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1年5月9日,今天,满载全副武装解放军指战员的卡车,一辆又一辆的开到了王常峪隧洞工地,驻获部队(八O师)二百余名指战员,支援开挖隧洞工程来了。消息传开群众无读感慨的说:“哪里有困难,哪里就出现解放军”。的确是这样,八O师是一支英雄的部队,自六九年驻获以来,总是和全县人民休戚与共,息息相关。抗旱时帮助打井,夏播秋种帮助耕田插秧,和群众结下了深厚的鱼水之情。在修建“引岗渠”的艰难时刻,由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开赴工程最大最艰巨的王常峪工地,大大加快了隧洞的掘进。群众为了使军民友谊长存,使解放军的功勋永载史册,故把王常峪隧洞改名为“军民团结隧洞”。
获鹿是个军事战略要地,历代驻有
-
一九七一年四月二十九日,清晨,引岗各工地指战员,高举红旗,面带喜悦,从四面八方浩浩荡荡汇集到了温塘河工地。在平山城到温塘河的石岗路上,大车小辆排成了一条长龙。阵容之大,景象壮观前所未有。
今天这样热闹既不是赶集也不是张庙会,而是“引岗渠”首次庆功大会的召开,也是“引岗”会战的一次大检阅。“引岗渠”修建一年多来,有些落后的人在吹冷风,有些好同志担心修不成,领导当中也有人担心修不好便是劳民伤财的后顾之忧。工程进展到今天温塘河二百四十八米长的渡槽竣工了。三项工程受战告捷,旗开得胜。消息传开振奋了全体“引岗”战士,也振奋了全县人民。一块石头落下地,事实雄辩的说明,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只有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只要把群众动员起来,就没有办不成的
-
申端锋,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博士、讲师,主要从事中国农村问题与中国发展研究。
设立农田水利综合补贴。国家财政出资建立农田水利治理专项补贴,一块用于补贴水费,一块用于补贴基础设施建设,这项补贴直接补给村、组,而非农户,由村组统筹使用,并由村民代表会议监督使用。
恢复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事业单位性质,重构管理运行机制。扭转水管单位的市场化改革方向,恢复泵站、水库等水管单位的事业单位性质,将其列为事业单位进行管理,合理确定财政事业编制,放弃“以水养水”、“以库养库”的运行机制,确保工作人员的待遇,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强化乡镇水利服务中心的职权,恢复其管理职能。原乡镇水利站是农田水利治理的管理和协调机构,具有管理职能和执法权,有
-
温塘河渡槽桥墩高度为十九米多,垒砌时既没有脚手架,也没有安全网,民工就站在槽墩上垒,就是拼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面对这种情况,施工团的同志和广大民工无不焦急。槽墩垒到顶,一块块重5、6百公斤的压沿石和圈脸石如何运到十几米高的圈上去,开始就采用原始的办法,用木材搭成斜坡,用大河公社书记贡林庭总结的“六人抬,六人架,六人前后推和拉”的办法往上运。进度缓慢,劳动强度大,而且十分危险。李村营南白沙连民工宗清俊、张墨臣、张春恒和技术人员开始实验新办法。
-
困难面前 众志成城——波澜壮阔的冶河工地
1970年冬天乃至第二年春天是冶河工地最困难的时候,但是,由于县里九月会议后,县革委领导带头,全县干部带头,全县人民大战引岗的劲头空前高涨。十冬腊月,寒风凛冽,民工们踏着刺骨的冰水,在地槽里挖取泥沙卵石。水灌满了胶鞋,渗透了雨裤,腿脚冻得发紫,手上崩满了条条血口。但是,广大民工不叫苦,不喊疼,一边掏水,一边挖泥,一刻不停地干着。后来越往下挖,地下水涨的越猛。
高庄革委会主任武树林立即召开大队革委会主任会议,筹集水泵、电机送到工地。
山尹村公社革委会主任高步丰亲自带领大队革委会主任把所需物资送到冶河工地,对民工问寒问暖。
要知道那时电机是非常难买的紧缺物资,公社一声令下
-
快过年了搜索到一组毛泽东在1949年的珍贵照片,供网友览阅。据说本组照片选取于中央档案馆发布《共和国脚步——1949年档案》专题,反映了1949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本组馆藏图片珍贵难得,再次让人们领略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独特的个人魅力。
1.1949年1月1日《人民日报》第1版刊登的新华社社论《将革命进行到底--一九四九年新年献词》
2. 北平人民庆祝北平解放的照片
3. 毛泽东、朱德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
4. 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在西苑机场检阅中国人民解放军坦克部队
5. 1949年4月,毛泽东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6.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会场
7. 1949年10月9日,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纪要
8. 1949年10月10日,《人民日报》关于中国人民
-
谢树坤
2011年11月11日,《家庭百科报》18版,高朝霞先生的《“石家庄”的根在哪里》一文我有幸拜读。
文中开始说了一下百年之前石家庄的状况是个是么样子,在此不再赘述。摘录高朝霞先生《“石家庄”的根在哪里》一文中发表见解的几段文字,请大家分享。他说:“……再往前推,石家庄是怎么来的?说法不一。
现可查最早关于石家庄村的记载是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毗卢寺的碑记上有此村的记载。石家庄市知名学者梁勇在《石家庄探源》一文中称,根据各类史料分析,石家庄村应该是始创于明初的真定卫(驻屯今正定的军队)的军屯或官屯。由马、于、谷、赵、殷等姓氏的军屯官兵和后裔定居成村。
梁勇说,石家庄村的于氏后人回忆,“四清”前(1964年),族内《于氏族谱》
-
引岗渠得到了驻在获鹿的军队和企事业单位和大力支持。
1970年11月,在引岗渠最困难的时候,中国人民解放军驻获某部出动20辆汽车为工地运沙子,从精神上、物质上给予我们极大的支持,保证了工程正常进行。
河北省获鹿劳改队的水泥,质量优良,价格便宜,在引岗渠施工期间,不管县里有钱没钱,先让拉去施用。当时,水泥属于分配物资,还非常奇缺,他们实事求是的态度,为引岗渠的修建立下了汗马功劳。
河北省驻获鹿县133处,当时是全县唯一有吊车的单位,在冶河倒虹吸安放钢筋水泥管时,大力支援工程建设,使我们顺利完成任务。
1970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驻获鹿县空军二十一厂,无偿支援引岗渠两列车80根长10米的红松,解决了渡槽土塔吊的塔
-
——纪念毛泽东诞辰118周年图片特辑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同志。 新华社发
01.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在湖南湘潭韶山冲诞生。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
02.1919年11月16日,新民学会部分会员在长沙周南女校合影。后排左四为毛泽东。新华社稿
04.1924年5月,国民党上海执行部部分成员在孙中山寓所合影。后排左二为毛泽东。新华社稿。
05.1933年6月26日,中央苏区八县贫农团代表大会主席团合影。右一为毛泽东。新华社稿。
06.从1937年7月到1945年8月,中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战,挽救了当时极其深重的民族危机,取得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胜利。图为毛泽东主席在延安窑洞里写作情形。新华社稿
07.1942年3月23日
-
纪念毛泽东诞辰118周年 组图
人民网 2011年12月25日 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1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18周年纪念。人民日报主任记者、摄影家王东同志授权,人民网现公开发布部分毛泽东同志生前珍贵照片,以此缅怀人民领袖毛泽东。
1966年,毛泽东同志和李宗仁
毛泽东同志和美国作家斯诺
毛泽东同志一家在毛主席纪念堂
毛泽东同志和叶剑英、傅崇碧、汪东兴
(责任编辑:黄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