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一名青年学者,实在没有为他人著述作序的资格。但当一位年长自己20多岁的退休干部谢树坤先生捧着他精心选注的《曾国藩家书》请序时,欲婉谢而不能。一则选注可称“专业”,二则为他的“老骥伏枥”的精神而感动。
曾国藩曾被称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人物。这个评论尽可置疑,但他的“立言”中包含着丰富的“精华”或“合理内核”,则是一致公认的。《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所立之言的重中之重的部分,久享盛誉,人称“奇书”。但文字数量大,岳麓书社出版的《曾国藩全集》所收曾国藩家书多达1459封,上百万言;改革出版社出版的陈霞村主编的文白对照全译本《曾国藩家书》也有1465封之多,对一般读者阅读,颇多不便。谢编《曾国藩家书》,删繁就简,辑成精华本,阅读起来极为便利。这也是本书的一个特色吧。通读全书
-
123、是日细思古人工夫①,其效之尤著者,约有四端②:曰慎独则心泰,曰主敬则身强,曰求仁则人悦,曰思诚则神钦。慎独者,遏欲不忽隐微③,循理不间须臾④;内省不疚,故心泰。主敬者,外而整齐严肃,内而专静专一;斋庄不懈,故身虽。求仁者,体⑤则存民养性,用则民胞物与⑥,大公无我,故人悦。思诚者,心则忠贞不贰,言则笃实不欺;至诚相感,故神钦。四者之工夫果至,则四者之效验自臻⑦。余老矣,亦尚思少致吾功,以求万一之效耳。
同治九年九月廿二日于天津,公元1870年。
注解:
①工夫:此指身心修养的方法、门径。
②四端&
-
嘉庆十六年十月十一日生于湖南省湘乡县城南一百二十里之白杨坪村(今属双峰县),乳名宽一。即一八一一年。
嘉庆二十一年开始在家塾读书,即一八一六年。
嘉庆二十五年从其父曾麟书读书,即一八二零年。
嘉庆二十五年五月曾国潢生,字澄侯,称老四。
道光二年五月曾国华生,字温南,称老六,即公元一八二二年。
道光四年八月曾国荃生,字沅南,又字子植,称老九。即一八二四年。
道光八年九月曾国葆生,又名贞干,字季洪,又字事恒。即一八二八年。
道光十年九月肄业于衡阳唐氏家塾。是年取名子城,字居武。即一八三零年。
道光十一年十一月肄业于湘乡涟滨书院。是年改号涤生。即一八三一年。
道光十三年考取秀才入县学。即一八三三年。
道光十四年是年秋疑业于岳麓书院,考取湖南乡试举
-
清代科举制度多承明制,当时视科举为拔擢人才的大典,以生员(秀才)、举人、进士三项为主要考核目标。
尚未取得县学、州学、府学生员的称童生,也叫儒生、文童。凡入学参加考试者,无论年纪大小,统称之为童生。
第一试(初试)也叫“县试”,多在每年二月进行,由知县主考。共考五场:第一场为“正场”,试“四书”文二篇,五言六韵试贴诗一首,文不得超过七百字。第二场为“初复”,试“四书”文一篇,“性理”论或“孝经”论一篇,默写《圣谕广训》百余字。第三场为“再复”,试“四书”文或“经”文一篇,律赋一篇,五言八韵试贴诗一首,默写《圣谕广训》。第四、五场为“连复”考“时文”(八股文)
-
一、乡试
乡试应考者为本省、府、州、厅、县的生员、贡生、监生等。
“乡试”共分三场。于八月间举行。
第一场(阴历八月初九日)考“时文”(又名“制艺”、“时艺”,即八股文)七篇。其中“四书”三题,“五经”每经四题。应考者选其所习之一种经考之,称为“本经”。
第二场(阴历八月十二日)考论一篇,题用孝经,判五道。诏、诰、表择作一道。
第三场(阴历八月十五日即中秋节)考经、史、时务策五道。九月间放榜。因时在秋季,故又称为“桂榜”。
清代科举考试分乡试、会试、殿试(廷试)。
清代乡试亦如明制,三年一科,于子、午、卯、酉之年行之,称为“正科”。其遇皇帝即位及其他大典加试者谓之“恩科”。
乡试于秋季举行,又称“秋闱”。顺天
-
1、内阁:
A大学士(又称冢宰、宰相、端揆、辅臣、庙堂、阁老、阁臣) 正一品
满汉各二人。清初满大学士品高,汉大学士品低一品,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改为相同,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均定为正一品。乾隆定三殿、三阁大学士之制:三殿为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三阁为体仁阁、文渊阁、东阁。没一大学士分别有殿阁之衔,如文华殿大学士、东阁大学士,一般尊称之为“中堂”。
