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当前位置:河北引岗渠人民政府 > 古今河渠撷英 > 古今河渠撷英 > 内容阅读
石家庄地区古代河渠

太白渠

西汉(公元前206至公元8年)开凿太白渠。这条渠从平山县引绵蔓水(今冶河)在乐阳县(今石家庄西北)南乌子堰分为两支:一支流经今藁城南、栾城北、赵县北,下游又叫斯洨水;又分一支入衡水,东积为陂。另一支,过晋县南至束鹿南入斯洨水。渠线长近150华里,沟通了滹沱河及漳河的联系,发展了航运,并使两岸农田受到灌溉之利。这是石家庄地区最早的人工河渠。(《石家庄地区水利志》2000年2月第一版12页,《中国水利史纲要》)

 

汉(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因冶河经于蒲吾,开通漕船,谓之太白渠,受绵蔓水。东南由今河至下曲阳入于洨。唐总章二年(公元669年),引太白渠东流入正定以溉田,不可复寻遗迹。(《获鹿县志》1985年3月1日版,明.赵文奎《冶河考》)。

 

永济渠

隋炀帝大业四年(公元608年)正月,诏发河北常山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石家庄地区水利志》2000年2月第一版13页,《隋书.炀帝记》)

 

大唐渠  礼教渠

获鹿县……东北十里有大唐渠,自平山至石邑,引太白渠溉田;有礼教渠,总章二年(公元669年)自石邑西北引太白渠入真定界以溉田。又天宝二年(公元743年)引大唐渠东南流四十三里入太白渠。《获鹿县志》1998年9月第一版161页。

 

常赵渠(编者注)

宋真宗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河北转运使耿望开镇州常山镇南河水入汶(洨)河至赵州以利漕。(《石家庄地区水利志》2000年2月第一版13页,《宋史.河渠志》)

 

修渠打井(编者注)

金章宗泰和八年(公元1208年)七月,诏诸路按察司规划水田,部官谓:“沿河通作渠,无水则凿井灌之……”(《石家庄地区水利志》2000年2月第一版14页,《正定府志》)

 

大鸣泉 小鸣泉

万历三十年(1602年)真定知府郭勉浚大鸣、小鸣泉四十余穴,溉田千顷。(《石家庄地区水利志》2000年2月第一版17页,《明史.河渠志》)

 

上一篇:龚黄召杜
下一篇:红旗渠今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