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 泉 市
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11.24
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夯实基础、突出中心、和谐发展、争先进位”的总体思路,加快“和谐鹿泉”建设,全市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综 合
国民经济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继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实现15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7%,增速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1亿元,增长2.4%;第二产业增加值98.7亿元,增长18.9%;第三产业增加值41.2亿元,增长10%。三次产业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0.4%、63.2%、26.4%。
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财政收入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4%,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二、农 业
积极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发放粮食直补资金和综合直补资金1207万元。初步统计,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9983万元,比上年增长2.21% 。其中农业产值119093万元,增长4.6% ;牧业产值157916万元,增长0.27%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2个。
种植业结构逐步转变。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30136亩,比上年增加0.3%。其中小麦播种面积241282亩,玉米播种面积253949亩,油料播种面积28357亩,蔬菜播种面积168165亩。全年粮食总产量216846吨,比上年增加1.3%。其中小麦产量95157吨,增加1.1%;玉米产量110746吨,增加1.5%。油料产量4873吨,增加0.2%;蔬菜产量891936吨,与上年基本持平 。
畜牧业发展提质增效。全年申报省级无公害畜产品基地5个。年末生猪存栏29.06万头,增长 0.47%,出栏74.53万头,增长2% ;牛存栏4.3万头(奶牛4.059万头),增长1.7%,出栏0.91万头,增长2%;羊存栏470.3百只,增长0.1%,出栏545百只,增长3.6%;家禽存栏576万只,与上年基本持平,出栏895.49万只,增长2%。全年肉类、禽蛋、奶类总产量分别达到66773吨、35577吨和116715吨,分别比上年增长2%、0.1%和 9.43% 。
渔业生产有较快增长。全市水产养殖面积1951公顷。水产品产量7258吨,增长9.34 %。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绿色隔离空间进展顺利。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56公顷,年末实有林地面积17192公顷,农田林网绿化总长度93.6千米。全年引进林果新品种12个,推广林果实用技术11项。年末果园面积4582公顷。全年干鲜果品产量44224吨,增长4.13%。
农业基础设施继续得到加强,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年末耕地总资源27293公顷,常用耕地面积27034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25140公顷。年末实有机井4156眼,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3217公顷,其中旱涝保收面积23217公顷。农机作业率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总动力63.47万千瓦,增长1.2%;全年实现机耕20506公顷,增长3%;机播25536公顷,增长2.3%;机收16989公顷,增长3.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90.8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18.9%。20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953110万元,比上年增长37.4%;其中轻工业产值510833万元,增长23.4%;重工业产值1442277万元,增长43.2%。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953136万元,增长38.4%;完成增加值551137万元,增长29.6%;实现利税234261万元,增长44.6%;产销率97.5%。
企业规模继续扩大。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66家,比上年增加了32家。全市共有大中型工业企业10 家,全年实现产值506250万元,同口径增长13.8% 。
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快速推进,对全市42家水泥生产企业的65条机立窑生产线设定了明确的关停时间表。已关停拆除24座机立窑,淘汰落后水泥熟料产能184万吨。
工业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产品名称 单位 2007年 比上年增长%
乳制品 吨 213082 -14.5
#液体乳 吨 208478 -14.4
啤酒 千升 27029 -23.5
机制纸 吨 351949 13.2
塑料制品 吨 85497 24.5
水泥熟料 万吨 927.5 26.1
水泥 万吨 2221.7 12.9
粗钢 吨 258350 71.1
建筑业保持稳定增长。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7.92亿元,比上年增长2% 。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入和项目建设继续在较高平台上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60939万元,比上年增长26.3%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50039万元,增长25.2%。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国能页岩砖、珠江啤酒、桥西糖烟酒纸板盒、半导体照明等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全年共有500万元以上项目278个,其中5000万元至1亿元项目17个、超亿元项目19个,比上年增加8个。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发展良好,公路建设再创佳绩。完成了槐安路鹿泉段、山前大道、北斗路东延等工程,石获北线拓宽、京赞线郑村段改造等工程进展顺利。全年公路建设里程50.1公里,总投资额2.5亿元。全市公路通车里程增加到728.1公里,公路密度达到1.2公里/平方公里。在实现了村村通客车目标的基础上优化客运线路布局,形成了以城区为中心辐射全市的客运交通网。年末有营运公共汽车52辆,全年完成客运周转量1255万人公里。营运货车2880辆,货运周转量33272万吨公里。
邮电通信业继续快速发展,信息化社会建设取得新成果。全年实现邮电业务总量18696万元,比上年增长11.9%。固定电话交换机容量92050门。固定和移动电话总用户数273098户,其中固定电话98098部,小灵通22437部,移动电话在网用户17.5万户。固定及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74.1部,比上年增加7.9部。年末有互联网业务用户21625户,比上年增加61.8%。
六、国内贸易和旅游
消费市场趋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368408万元,比上年增长16 % 。其中批发业实现零售额19928万元,增长2.1%;零售业实现零售额316792万元,增长16.7%;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9515万元,增长20.2%。集贸市场18个,市场成交额7.5亿元 。
旅游业加速发展。围绕“省会西花园”建设和西部山前区开发,拓展旅游思路。开展了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石家庄动物园、抱犊寨、封龙山、龙泉寺等景区功能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更加配套。国防游乐园、易乐地生态欢乐世界等旅游项目进展顺利。乡村游、“紫藤葡萄”等旅游特色产品不断涌现。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17亿元。各景区共接待游客215.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2%。
七、民营经济和对外经济
民营经济贡献率快速提高。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13.9亿元,增长17.2% ,占全市生产总值的到73.2%,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实缴税金62723万元,增长28.3% ,占全市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62.5%。年末个体工商户11592 户,私营企业1160户。民营经济从业人员10.2万人。
对外经济发展良好。全年实际利用外资483.7万美元,增长4.9%。进出口自营权企业48家,完成进出口总额12935万美元,同口径增长4.2%。其中出口10197万美元,增长9.7%;进口2738万美元,减少12.7%。在统三资企业14家,完成产值88148万元,,实现利润3413万元。
八、城市建设和市政公用事业
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区容貌明显改观。槐安路西延、山前大道等道路顺利通车,城市道路长度达到74公里。中心区拆迁工程稳步推进。投资3400万元的海山公园顺利开园。年末园林绿地面积380.74公顷,公共绿地面积233.12公顷,建成区绿地覆盖率36.03%。供水综合生产能力达到2.8万吨/天,城区自来水供水量668万吨,供水管网总长度36.65公里,排水管道长度44.97公里。新增供热面积7.26万平方米,市区内供热总面积达到161.96万平方米,供热普及率74%。全年销售液化气450吨,城市液化气普及率100% 。
九、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有较大增长,运行机制不断创新。全年完成财政收入100238万元,总量突破十亿元大关,同口径比上年增长29.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43093万元,同口径增长45.4% 。财政支出67369万元(不含基金),增长22.8% 。其中市本级支出44253万元,乡级支出23116万元。全部支出中,农业支出5281万元,增长了1.4倍;教育支出20147万元,增长52.9% ;医疗卫生支出3718万元,增长14.4%。全市8201人次在校学生享受“两免一补”优惠政策,免除贫困生教科书费用44.15万元。全年基金收入6407万元,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