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孟庄[Meng zhuang],位于鹿泉市东北部,属平原村。鹿泉市城区中心距五七路孟庄道口16.6千米。东隔泘沱河与正定县相望,西、南临石津总干渠和石阎公路。
东小壁、西小壁、孟庄原为小壁村,1961年黄壁庄水库漏水引起下湿,迁建时,因村大地远,又有“岸壁”,难觅一处和原址一样方便大家居住的地方,为方便生产,新址选为三地。在原址正西500米一处,另立行政村称孟庄,与西小壁一沟之隔(现已填平)。
孟庄全村245户,935人,其中男性450人,女性482人;耕地906亩。
土壤均属壤质冲积沼泽化潮土和壤质冲积草甸沼泽土。
孟庄,原名孟家庄,传说系秦末汉初之际,孟轲后裔中的一支由山东邹县迁至此立村&
-
14、西小壁[Xi xiao bi(bei)],位于鹿泉市东北部,属平原村。鹿泉市城区中心距五七路西小壁村中大街16.6千米。东隔泘沱河与正定县相望,西、南临石津总干渠和石阎公路,石家庄市五七路从西小壁村中经过。
西小壁、东小壁、孟庄原为小壁村,1961年黄壁庄水库漏水引起下湿,迁建时,因村大地远,又有“岸壁”,难觅一处和原址一样方便大家居住的地方,为方便生产,新址选为三地。
原址东南200米一处,西南500米一处,两处相隔500米;并有“岸壁”相隔,居西者称“西岸”,居东者称“东岸”,仍为同一行政村,1983 年分为两个行政村 ,居西者为西小壁,居东者为东小壁。
原址正西500米一处
-
15、东小壁[Dong xiao bi(bei)],位于鹿泉市东北部,属平原村。鹿泉市城区中心距五七路东小壁道口17千米。东隔泘沱河与正定县相望,西、南临石津总干渠和石阎公路,石家庄市五七路从东小壁村北经过。
西小壁、东小壁、孟庄原为小壁村,1961年黄壁庄水库漏水引起下湿,迁建时,因村大地远,又有“岸壁”,难觅一处和原址一样方便大家居住的地方,为方便生产,新址选为三地。
原址东南200米一处,西南500米一处,两处相隔500米;并有“岸壁”相隔,居西者称“西岸”,居东者称“东岸”,仍为同一行政村,1983 年分为两个行政村 ,居西者为西小壁,居东者为东小壁。
东小壁全村305户
-
11、北胡庄(Bei hu zhuang),位于鹿泉市北部,属丘陵村,市区中心距京赞公路南胡庄道口9.5千米、北胡庄道口9.9千米。两村西靠九里山和引岗渠、源泉渠,东临京赞公路、大峪地方铁路。
明永乐年间,山西洪洞县移民,胡姓人家来此定居,取名胡家庄。因人口增加分两片居住。居南者称南胡家庄,居北者称北胡家庄。后演化为南胡庄、北胡庄。“胡”在当地发音与“hua”相近。但在姓氏中原来的字音不变。
传说,获鹿九里山下有个庄子有一户贫民农家,出生了一个叫南胡的青年,他虎背熊腰,练就一身好武艺。十六岁就考中了府里的武贡元,待机出任居官。不幸,村子里蹿来花斑大虎,伤了好多人的性命。南胡情愿不去出任居官,拿把钢刀要立志杀死猛虎,为民除害。经
-
17、灰壁[Hui bi(bei)],位于鹿泉市东北部,属平原村,鹿泉市城区中心距五七路灰壁道口14.5千米。东隔泘沱河与正定县相望,西临石津总干渠和京赞公路复线可直同石家庄,村南有石阎路和石家庄市五七路。全村303户,1156人,其中男性570人,女性586人;耕地934 亩,土壤均属壤质冲积沼泽化潮土和壤质冲积草甸沼泽土。
1958年修建黄壁庄水库以后,原址地下水位逐步上升,不宜居住,从1961年秋开始,国家拨款迁往新址,属水库移民,至1963年冬基本完成,原址在现址东500米。
1947年1月建立村人民政权,1947年2月建立党支部。
明永乐年间,山西洪洞县移民来此立庄,经阴阳先
-
18、邓村(Deng cun),位于鹿泉市东北部,属平原村,距鹿泉市城区中心分别为18千米。东濒滹沱河,对岸为正定县;西临石津总干渠和京赞公路复线可直同石家庄。
1958年修建黄壁庄水库以后,原址地下水位逐步上升,不宜居住,属水库移民,国家拨款迁到新址,从1961年秋开始至1963年冬基本完成,现址分为两处,大一点的为原村名,小一点的为邓庄,以示不忘故里,故称邓村庄。原址在现址东1公里。
邓村177户,622人,其中男性322人,女性300人;耕地 216 亩,土壤属壤质冲积沼泽化潮土和壤质冲积草甸沼泽土。
1945年8月建立村人民政权,1947年6月建立党支部。分村后各
-
19、邓庄(Deng zhuang),位于鹿泉市东北部,属平原村,距鹿泉市城区中心21.2千米。东濒滹沱河,对岸为正定县;西临石津总干渠和京赞公路复线可直同石家庄。
1958年修建黄壁庄水库以后,原址地下水位逐步上升,不宜居住,属水库移民,国家拨款迁到新址,从1961年秋开始至1963年冬基本完成,现址分为两处,大一点的为原村名,小一点的为邓庄,以示不忘故里,故称邓村庄。原址在现址东1公里。
邓庄40户,143人,其中男性79人,女性64人;耕地 348 亩,土壤属壤质冲积沼泽化潮土和壤质冲积石灰性褐土。
1945年8月建立村人民政权,1947年6月建立党支部。分村后分别
-
13、新永乐(Xin yong le),位于鹿泉市北部,属丘陵村,距鹿泉市城区中心7.9千米。东临京赞公路,西靠源泉渠,全村167户,619人。其中男性305人,女性314人,耕地582亩,土壤多属黄土状石灰性褐土。原石家庄地区建材二厂建在该村境内。
1958年以前属平山县,修建黄壁庄水库时,由库区迁至水库南建立新村(属马山公社)。1966 年约四分之一人家从新村迁出至九里山下,1967年建立村人民政权,1969年建立党支部,取名向阳归属李村公社。1981 年,实行地名标准化,更名新永乐。
-
12、王村(Wang cun),位于鹿泉市北部,属平原村,东有京赞公路,南有石阎公路,距鹿泉市区中心13.5千米。全村262户,934人,其中男性490人,女性444人。有耕地 1336亩,土壤属壤质黄土状洪积冲积石灰性褐土。
1942年6月建立党支部,1944年9月建立村人民政权。
原属平山县,从建立建屏县以后,逐步划归获鹿县。
明初 , 南白砂一王姓人家迁此立村 , 以姓氏取村名 , 即称王村。
-
21、郑村(Zheng cun),位于鹿泉市东北部,属平原村,距鹿泉市城区中心18.7千米,东靠石津总干渠和滹沱河,京赞公路复线从村中经过可直通石家庄通。
全村597户,2040人,其中男性1009人,女性1031人;耕地 2218亩,土壤均属壤质冲积沼泽化潮土和壤质冲积草甸沼泽土。
该村约建于秦汉之间,传说的“韩信渡滹沱、屯兵郑村坝”即指此地。
1958年修建黄壁庄水库以后,原址地下水位逐步上升,不宜居住,从1961年秋开始,国家拨款迁往新址,属水库移民,至1963年冬基本完成,原址在现址东1公里。
1947年2月建立村人民政权,1948年1月建立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