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3月25日,我参加了纪念引岗济冶灌渠通水三十周年座谈会,心情非常激动。当年修引岗渠的热火朝天的场面,象电影一样在我脑海中一幕幕出现,那些鲜活的引岗人又来到我的身边。引岗渠是用汗水和鲜血修成的,它造就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引岗精神。
1970年初调我到引岗施工团团部卫生室做了一名工地医生。那时我还是个刚出校门的青年,时间过的真快,34年后的今天我将步如老年,回想在引岗渠工作的岁月,有两件事使我永生难忘。
(一)
引岗干部对中国共产党,对毛主席的无限忠诚和信任,对人民群众的责任感。在引岗工地上,我接触到的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他们大多数是在文革中被批斗后挂起来的干部和臭老九。凿隧洞、架渡槽危险很大,可是他们干劲很大。在工地上和民工们一起开洞凿石,
-
引岗渠通水三十周年,把战引岗的老领导,参加修渠工程技术人员,还有后勤物资保障人员邀请来鹿泉宾馆,回忆当年人们战引岗的情景,感到很欣慰,很幸运,同过去的老同志相聚交谈,见面都不容易,难得的机会。
引岗灌渠已通水三十年了,对平山、鹿泉、无氏三县的经济发展、农业的增收都充分发挥了作用。
引岗渠通水,有二十多名烈士献出生命。引岗精神使鹿泉人增长了才干,在修渠的基础上,在鹿泉市太平河上建起4座桥梁,全部是石桥,这是多么大干劲,这是引岗精神的发挥。粮食由1.2百斤增至四、六、八,现在过千斤。大家相聚,谈过去,看今天令人民鼓舞。这是一次战天斗地的伟大创举。没有煤自己挖,没有机械设备自己想法创造去完成。
让引岗精神更进一步发挥&
-
引岗渠通水三十周年值得纪念。回忆当年战引岗的情景,感慨万千,那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那时叫战天斗地,愚公移山。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发扬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土法上马,硬是凿通了山洞,架起了大渡槽,埋下了倒虹吸等一项项工程。引岗渠是一项宏伟的、浩大的、了不起的工程。
精神和力量,来源于全县人民坚信党的领导。在以缑增福为代表的县委一班人的领导下,艰苦奋斗,带头参加战斗,到一线亲自指挥,各级干部和全县人民,团结一致战引岗,创下了伟大的业绩。
引岗渠的设计,科技工作者和土专家功不可没,渠渠相连,两河并用,那真叫巧夺天功。
引岗渠受益后的变化不言而喻,农业大增产,
-
我以愉快的心情感谢你们组织此次座谈会,它圆了我三十多年来的一个梦。三十多年前,我和我们高庄乡的民工们,在群英渡槽苦战两年,今天我又能走到它的近前,又见到了它,我感慨万千,特别又和老领导老同志欢聚一堂叙旧畅谈,机会难得。
我们三县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艰苦奋斗辛勤劳动六个春秋,胜利建成了人民的翻身工程,生命工程,富民工程,使灌区人民彻底摆脱了靠天吃饭的艰苦岁月,实现了旱涝保丰收。
今天也见到了缑增福、杜英杰二位老领导,想起他们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和艰苦创业的精神修建引岗灌区,我们永远忘不了。二位书记带领全县脱产干部用小拉车(两人一个车)将水泥石料,送往平山工地,行程六七十里。由于领导带头大
-
农业是基础,水利是命脉。在二十世纪70年代县政府号召全县人民兴修引岗渠,大家艰苦奋斗,不怕苦和累,日夜奋战,终于修成了。对于获平元三县的农业面貌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现在看来仅鹿泉就受益非浅。过去的一半旱地变为水浇田,对于改变我市生态和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天进入了河北十强与引岗的建成是分不开的。
