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2006年12月19日,以“《引岗渠志.大事记》有新突破”为题在“新闻信息”栏目发表,为把相关内容放在一起,复制于此。
原《志》大事记从“1969年4月石家庄地区水利部门负责人召集平山、获鹿、元氏三县革命委员会领导和水利部门负责人会议,研究确定引岗渠的勘测设计”开始,我们总觉得这么大的工程,在此之前肯定会有大量的工作,肯定会有一个过程。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两次访问老水利代科长高庚,得到了下面的资料。
1965年春末,随着源泉渠引水量逐步减少,获鹿县出现水田变旱田的现象,在县水利部门多次向地区水利部门征询应对措施时,从地区水利局专业资深的副局长周洪烈那里得知岗南水库大坝右下边留有泄水洞,可以作为渠道输水口。
1965年秋后,获鹿县水利科高庚等在向县领导王明杰、韩增志汇报完滹沱河滩地改造后
-
1、留馆①后,本要用功,而日日玩耍②不觉过了四十余天。……兹拟自今以后,每日早起,习寸大字一百,又作应酬字少许;晨后温经书③有所知则载“茶余偶谈”;日中读史亦载“茶余偶谈”;酉刻至亥刻读集④,亦载“茶余偶谈”;或有所作诗文,则灯后不读书,但作文可耳。
忆自辛卯年,改号涤生。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⑤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改号至今九年,而不学如故,岂不可叹!余今已三十,资禀顽钝⑥ 精神亏损,此后岂复能有所成?但求勤俭有恒,无⑦纵逸欲,以丧先人元气;困知勉行&
-
为了龟裂的土地,为了干渴的母亲,儿女们愿用挣脱了枷锁的双手,开掘一汪甘冽的清泉。
-
年轻的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为了根治旱涝的忧患,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又以革命的名义向大自然开战。
-
他们不是正规军,而是“土八路”。正是这支“土八路”,在祖祖辈辈遭受旱魔吞噬的土地上,要为母亲开凿一条生命之河。
-
一场关于引岗工程的争论,预示着引岗渠命运多舛,前途莫测,是进,是退,严肃的问题摆在了广大干部群众面前,考验着三县人民。
-
生命是宝贵的,他们热爱生命。但是,为了母亲的生命之水,引岗渠的建设者们,不惜流血牺牲,也要把长长的隧洞打通。
-
有形的无形的锁链,归根到底要靠人们自己去砸碎。引岗渠工程,成为引岗人自己解放自己的强大动力。
-
他们不愧为人民的子弟兵,哪里有困难,哪里有危险,那里就有他们的身影。这支英雄的部队,为了引来西柏坡之水,与群众同甘共苦,再结军民鱼水情。
-
奇迹是人创造的,被“逼上梁山”的引岗儿女,用他们超人的胆识,聪明的才智,勤劳的双手,打开了通往科技殿堂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