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一曲《东方红》,把我们带回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
02.引岗鏖兵
03.胡锦涛语录
胡锦涛总书记曾经说过: “我们回顾历史,是为了获取智慧和启迪,从而更好地把握今天的生活和未来的方向”。
1969年至1974年,石家庄地区带领平山、获鹿、元氏三县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经过艰难曲折,饱尝千辛万苦,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历史的辉煌,我们重温那段不寻常的岁月,从中会得到一些启迪吧。
04.技术人员不畏艰难,跋山涉水搞测量。
1969年4月,石家庄地区水利局组织获鹿、平山、元氏三县的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和华北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科技工作者,组成了32人参加的勘测设计队伍,从岗南水库开始向下游勘测。宋正华是个女同志,和丈夫两地生活,孩子才九个月,她毅然把孩子送回济南让母亲抚养,也和男同志一样参加了测量。大家克服多种困难,经过两个多月的时间,从渠首岗南水库徒步测量到渠尾元氏县的八一水库。又经过两个多月的审查、设计,美妙的蓝图展示在大家面前。引岗渠总长102公里分为两段,冶河枢纽以上的西段长22公里为总干渠,设计过水流量22立方米/秒。通过冶河渡槽至元氏县八一水库为干渠全长80公里,设计过水流量10立方米/秒为高线。低线通过冶河倒虹吸流入源泉渠,设计过水流量9立方米/秒。引岗渠修成以后,干渠沿线18.5万亩丘陵旱地可以变成水地;原来以冶河为水源的诸条渠道控制的27.5万亩土地,水源不足时,通过引岗渠调水补给;元氏县潴龙河上游的八一水库,控制灌溉的10万亩土地,可以解决水源不足的问题。这样灌溉面积可以达到56万亩。引岗渠的美妙蓝图,展现在人们的眼前时,大家无不为之感叹。
获鹿县在温塘河、冶河两个地方由倒虹吸改变为渡槽。原因有二,一是大型高压水管买不到,制不成,等不及;二是倒虹吸降低水头,减少灌溉面积。技术人员和县里的领导,都为此事承担着风险,也曾引起了一场风波。
05.团结治水 众志成城
1969年11月1日,地区水利局召集三县领导开会,副局长沈晓同志主持,获鹿县缑增福、元氏县周欣和平山县王明安等领导参加。根据各县所处地理位置、受益情况及区域性技术特长进行了任务分配。
获鹿县的任务:一是负责平山县境内的霍北庄、王常峪、七亩三个隧洞和温塘河渡槽、冶河枢纽等两项大型建筑物;二是七亩隧洞至获鹿县城北靶场的全部工程;三是元氏县承担的获鹿县境内地段上的隧洞、渡槽等所有大小桥梁、闸涵建筑物。预计工程量302万立方米,全部工程需要投工961万个,占引岗渠全部工程的70%。
平山县的任务是从霍北庄隧洞出口至冶河渡槽西端,总长19.2公里的明渠开挖、填方、桥梁、闸涵和冶河枢纽西端的水轮泵站工程。预计工程量194万立方米,全部工程需投工178万个,占总用工量的13%。
元氏县的任务是从获鹿县城北靶场至八一水库的明渠开挖、填方和元氏境内的全部工程以及平山境内的马冢河倒虹吸。预计工程量254万立方米,全部工程投工232万个,占总用工量的17%。
06.引岗渠开工,全县人民像战争年代一样,父母送子女、妻子送丈夫奔向引岗战场。
07.平山县常峪岭
获鹿县首先开工的是王常峪隧洞, 全长2700多米,腹穿常峪岭60米深处,地点在平山县城西部的王常峪和北水两个大队之间,距离渠首9公里。1969年12月16日,车行公社的大、小宋楼首先来到王常峪工地安营扎寨,截止22日进场的有车行、韩庄、申后、梁庄4个公社2800多人。12月23日破土动工,首先开了十一眼竖井,三眼斜井,连同两端洞口两个斜井共三十个工作面。12月25日,引岗渠动工第三天,获鹿县革命委员会全体常委到王常峪隧洞参加劳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引岗渠的战斗开始向纵深发展。
08.霍北庄隧洞所经过的山丘
和王常峪隧洞同时开工的还有霍北庄隧洞,这个隧洞在岗南水库大坝西侧,引岗渠进水闸下游103米处,全长389米。这个隧洞完全由获鹿县城关公社负责,参战民工400多名。营教导员是七街大队干部王振中,营长是五街的大队干部梁才,公社干部杨庆昌等在工地负责。城关公社人多地少,妇女劳力多,男劳力少,他们专门组建了一支铁姑娘民兵连,在共产党员副营长黄月英的带领下,和男同志一样,打眼放炮,拉车出渣,一点也不逊色。
1970年春节后,获鹿县进一步健全了工地的领导班子,施工团领导陈景元、林增幅、贡承顺、石正瑞、史永计等在这两个隧洞负责施工。
09.工程刚开始,在井口搭上三脚架,挂上滑轮,拉着麻绳,供人员上下,送料出渣。
工程刚开始,无电源、无动力、无机械,无技术,又没有经验,完全靠土办法摸索着作业,出渣送料,人的上下,只能用拉麻绳这种最原始的提升设备。人们凭着一颗红心两只手,铁锤、钢钎、土箩筐,艰难地开始了施工。
11.电力不足,经常停电,已经装好的炮,只能提着油灯去点炮捻。
大家用打油诗总结:“劈山凿洞用锤砸,出渣送料麻绳拉,提着油灯点炮捻,排风赶烟土办法”。放炮以后烟雾排不出去,为了能快点作业,他们想了许多土办法都不顶事,就挥动衣服赶烟出洞。
1970年春节后,调来寺家庄、铜冶两个大公社到王常峪隧洞参战,经过调整,新开竖井9眼,这样共25个斜、竖井,工作面扩大到48个。同时,派出老副县长杜中华带着施工团的陈景元和贡承顺等到井陉矿区参观学习采煤打洞的经验,改进了隧洞的施工方法,才逐步趋于正常。由于前段没有经验,几个月的时间隧洞才掘进30多米。人们开玩笑地说,打的洞子还不够盛我们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