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屏东同志, 1919年农历十一月二十四日出生在藁城县土山村,1995年4月29日病逝于石家庄。在他小的时侯,他家是土山村少有的父辈弟兄四人、四世同堂、有32之口、比较富裕的大家庭,他是父母唯一的男孩,是全家的“独根苗”,家里的人们都视他为掌上明珠,吃饭开小灶。1931年考入藁城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后来因参加革命活动被学校终止学籍,后来经同学介绍,并进行补考,升入保定培德中学,一年后因水土不服回家养病,在家养病期间继续接受进步思想,追求革命真理,并且投身革命工作。
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历任本村(土山村)党支部书记,本县第四区区委书记、区长兼第五区区委书记,藁城县民政科长,藁城县政府代县长、
-
杜英杰同志,(1927年7月——2005年6月5日)原籍平山县田兴村,1944年7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平山县、获鹿县小学教师、校长,获鹿县教育科科长,获鹿县宣传部干事;井陉、获鹿两县合并期间,任井陉县文教局局长;井陉、获鹿两县分设以后,任获鹿县文教局局长;文革前任中共获鹿县委代常委、县政府代副县长主要负责农业战线;文革中任获鹿县革委生产指挥部副主任、主任负责引岗施工团工作,中共获鹿县委常委、革委会副主任,中共获鹿县委副书记,还是主要负责农业战线;在毁灭性的唐山地震以后,他受中共石家庄地委之命,率领地区从各县抽调的打井队支援栾南;文革后任中共获鹿县委书记,石家庄地区行署畜牧局局长、
-
徐静同志,获鹿县邓村人,1929年农历正月十五出生。他家是村里的堡垒户,掩藏过八路军战士和县区的革命干部。1941年儿童时期的他就参加革命,随我革命干部和八路军割电线、埋地雷破坏敌人的通讯狠狠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
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8年农历正月二十二日,随获鹿县担架队参加京(北京)绥(内蒙)战役救援工作,获鹿县组织11个担架连,赵英忠带队,每天行军120里翻山越岭非常艰苦。在天镇——应县一带打了一仗,应县打了七天七夜,打的非常激烈。后来一股到了大同,一股到了河北张家口历时四个月完成了任务才回来。回来后任支部委员、公安员。
1949年到李村区任组织委员。
1950年到县委组织部整党组。
1954年到城关镇任第一任镇长。
1954年后半年到组织部干部组任干事。
1958
-
缑增福同志,平山县人,1929年出生在深山区一个普通的农民之家,1943年冬考入本县郄家庄完小, 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革命工作, 1946年初,完小毕业考入当时属于建屏县管辖的洪子店县立师范,1947年初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后历任平山县委秘书,农工部副部长、部长,县委副书记、县长等职,栾城县委书记、县武装部第一政委,1969年到获鹿县任革委会副主任,主任,县委书记,地委常委兼县委书记。在获鹿县任职期间,团结一班人带领全县人民大战引岗,经历了修建引岗渠的全过程。当时,派性严重,经济困难,技术匮乏,设备短缺,是现代人无法想象的,大家战胜了各种想象不到的艰难困苦,终
-
杜中华同志,1921年9月26日出生,194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马山乡派出所干警、李村派出所所长。1948年初“远征”,支援京(北京)绥(内蒙)战役,带领担架队、大车队“远征”,到达大同张家口一代支援前线。后任获鹿县四区(李村)区委书记,获鹿县副县长,城关公社党委书记,文化革命期间任粮食局局长、工业局局长,县社(包括商业)主任,县革委生产指挥部副主任,县革委副主任,文革后任获鹿县人大副主任等职,——年离休。
杜中华同志是战争年代成长起来的工农干部,以办事务实、果断而著称。不管是县里社里,有什么棘手难办的事,人们总是说,“找老杜去”。修建
-
获鹿县委副书记武装部部长赵玉洲
-
获鹿县生产指挥部副主任高绍书
-
获鹿县生产指挥部副主任张文会
-
获鹿县委副书记侯淑芳
-
傅满祥,男,共产党员,民兵连连长,获鹿县高庄乡小毕村人,1971年12月28日在冶河工地光荣牺牲,终年37岁。
贾洪亮,男,民兵连长,获鹿县故城乡北故城村人,1971年10月27日在冶河工地光荣牺牲,终年26岁。
王尚文,男,民兵排排长,获鹿县故城乡双庙村人,1973年12月5日在获鹿靶场工地光荣牺牲,终年23岁。
张昌勇,男,获鹿县城关镇七街人,1970年4月13日在红光洞工地光荣牺牲,终年28岁。
苏鸣岐,男,获鹿县韩庄乡小车行村人,1971年6月18日在王常峪工地光荣牺牲,终年21岁。
田振宪,男,获鹿县寺家庄乡东营西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