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全局,按照“夯实基础、突出中心、和谐发展、争先进位”的总体思路,开拓创新,努力拼搏,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改善。 一、综 合 国民经济在金融风暴的冲击下,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初步核算,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858631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7327万元,增长0.8%;第二产业增加值1232376万元,增长14.6%;第三产业增加值478928万元,增长10%。三次产业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7.9%、66.3%、25.8%。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9736元。 二、农 业 积极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初步统计,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9860万元,现价比上年增长6.63% 。其中农业产值135811万元,增长3.37% ;牧业产值93773万元,增长9.75%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完成144404万元,现价增长6.72%。 种植业结构逐步转变。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29968亩。其中小麦播种面积247645亩,玉米播种面积250891亩;油料播种面积17850亩,蔬菜播种面积163575亩。全年粮食总产量184726吨,比上年减少14.8%。其中小麦产量96555吨,增加1.5%;玉米产量78848吨,减少28.8%。油料产量3997吨,增加0.2%;蔬菜产量851741吨,与上年基本持平 。 畜牧业稳定发展,规模化、标准化步伐加快。年末生猪存栏11.48万头,出栏24万头;牛存栏2.07万头(其中:奶牛1.7万头),出栏1.58万头;羊存栏328百只,出栏402百只;家禽存栏372万只,出栏423.63万只。全市存栏生猪50头以上的养猪场819个,落实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改造规模养猪场298个,建设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6个,落实补助资金180万元。全年肉类、禽蛋、奶类总产量分别达到26665吨、32875吨和64081吨。 渔业生产稳定。全市水产养殖面积1951公顷。水产品产量5807吨,与上年基本持平 。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实施省会义务植树基地建设、退耕还林、“百万乔木进乡村”等绿化工程,全年完成人工造林面积1.67万亩,植树380万株,年末实有林地面积17394公顷,农田林网绿化总长度93.6千米。森林覆盖率为31.05%,全年引进林果新品种12个,推广林果实用技术11项。年末果园面积4659公顷。全年干鲜果品产量44654吨,增长1%。 农业基础设施继续得到加强,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全年共完成渠道防渗35.2公里,年末耕地总资源27293公顷,常用耕地面积26941公顷。年末实有机井4163眼,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3206公顷,其中旱涝保收面积23206公顷。农机作业率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总动力63.497万千瓦;全年实现机耕19689公顷,减少4%;机播28232公顷,增长10.6%;机收17052公顷,增长0.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114.2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15.7%。20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768060万元,比上年增长42.6%;其中轻工业产值673796万元,增长35.5%;重工业产值2094264万元,增长45.0%。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2757444万元,增长42.0%;完成增加值760254万元,增长24.5%;实现利税331795万元,增长41.7%;产销率97.4%。 企业规模继续扩大。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95家,比上年增加了29家。全市共有大中型工业企业11家,全年实现产值598916万元,同口径增长18.4% 。 工业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产品名称 单位 2008年 比上年增长% 啤酒 千升 28706 6.2 塑料制品 吨 106397 24.4 水泥熟料 万吨 771.9 -15.1 水泥 万吨 2200.3 -0.1 粗钢 吨 218335 -15.5 建筑业保持稳定增长。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9.02亿元,比上年增长1.6% 。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入和项目建设继续在较高平台上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26199万元,比上年增长25%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13405万元,增长25.13%;房地产投资完成15165万元,增长42.4%。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燕赵水泥、石家庄桥西糖烟酒、河北普兴大直径硅外延材料等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全年共有500万元以上项目326个,其中5000万元至1亿元项目15个、超亿元项目19个。