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岗上(Gang shang),位于鹿泉市东南部,属平原村,距鹿泉市区中心22公里。村北有石家庄市汽车驾驶员训练基地,紧靠石家庄市三环。
全村497户,2081人,其中男性1048人,女性1033人;耕地2179亩,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地下水丰富,土壤属壤质洪积冲积潮褐土。
1948年1月建立村人民政权,1954年8月建立党支部。
本村聚落所在之处,略高于周围,传说为刘秀与王莽军队周旋时,曾在这里小憩,遂命名为卧龙岗。明代,山西移民至此,仍袭旧名“卧龙岗上”,后逐渐简化为岗上。
-
14、平北(Ping bei),原名东平同,位于鹿泉市东南部,属平原村,距鹿泉市城区中心26公里处。距石家庄市中心12公里。
东有京广铁路、107公路正线,北靠107公路复线,和高迁村一路之隔。洨河和石家庄市西泄洪渠于平南村西交汇向南入栾城县。
居民系明代永乐年间山西洪洞县迁来,村落在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两片,以后人口增加,占地面积扩大。1961年分成两个行政村,居南为平南,居北为平北。
平北现有315户,1196人,其中男性586人,女性610人,耕地1799亩。20世纪80年代以后逐步迁移到铁路以东建立新村。
土壤皆属壤质冲积潮褐土。海拔62米——65米,系鹿泉市最低的地方
原东平同村1948年1月建立村人民政权,1949年建立党支部。
-
14、平南(Ping nan),原名东平同,位于鹿泉市东南部,属平原村,距鹿泉市城区中心26公里处。距石家庄市中心12公里。
东有京广铁路、107公路正线,现有平南火车站;北靠107公路复线,和高迁村一路之隔。洨河和石家庄市西泄洪渠于平南村西交汇向南入栾城县。
居民系明代永乐年间山西洪洞县迁来,村落在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两片,以后人口增加,占地面积扩大。1961年分成两个行政村,居南为平南,居北为平北。
平南现有611户,2390人,其中男性1216人,女性1174人,耕地2873亩。
土壤皆属壤质冲积潮褐土。海拔62米——65米,系鹿泉市最低的地方
原东平同村1948年1月建立村人民政权,1949年建立党支部。1961年分为两
-
12、东良政(Dong liang zheng),原名良政,位于鹿泉市东南部,属平原村,距鹿泉市区中心24.5 公里。距石家庄市中心10公里。
东有京广铁路、公路,北紧靠石家庄市桥西区并有石家庄市三环,西有防水堤及石环高速公路。村中有小河沟流向高迁村中高梁桥。
东良政现有542户,2093人,其中男性1051人,女性1042人;耕地2867亩,土壤属壤质冲积潮褐土。
良政村1948年3月建立党支部,1948年3月建立村人民政权。1961年分为两个行政村,各自建立党支部和村政权组织。
原村中有古庙——清正观。金、元时香火旺盛,道士们宣扬温良清高的思想,将所在地村名称为良政。明代永乐年间,山西洪洞县移民至此,为和睦相处
-
13、西良政(Xi liang zheng),原名良政,位于鹿泉市东南部,属平原村,距鹿泉市区中心24.5 公里。距石家庄市中心10公里。
东有京广铁路、公路,北紧靠石家庄市桥西区,西北有防水堤石环高速公路。村中有小河沟流向高迁村中高梁桥。
西良政现有228户,915人,其中男性432人,女性483人;耕地1022亩,土壤属壤质冲积潮褐土。
良政村1948年3月建立党支部,1948年3月建立村人民政权。1961年分为两个行政村,各自建立党支部和村政权组织。
原村中有古庙——清正观。金、元时香火旺盛,道士们宣扬温良清高的思想,将所在地村名称为良政。明代永乐年间,山西洪洞县移民至此,为和睦相处,因袭旧名,
-
1950年6月8日,毛泽东、周恩来等同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会议代表合影的照片
1953年,毛泽东同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中)、庄明理(右)亲切交谈。
