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八年正月二十日,曾国藩出京赴保定就任直隶总督,沿途察看永定河工。二十七日至省,二十八日夜,枕上做州县官厅联,“长吏多从耕田凿井而来,视民事须如家事;吾曹同讲补过尽忠之道,凛心箴即是官箴”。第二天以昨夜所撰之联不惬于心,改做一联,“念三辅新离水旱兵戈,赖良吏力谋休息;愿群僚共学龚黄召杜即长官藉免愆尤”。晚上睡后仍反复思之,缠绕不休,以致不得酣眠。次早初起又做一联,“随时以法言巽语相归,为诸君导迎善气;斯民当火热水深之后,赖良吏默挽天心”。 “龚黄召杜”:龚,即龚遂,字少卿,西汉山阳南平阳(今山东邹县)人。勇于谏铮,在任渤海太守时开仓借粮,奖励农桑,狱讼减少农民归天;黄,即黄霸,字次公,西汉大臣,为政外宽内明。后世把二人作为封建循吏的代表,称谓“龚黄”。召,即召信臣,西汉元帝时任南阳太守,他抱着济世安民的愿望,“为民兴利,务在富之,躬耕劝农,出入阡陌”。任上曾利用水泉开通沟渠并筑堤闸数十处,灌溉田地三万多顷,并制定了用水制度,因此深得民心,百姓尊其为“召父”。杜,即杜诗,东汉初年人,亦曾任南阳太守,崇尚节俭,为官清明,颇有惠政。“以诛暴立威,省爱民力,广拓玉田”,深得民心。因此百姓生活安定富裕,便尊称其为“杜母”。民间以二人并称,说“前有召父,后有杜母”,从此,才有“父母官”之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