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大车行(Da che xing),位于鹿泉市南部,属丘陵村,京赞公路大车行道口距鹿泉市城区中心11.1千米。
北靠翠屏山,引岗渠、源泉渠在村西经过。全村1190户,4282人,其中男性2144人,女性2138人;耕地4855亩,土壤属壤质黄土状洪积石灰性褐土。该村科学用水,曾创造“春旱冬抗”闲时回灌地下水的经验。
1947年10月建立村人民政权,1948年10月建立党支部。
明代即称车行乡。大车行村中,原有唐代庙宇,村名来历失考。村民有制作豆腐的传统技艺。有“豆腐之乡”的美称。
-
03、台头(Tai tou),位于鹿泉市东南部,属丘陵村,京赞公路台头道口距鹿泉市城区中心11.1千米。全村1516户,5137人,其中男性2526人,女性2611人;耕地 6203亩,土壤属壤质黄土状洪积石灰性褐土和黄土状洪积冲积潮褐土。
村西北有石家庄市双凤山公墓,村西有计三渠经过,东靠桥西区,北靠槐安路,成为石家庄的新市区。
台头村办企业技术先进,所产“方宝牌”,防爆工具,1988年荣获第37届世界发明博览会“尤里卡”金奖。
1948年1月建立村人民政权,1948年1月建立党支部。
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县志记载该村为台头乡。
最早来该村居住的为吴姓人家,因有一小山,抬头即
-
08、大王庙(Dai wang miao),位于鹿泉市南部,翠屏山之阳,属山区村,沿山公路辛庄道口距鹿泉市城区中心8.0千米。西有引岗渠,东有源泉渠。全村 114户,439人,其中男性223人,女性216人;耕地403亩,林地202亩。土壤属壤质洪积冲积潮褐土。
1957年4月建立村人民政权,1969年10月建立党支部。
清朝时,大车行几户张姓人家在翠屏山下看守墓地,取名张家湾,以后又有一些人家迁来形成村落,并在村中建了一座“大王庙”, 取代原来的张家湾。1949 年成为行政村(与组织史不符),正式以大王庙为名。
-
05、小宋楼(Xiao song lou),位于鹿泉市南部,属丘陵村,京赞公路小宋楼道口距鹿泉市城区中心11.1千米,与大宋楼有京赞公路之隔,北有槐安路,区位优势逐步明显。
系大宋楼在发展过程中,部分村民西迁,建成村落。因规模小于迁出地,时间又晚,故称小宋楼。全村613户,2152人,其中男性1050人,女性1102人;耕地 3151亩,土壤属壤质黄土状洪积石灰性褐土和黄土状洪积冲积潮褐土,村西有源泉渠经过。
1948年1月建立村人民政权,1949年6月建立党支部。
-
06、南庄(Nan zhang),位于鹿泉市南部,属丘陵村,京赞公路南庄道口距鹿泉市城区中心11.8千米。村西有源泉渠,村南新修槐安路,区位优势逐步明显。全村643户,2462人,其中男性1181人,女性1281人;耕地2933亩,土壤属壤质黄土状洪积石灰性褐土。
1948年1月建立村人民政权,1948年10月建立党支部。
南庄,系北宋时杜姓人家首先来此立村,因距大车行较近,位于大车行以南,便以相对位置称呼,因车行建村早,名称已根深蒂固。后来南庄即成了正式的名称。
-
09、王家庄(Wang jia zhuang),位于鹿泉市南部,属山区村,距鹿泉市区中心 8.5 公里。全村180户,533人,其中男性270人,女性263人;耕地1247亩,林地80亩,土壤属壤质洪积石灰性褐土。西部为龙池山,山下有龙泉寺,村东有引岗渠。
1937年9月建立村人民政权,1956年3月建立党支部。
清朝末年,南铜冶一王姓人家迁来定居,取王家庄,属大车行管辖。民国七年(1918年)与行政村发生纠纷,诉至县署。经判决该村“自立”, 即定名王家庄。
-
04、大宋楼(Da song lou),位于鹿泉市东南部,属丘陵村,京赞公路大宋楼道口距鹿泉市城区中心14.1千米,北有槐安路,区位优势逐步明显。全村859户,3132人,其中男性1599人,女性1533人;耕地 5247亩,土壤属黄土状洪积冲积潮褐土。
1947年10月建立村人民政权,1948年12月建立党支部。
据传:北宋时,有皇帝从汴梁(今开封)前往山西五台山拜佛。为准备皇帝休息,事先建起楼堂。后人称其为宋楼,演化成为村名。
-
07、辛庄(Xin zhuang),位于鹿泉市南部,属山区村,沿山公路辛庄道口距鹿泉市城区中心9.0千米。引岗渠从村中穿过,全村348 户,1186人,其中男性580人,女性606人;耕地1833亩,林地3804亩,土壤属壤质洪积石灰性褐土和壤质黄土状洪积冲积石灰性褐土。
1948年1月建立村人民政权,1957年4月建立党支部。
清朝末年,薛姓人家从北薛庄迁来居住,取名南薛庄。方言“薛”字在村名发“xian”音 , 与辛字音接近,这样村子名称逐渐演化成南辛庄,最后演变为辛庄。
-
11、洞沟(Donggou),位于鹿泉市南部,属山区村,距鹿泉市城区中心10公里。西部有洞沟山,(又名龙池山),山上有龙泉寺。全村98户,398人,耕地576亩,林地 2612 亩,土壤属壤质洪积石灰性褐土。
1948年1月建立村人民政权,1948年4月建立党支部。
清朝中,南庄一牧牛人经常在此放牛,见山坡草盛,沟中水清,于是定居下来,并取村名为洞沟。
-
10、谷庄(Gu zhuang),位于鹿泉市南部,属山区村,距鹿泉市区中心 10 公里。全村 91户,316人,其中男性160人,女性156人;耕地565亩,土壤属壤质洪积石灰性褐土。源泉渠在村东,引岗渠在村西。谷庄,原名谷家庄,方言中谷字发音近似于“guo”, 村名即被称为“gu”庄。
1948年2月建立村人民政权,1956年5月建立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