1956年1月20日,毛泽东在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发表讲话,号召为迅速赶上世界科学先进水平而奋斗。
1956年,毛泽东接见从美国归国的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
1956年,毛泽东和从美国归国的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亲切交谈。
(两张照片版面正反不知真伪)
这张照片是在钱学森回国后三个多月拍摄的。1956年2月1日,毛泽东宴请全国政协委员。钱学森收到了大会的请柬,上面写着他的席位在第37桌。到了宴会厅,钱学森在第37桌却找不到自己的名字牌。这时,工作人员领着他来到第一桌,在紧挨毛泽东座位
-
——为纪念引岗渠开工建设40周年而作
忆往昔,峥嵘岁月,砸锅卖铁战引岗;
看今朝,幸福生活,科学发展奔小康。
引岗渠——人们的希望,
四十年来,几代人的努力,越来越辉煌。
今天,她不仅养育了鹿泉,而且在描绘着石家庄。
引岗渠环绕太行,
抚慰着千百万人们的心房,
浇灌着几代人的梦想。
农村、城市的脉络流淌着前辈的血浆,
高楼、平屋里歌声飞扬。
我们的今天是老一辈引岗人的奉献和理想,
我们的责任——让前辈的理想展开双翅在万里晴空翱翔。
-
----纪念河北引岗渠修建40周年
石家庄市冶河灌区引岗管理处 温丙申
今年是河北引岗渠修建40年,在这一难忘的日子里作为灌区的一名水利工作者慷慨无比,重任在肩。在此,为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首先向曾经为修建引岗渠而做出贡献的老领导、老同志及建设者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问候!向为修建引岗渠而光荣牺牲的英烈表示深切缅怀!
水是生命之源,是世间万物生存之本。中华水文化内涵博大精深,源源流长,几千年的文明史也是治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水利灌区建设,弘扬引岗精神,推进灌区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灌区职工义不容辞的责任,现为纪念引岗渠修建40周年之际谈点个人的想法和认识。
1、引岗修渠,团结治水,造就了引岗精神
自古有大禹为民治水,八
-
――纪念引岗渠开工建设四十周年
引岗渠,从开始修建到现在整整四十年了,那个年代的许多事情,人们可能都已忘记,但每每看到引岗渠,提到引岗渠,那一幅幅舍生忘死、浴血奋战的画面,一个个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一个个为修建引岗渠而献出宝贵生命的名字,就会浮现脑海,令人崇敬,使人震撼。“老引岗”就是依靠这鲜血和生命凝结成“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依靠群众、团结治水”的精神,铸就了人造天河——引岗渠,三县人民的生命之渠、富民之渠,石家庄人民的生态之渠。
修建引岗渠,从开始的那一天起,就决定了它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斗争,这场斗争甚至是残酷和悲壮的。没有任何机械设备,每天粮食很少,大自然极其险恶。没有参考资料,土专家就亲自勘测、精心
-
杜振海 杜振华 杜振琪
引岗渠通水受益已经30多年多了,每当看到太行山前向南滚滚畅流的引岗渠水,父亲杜英杰和那时的老书记缑增福、赵玉洲、侯淑芳等前辈的身影就浮现在我们的眼前。
由于引岗渠的通水,丘陵、平原的麦田都得到了灌溉,喝足了冻水的麦苗安然越冬,也为来年的夏粮丰收打下了基础。引岗渠把冶河、岗南水库的水引入了石家庄市区的环城水系,建成了太平河、滹沱河景区,极大的改善了安居环境,提升了城市品位。
然而回想起当年带领大家劈山导河,凿洞架桥引来幸福水的人们,无不感到自豪和兴奋。我的父亲杜英杰就是当时其中的一员——引岗渠工程的前线总指挥 。
父亲在“文革”中受冲击,住牛棚、上“五七干校”,又到石井公社下乡,到黄壁庄水库施工。1969年调到了当时获鹿县的一号工程“引岗济冶”施工团任总指挥。1970年春节刚过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