我在引岗王长峪隧洞为民工服务约两年来,亲眼看到团领导,日夜深入工地带领广大民工奋战在第一线。民工们真是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生活条件那样艰苦。硬是用两只手把五里多的隧洞挖通了,真是人定胜天啊!为这条渠先后死伤了多名干部和民工,他们用鲜血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建议市领导或冶河领导,每年拿出一点钱,抚恤这些因修渠而死伤的困难家庭,以示领导的关怀。钱不多影响深远。
-
引岗渠是获鹿县改变面貌的一项重大措施,对平山县、获鹿县、元氏县经济发展,尤其是对农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和不可代替的作用,被三县群众誉为“生命工程、富民工程”,引岗渠解决了获鹿县农田灌溉问题,提高了粮食产量。由建渠前粮食单产的140公斤,提高到800公斤,对于获鹿县的经济发展起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时,为了支援前方建设,铜冶公社将唯一台车床捐献到前方施工使用。全县人民全力以赴支援引岗工程建设,做到前方施工后方生产两不误。引岗渠的建成促进农业种植结构及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使灌区逐步发展成为省城西部肉、蛋、奶、瓜果、蔬菜和商品粮生产基地,为灌区社区发展和稳定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为获鹿县进入百强县打下良好的基础。
注:白广英,修建引岗渠时任铜冶公社书记,离休前系井陉县人大副主任。
-
4月4日清明节,是人们缅怀先人的日子。恰值今年是引岗渠通水三十年,为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重温“两个务必”的指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引岗精神,充分发挥老干部在新时期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作用,鹿泉市老干部局组织我市部分老干部到当年引岗渠工地进行实地考察。他们当中有当年曾亲自负责修建引岗渠的指挥者,也有立功受奖的单位代表,还有部分中老年干部以及青少年,慕名而去瞻仰引岗工程,学习伟大的引岗精神。大家先到太平河畔的“引岗渠纪念碑”前献了鲜花,缅怀了为建引岗渠而献身的烈士,回忆了他们修建引岗渠的动人奇迹;大家又乘车来到群英渡槽枢杻工程。引岗渠工程的浩大和艰巨,使参观考察的人们受到深刻的教育,大家一致表示,一定要发扬引岗精神,为建设小康社会继续发挥余热,使夕阳更红&
-
修引岗渠的时候,我是县招等所的一名干部,县里组织县社领导干部参观北徐庄打洞和冶河渡槽工程,那天缑增福是总代队,参观了一天。
调引岗渠后,王常峪隧洞需要包井干部,就调我到王常峪工地,我包的是东任村9号井。缑增福书记带领各公社书记和科举长从获鹿用拉车往平山运石头,那时领导多辛苦呀。施工团的领导徐静、陈景元、李万才、贡承顺等,各包一个工地领着干,修了引岗渠,使获鹿解放以来的老八成才变了样。
-
鹿泉古城西门外,太平河南岸的幸福桥头有“引岗渠纪念碑”一座,古朴典雅的六柱碑亭,雄伟高大的六面碑身和厚重的浮雕碑座矗立在精雕细刻的青石台阶之上,整个碑亭气势壮观。
碑身正面(北面)是“引岗渠纪念碑”六个行书大字,碑身的背面(南面)是碑文:
水利乃农业之命脉,渠道为灌溉之经络。鹿泉大地,十年九旱,农桑无保,粮棉屡歉。岁至己酉,获倡平、元两县,集万众,战五载,制天命而用;投巨款,巧设计,饰地貌成渠。银龙入沃野,水随人意流。昔日荒坡秃岭,今朝林茂粮丰。众念库留引水洞预见深远,齐赞渠越丛山涧业绩非凡。此举造福人间,堪称党的英明,制度优越&
-
在冶河枢纽上首(西端)就着分水闸长方形的房顶建造了“修建引岗渠纪念碑”碑亭,在那里有纪念碑两重,南北各一,对面而立。北边一重的内侧上方是一行横排大字“修建引岗渠纪念碑”下边是竖排的碑文:
水乃生命之源渊,农业之命脉。为政之道,利民为本,修渠引水,造福于民。为改变平山、获鹿、元氏三县干旱缺水之貌,开发荒山秃岭,一九六九年获鹿倡导,平、元两县响应,孟夏始勘,季秋施工。积三县之众勇,艰苦奋战,历春秋五载,雄心变宏图,水到渠成。渠首一源岗南水库,一源冶河九莲洞,纵贯三县山区丘陵,绵延二百余里,直入元氏八一水库。五十四万三千亩旱地变绿茵,原野铺锦绣。一结粮食不足百斤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