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当前位置:河北引岗渠人民政府 > 主编园地 > 《引岗纪事》文集 > 内容阅读
雄伟的冶河枢纽工程 谢树坤

困难面前 众志成城——波澜壮阔的冶河工地

1970年冬天乃至第二年春天是冶河工地最困难的时候,但是,由于县里九月会议后,县革委领导带头,全县干部带头,全县人民大战引岗的劲头空前高涨。十冬腊月,寒风凛冽,民工们踏着刺骨的冰水,在地槽里挖取泥沙卵石。水灌满了胶鞋,渗透了雨裤,腿脚冻得发紫,手上崩满了条条血口。但是,广大民工不叫苦,不喊疼,一边掏水,一边挖泥,一刻不停地干着。后来越往下挖,地下水涨的越猛。

高庄革委会主任武树林立即召开大队革委会主任会议,筹集水泵、电机送到工地。

山尹村公社革委会主任高步丰亲自带领大队革委会主任把所需物资送到冶河工地,对民工问寒问暖。

要知道那时电机是非常难买的紧缺物资,公社一声令下,生产队就把心爱的机器送到了引岗工地,那是一种什么精神。

地槽岸边的抽水机日夜不停地运转,也很难保证开挖工程的顺利进展,抽水设备出现故障,就给施工带来极大的困难。特别是那个连队进度快,那里挖的深,那里积水就多,有的连队出现了观望态度。

高庄公社在河中心,他们那里最低,所以他们那里水最深,他们不等不靠奋勇当前,响亮地提出“宁愿自己水中捞石子,不让兄弟连队湿鞋底”。他们首先重点在一个地方深挖,把水引到那里,为别处提供好一点的施工条件。由于他们和村里互相帮助,换工干活,关系很密切,麻烦事少,他们还承担了其他几个公社的任务。他们动脑筋想办法,制造出土爬坡器,提高工效两倍多。他们提前完成倒虹吸基础开挖和基础浇筑任务,为全团树立了学习榜样。

槽墩基础开挖是渡槽工程的第一步,每个槽墩基础都必须挖到河底的岩石上才能垒砌。这里地质情况复杂,没有钻探资料,都需在实战中根据情况,最后商定方案。东部主河床有岩石裸露,中西部副河床为古河道,系多年淤积而成,在挖基坑时发现表层6--7米的沙壤土,底下就是河卵石,卵石有大有小就不像挖土那么容易了,究竟有多么深,谁也不知道。

在冶河渡槽基础施工的日子,槽墩基础积水,是影响工程进度的主要问题。几十台水泵不停地抽水,停电、坏机很难避免,夜班机手瞌睡打盹也难免发生,所以随时都有被水淹没的危险。徐静、李万才和各营的同志们白天黑夜盯在工地上,随时处理施工中的一切问题,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高庄公社带工是副书记胡坤元,营部有聂子强、王福书等,他们承担的第23至28号的六个槽墩,处在河床西部的副河道中心,冲刷深度较大,要挖二十七、八米才能挖到岩石,是最艰巨的地段。他们挖了8米多深就无法施工了,越往下边挖水量越大,县里想方设法筹集了20多台抽水机运到了工地,连同社队自带的水泵,每个槽基7、8台机器不停地抽水,也不能彻底解决问题,人工开挖无法达到要求深度。天气越来越冷,施工处在最艰难的阶段。这样,要在来年汛期以前完成开基和把墩体垒出地面,实在没有把握。如果计划不能实现,明年汛期到来,基坑淤没,将使工程受到极大损失,施工到了最困难的时候。

施工中的困难和上边的压力搅到了一起,他们什么时候才能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