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以大交通促大发展的思路,公路建设取得新成绩。动物园路、山前大道、上寨至常河段大修、北斗路东延、石获北线拓宽、京赞线黄壁庄段改建等工程进一步完善了全市的公路交通运输网络。全市公路通车里程728.1公里,公路密度1.2公里/平方公里。10月份投入使用的张石高速连接线成为石家庄市首条节能照明示范路。有326辆出租车纳入市政府“五统一”规划管理。继续优化客运线路布局,全市有19条城乡班线和14条公交线路,形成了以城区为中心辐射全市的客运交通网。年末有营运公共汽车50辆,全年完成客运周转量1260万人公里。营运货车2880辆,货运周转量36865万吨公里。 邮电通信业发展良好,信息化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实现邮电业务总量19655万元,比上年增长5.1%。固定电话交换机容量74905门。固定和移动电话总用户数284061户,其中固定电话6.7万部,小灵通1.8万部,移动电话在网用户21.7万户。固定及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76.3部,比上年增加2.2部。年末有互联网业务用户2.86万户,比上年增加32.5%。 六、国内贸易和旅游 消费市场趋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451494万元,比上年增长22.6% 。其中批发业实现零售额19717万元,减少1.1%;零售业393430万元,增长24.2%;住宿和餐饮业35972万元,增长21.9%。市级实现零售额234874万元,增长23.3%,市以下实现零售额216620万元,增长21.8%。 以建设“省会西花园”为目标,旅游业良性发展。抱犊寨、封龙山、龙泉寺等景区功能不断升级改造完善,基础设施更加配套。国防游乐园、龙山国际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等重点旅游项目进展顺利。黑陶、木雕、“紫藤葡萄”等旅游特色产品不断涌现。旅行社增加到6家,旅游市场秩序健康发展。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3亿元,增长11.1%。各景区共接待游客227.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 七、民营经济和对外经济 民营经济贡献率快速提高。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39.8亿元,增长14.7% ,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5.2%,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实缴税金67844万元,增长8.2% ,占全市财政收入的比重61.2%。民营经济从业人员9.8万人。年末个体工商户12781户,私营企业1339户。 对外经济攻坚克难。全年实际利用外资594万美元,增长22.7%。42家进出口企业共完成进出口总额14241万美元,同口径增长10.1%;其中出口11354万美元,增长11.3%;进口2887万美元,增长5.45%。在统三资企业15家,实现利润5675万元,增长2.2倍。 八、城市建设和市政公用事业 以提升城市品位为着眼,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区容貌明显改观。槐安路西延、站前路改造、镇宁路东延等道路顺利通车,西外环市区段道路续建工程主路面已通车,城市道路长度达到74公里。中心区旧城改造工程进展顺利,目前完成投资2亿元。年末园林绿地面积2078.32公顷,公共绿地面积284.41公顷,建成区绿地覆盖率41.2%。供水综合生产能力2.8万吨/天,城区自来水供水量622.8万吨,供水管网总长度53.22公里,排水管道长度46.25公里。新增供热面积13.67万平方米,市区内供热总面积达到175.63万平方米,供热普及率75%。全年销售液化气610吨,城市液化气普及率100% 。 九、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克服各种不利因素,财政收入保持一定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收入110830万元,增长10.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50786万元,增长17.9% 。财政支出135284万元,增长78.6% 。全部支出中,农业支出12096万元,增长67.3%;环境保护支出5304万元,增长了1.7倍 ;医疗卫生支出5440万元,增长48.2%;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0679万元,增长95%。全年基金收入37623万元,增长了4.8倍;基金支出40494万元,增长了3.83倍。 金融稳定运行,信贷投向更加合理。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首次突破100亿元,达到1001542万元,增长1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27853万元,增长20.6% ,同比增加9.9个百分点。各项贷款余额427200万元,增长0.6% ;全年共发放农业贷款165728万元,增长7.9%。担保业务良性发展,全年担保金额5545万元,增长11%。 保险业健康发展。全年完成保费收入14107.8万元,增长27.4%,其中财产保险3844.8万元,人身保险2356万元,意外伤害保险384万元。全年赔款、给付支出2800万元,增长29.4%,其中财产保险赔付1703万元,人身保险给付310万元,意外伤害保险赔付287万元。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有9个课题列入石家庄科技计划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引进新技术、新产品6项;完成科技成果签定和项目验收4项,其中国际先进1项,国内领先1项,国内先进2项。全年R&D经费支出5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