B协办大学士 正一品或从一品
满汉各一人,在六部尚书内特旨简派,仍兼尚书。又称副相。
C学士 从二品
满六人,汉四人,都兼礼部侍郎
D侍读学士 从四品
满四人,蒙、汉各二人。
E侍读内阁 正六品
F中书 正七品
满七十人,蒙十六人
-
《解读引岗渠》(草稿)意在还原历史,实实在在地叙述获鹿人民在那个时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改变获鹿面貌的伟大壮举,和人们从自己的亲身实践中,感悟毛泽东“两个务必”的过程。
引岗工程是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的工程,从提出到决策,历经四五年时间,上下反复许多次,全县许多干部下乡调查研究,经历了许多领导同志反复推敲。
当我采访当时负责农业的领导赵长根同志时他说,引岗渠之所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经久不衰,有这样强的生命力,受到人们的赞扬,是因为它是一个民心工程。这项工程议论了很久,上下反复讨论,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程。
那个阶段,农业学大寨是县里的中心工作。常委们都带上工作组到社队蹲点,那
-
《解读引岗渠》(草稿)意在还原历史,实实在在地叙述获鹿人民在那个时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改变获鹿面貌的伟大壮举,和人们从自己的亲身实践中,感悟毛泽东“两个务必”的过程。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我建屏县(包括平山东部、井陉县东北部和获鹿北部)县委书记齐计三体察民情,积极提倡兴办裕民渠,发展农业生产。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群众为了纪念1942年牺牲的中共建屏县委书记齐计三同志,将裕民渠改名为计三渠。
新中国的成立,为水利事业注入了新的生机,获鹿县历任领导魏善琦、赵英忠、寇润身等同志都非常重视水利建设,领导全县人民多次续建计三渠、源泉渠。
特别是1956年,农业合作化运动为灌区发展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1957年,计三渠
-
《解读引岗渠》(草稿)意在还原历史,实实在在地叙述获鹿人民在那个时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改变获鹿面貌的伟大壮举,和人们从自己的亲身实践中,感悟毛泽东“两个务必”的过程。
农业学大寨,作为农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治山治水,改变生产条件,发展农业生产的典型来学习,无疑在农村发挥着极大的作用,按照这个理念去学习,一定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获鹿人民开始议论修建引岗渠,正是农业学大寨开始了的时候,他们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治山治水,改变生产条件。
获鹿县不管是在修建引岗渠当中,还是在其他各项工作当中,还有一个响亮的口号,就是坚持七届二中全会的“两个
-
2008年7月4日石家庄市冶河(引岗渠)灌区管理处同鹿泉市防汛抗旱指挥部、鹿泉市水务局联合进行了韩家园水库防汛抢险现场演练。演练指挥长为石家庄市冶河(引岗渠)灌区管理处主任崔京平,副指挥长鹿泉市防办副主任、水务局副局长高明同志。
鹿泉市副市长王志勇、武装部副部长李晓昕、石家庄市冶河灌区管理局局长张振军、鹿泉市防汛抗旱办公室主任、水务局局长张敬献等领导同志亲临现场指导。鹿泉市各乡镇区长,主管防汛副乡、镇长、城区防汛领导小组、防抗办成员单位等观摩了演练。
上午8:30各单位进场,9:00鸣响警报器,演练指挥长宣布演练开始。
假定连日降雨,韩家园水库水位已超过限汛水位,此时又降暴雨,水库水位达114.98米,溢洪道已经泄洪,但水库水位仍上升,洪水从大坝右端漫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