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占吉不会用电脑,用纸笔修改,经过一年半的时间,在我的草稿的基础上又重新写了一遍。
2005年4月,张占吉拿出了一半,到年底才全部写完,他写了两年多。张书亭看后,不完全满意,也不想再推翻了,他开始下功夫,我和张占吉的修改意见都给他说,让他决定取舍。起初想在2006年春天出书,张书亭一下水就不由自主了,不但修改,有时也去搜集资料,充实内容。经过大家一年多翻来覆去的修改,到2007年夏天才算基本定稿。
2007年9月,将书稿修改完毕交付交印刷厂,在印刷厂又经过反复校对和磋商,年底才出了书,书到我们手力已经是2008年1月26日。这样,从2000年冬天开始,到2007年冬天出书
-
马建中老师看完草稿后说,基本的东西都写出来了,典型事很多,用不了那么多事,要忍疼割爱,该删去的要删去,该扩写的要扩写。2002年8月,张书亭看完我的草稿后说,你写得已具雏形,资料丰富,内容充实,经过修改肯定是一篇好作品。但你毕竟不是专业作家,找个人润色吧。我说那很好,有高人参与我巴不得呢,他弄出来署他的名也行。老领导、老引岗们说,老谢你从那里得到了这么多的材料。我说,这都是你们说的和档案里存的,时间长了你们可能记不清了。
2002年9月3日,张书亭请他元氏县一个朋友来获鹿一块座谈,那个朋友叫王吉中,是元氏县文联党组书记,他愉快地接手此事,我很高兴。我的心没有白费,我
-
我搜集的那么多材料是不能都写进书里的,搜集的照片也不能都插到书里。这些宝贵的东西不能让它们永沉箱底。我接触互联网有了一段时间,对此有了点滴认识。2004年12月,我开始筹划网站,准备把《书》和那些写不进书里的资料都放到网上,让人们更多地了解引岗渠。张国亮书记将此事批示让办公室处理。
2005年4月21日上午,我从元氏县张占吉那里取回部分书稿,亲戚朋友子女迅速帮助打印。我们打印书稿,修改书稿忙得不亦乐乎,顾不上催促网站的事了。忙过那段以后我才回过味来,我感到张书亭比我还着急,他着急了我就放心了。2006年夏天,我又催促网站。这时,安树国任书记了,他很支持建立网站。这样,以冶河管理处的名誉并提供资料,我负责技术操作
-
老领导和朋友们看初草阶段,我也有时间回顾前段的工作。在采访中,老领导、老引岗们多次提到宋正华,由于她于1979年,为了尽晚辈的孝道,照顾年迈的父母调回济南,采访不大方便还没有见她。涉及有关技术上的问题,我曾两次采访张文庆,由于我不会提问,也由于张文庆年岁较大,两次采访都不满足。在采访徐静、陈景元和贡承顺的时候,我曾问过他们,你们和宋正华有没有联系,它们说有联系,特别是1996年8月洪灾以后,宋正华从电视上看到河北的灾情,专门打电话询问冶河渡槽和其他大型建筑物的情况。我们说除了一些明渠冲积物淤积和小型建筑物受损以外,大型建筑物完好无损。她听后说,那好,那好,心情很激动。他们不经意的这句话,让我留在了
-
2008年3月6日,石家庄市政府召开水利工作会议,副市长张发旺参加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平山县、栾城县、行唐县、华药和冶河(引岗渠)灌区管理处等单位领导在大会上发言。冶河(引岗渠)灌区管理处崔京平的发言材料全文如下:
转变服务观念 谋求灌区发展
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冶河灌区管理处积极践行新时期中央治水新思路,认真落实“五三一一”工程,抢抓机遇,开拓市场、强管增效,在巩固和加快灌区建设与发展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我们的主要做法如下:
一、加强管理,抢抓机遇,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灌溉面积。
1、抓住机遇,加大工程建设力度,稳定和开拓灌溉市场。
冶河灌区管理处立足主业、服务“三农”,紧紧抓住国家投资
-
在完成初草送有关领导和朋友提意见以后,我突然想起要把引岗渠和红旗渠做一比对。因此,于2002年4月18日,我去参观了红旗渠。一大早从获鹿出发,10点钟赶到林县工商局,自报家门说明来意以后,林县工商局的领导非常热情,中午安排酒饭,稍事休息就派人带领我们去参观红旗渠,有他们陪同我们省却了许多麻烦。没有到山西境内那段,因为那段靠着河边走,工程不是很艰巨。从在林县境内从上到下,整整看了一天半,当然也顺便游览了附近的风景。第三天我们谢绝他们的陪同独自到书店选购有关红旗渠的资料,下午就返回了获鹿。
红旗渠简介:
一、林州市总面积2046平方公里,山区约占60%,全市共有20个乡镇,536个行政村,总人口97.59万,耕地面积80.6
-
2008年3月6日,石家庄市政府召开水利工作会议,副市长张发旺参加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平山县、栾城县、行唐县、华药和冶河(引岗渠)灌区管理处等单位领导在大会上发言。冶河(引岗渠)灌区管理处崔京平的发言材料全文如下:
转变服务观念 谋求灌区发展
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冶河灌区管理处积极践行新时期中央治水新思路,认真落实“五三一一”工程,抢抓机遇,开拓市场、强管增效,在巩固和加快灌区建设与发展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我们的主要做法如下:
一、加强管理,抢抓机遇,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灌溉面积。
1、抓住机遇,加大工程建设力度,稳定和开拓灌溉市场。
冶河灌区管理处立足主业、服务“三农”,紧紧抓住国家投资建设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及末级渠系
-
2001年后半年,根据采访的内容和搜集的资料开始系统地编写,编排结构,理顺章节,把修建引岗渠这个事件系统地写出来,间或采访一些细节和重点人物。
在编写中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
1、首先要贯穿一条红线,就是艰苦创业的引岗精神。在《冶河灌区志》中,他们总结了四句话“自力更生,依靠群众,艰苦奋斗,团结治水”。我在引用时调整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依靠群众,团结协作”。前边两句意思相近连起来念着也顺口,成为一种精神,就不能只指治水。当然不是只把引岗精神,柏坡水等字句挂在口头上,而是要把这种精神渗透、贯穿在整个文章之中,这是这本书的核心。
2、改变一种错误的习惯,不能说现在好了,就说过去怎么怎么不好。原来获鹿在许多方面是非常
-
一 问学篇
二 修养篇
三 行政篇
四 治军篇
五 齐家篇
六 养生篇
七 楹联挽联篇
附录一 曾国藩大事年表
附录二 清代官制简介
附录三 清代科举制度简介
附录四 清代官制简表
附录五 清代兵制简表
附录六 清代文武官散阶简表
附录七 清代爵号简表
附录八 清代品官岁俸章服简表
附录九 清代行政区简表
附录十 爱民歌
-
经访问老引岗、老领导得知,档案馆可能有这方面的资料,我就去找档案局长李淑华,李淑华非常热情,大力支持此事。档案馆的同志们更是处处关照,我到了那里他们又是让座,又是倒水,不厌其烦地为我寻找相关的卷宗。当我翻开卷宗,仿佛又回到了30年前的时代,那时的办公的条件和现在是无法比拟的,都是手写和刻印的,而且字特别小,看起来很困难,有的复印以后看不清,只能细细地看原件,慢慢地作摘记。
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看了和引岗有关的档案30多卷。县委(那时叫革委会)研究部署修建引岗渠的内容没有找到。引岗指挥部(档案归水利部门)的档案内容非常丰富,有的价值很高。从那里找到了许多英雄模范的典型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