肃的问题摆在了广大干部群众面前,考验着三县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