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岗渠从1969年勘测设计1970年动工,到1978年通水,还有诸多尾工,一直到1978年才整体完工。在整个工期内,修渠总投资5571.5万,其中省、地两级付648.9万元,投工1939万个折款39.6万元。各县投资投工见下表:
整个工程所需物资种类繁多,数量很大。钢材、木材、水泥、石料均由各县自备。施工工具大多由民工自带。限于当时生产水平,工程所需物资数量已超过获鹿、平山、元氏三县各自的储存和运输能力。各施工单位坚持“自力更生”方针,采取“找(外出寻找)、挖(挖潜力)、替(替换)、代(代用)”办法,尽量就地取材。如冶河渡槽若用水泥浇铸,需上千吨高标号水泥和钢材,外出采购有一定困难。就是购回这些物资,县物资局也没有能力储存。经领导与工程技术人员反复研究、计算,决定用石料取代水泥和钢材。不仅解决了物资难题,还降低了渡槽造价。但大量石料供应非易事,施工团则依靠群众,自采自动。此外,三县的机关、厂矿、企事业及外地驻县单位,对引岗渠工程都非常关注,尽其所能给予支援。1970年春,“前线”需要木材,获鹿县直机关、公社驻地纷纷将本机关、本公社庭院内较大树木砍伐,共5800棵支援引岗渠工程;中国人民解放军驻获鹿某部闻讯,一次捐献了长10米的红松抱干80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