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新庄头(Xin zhuang tou),位于鹿泉市北部,属半山区村。全村84户,282人,其中男性145人,女性137人,除彝族1人外,均系汉族。耕地415亩。
庄头原属平山县,位于鹿泉市西北部,1963年1月划归获鹿县马山公社。1968年,因黄壁水库续建,淹没庄头村大部分土地。1971年1月,村民由政府安排迁移到现址,即命名新庄头,同年建立村政权和党支部。
-
2012年6月14日拍摄于张堡村东北
06、张堡〔Zhang bao(bu) 〕,位于鹿泉市北部,属平原村,距鹿泉市城区中心15公里,西靠京赞公路正线,东靠石家庄通向灵寿县方向的公路,南临李村至黄壁庄公路。全村459 户,1506人,其中男性779人,女性727人;耕地2202亩,土壤属壤质黄土状洪积冲积石灰性褐土。
1941年3月建立党支部,1944年1月建立村人民政权。
原属平山县,从建立建屏县以后,逐步划归获鹿县。据碑文记载,张堡村名,明代己有。
抗日战争初期该村就组织了“青抗先”、“模范队”等组织。1940年6月,有11名抗日分子被侵略军拉到北故城杀害。解放战争期间,该村民兵发扬勇敢战斗精神,
-
10、南胡庄(Nan hu zhuang),位于鹿泉市北部,属丘陵村,市区中心距京赞公路南胡庄道口9.5千米、北胡庄道口9.9千米。两村西靠九里山和引岗渠、源泉渠,东临京赞公路、大峪地方铁路。
明永乐年间,山西洪洞县移民,胡姓人家来此定居,取名胡家庄。因人口增加分两片居住。居南者称南胡家庄,居北者称北胡家庄。后演化为南胡庄、北胡庄。“胡”在当地发音与“hua”相近。但在姓氏中原来的字音不变。
传说,获鹿九里山下有个庄子有一户贫民农家,出生了一个叫南胡的青年,他虎背熊腰,练就一身好武艺。十六岁就考中了府里的武贡元,待机出任居官。不幸,村子里蹿来花斑大虎,伤了好多人的性命。南胡情愿不去出任居官,拿把钢刀要立志杀死猛虎,为民除害。经
-
2012年6月12日拍摄于闫同村北路西
02、阎同(Yan tong),位于鹿泉市东北部,属平原村,距市区中心10 公里。东、北临石岗公路和石津总干渠,南临双同路(本市同阁至孟同)。全村595户,2135 人,其中男性1096人,女性1039人;耕地3410 亩,土壤属壤质黄土状洪积冲积石灰性褐土。
1947年3月建立村人民政权,1947年5月建立党支部。
据史载:元代高健创建太行书院于此村,刘因曾在院中讲学,后因连年战乱书院废,居民也所剩无几。明初山西移民来此,先分九片居住,取名“九泉阎同”。居民多从事铁业,最盛时有“七二十盘烘炉”。阎同铁勺曾享有盛名。随着人口发展,九片逐渐连成一
-
05、百尺杆(Bai chi gan),位于鹿泉市东北部,属平原村,鹿泉市城区中心距该村西口15.5千米。西临石津总干渠与石阎公路,石家庄市五七路在这里和石阎路连接。全村263户,995人,其中男性499人,女性496人;耕地1225亩,土壤属壤质黄土状洪积冲积石灰性褐土。
百尺杆是全县最早实现“沼气化”的村庄。1977年5月,联合国粮农组织有机物再循环考察组一行20人,其中包括16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到该村访问考察。
1947年4月建立村人民政权,1947年4月建立党支部。
该村原名百尺高杆,系由村西竖有一很高的杆子所得,传说杆子为挂木笼子用,号称百尺高杆。成为村名后,逐渐简化为百尺杆。
-
09、同阁[Tong ge(gao),位于鹿泉市北部,属丘陵村,市区中心距京赞公路该村道口8.4千米。西临京获公路和大郭村至宋家峪地方铁路,东濒“古运河”,引岗渠从村西九里山隧洞穿过。全村456 户,1922人,其中男性960人,女性962人;耕地 2119 亩,土壤属壤质黄土状洪积冲积石灰性褐土。
村西系县内九里山“中段”,石质良好,开采方便,被确定为建材基地,建有多家建材厂,形成鹿泉市同阁工业区。
1943年3月建立党支部,1943年3月建立村人民政权。
同阁原有两个自然村,分别称为南同阁、北同阁。两村相距不足1华里。因闹灾害,北同阁被湮没,只留下南同阁,因无对应,去
-
07、南白砂(Nan bai sha),位于鹿泉市北部,属平原村,鹿泉市城区中心距村西南交叉路口13.7千米。西南临石阎公路和京赞公路交叉口,西有古运河和计三渠。
全村289户,1117人,其中男性579人,女性538人;耕地1369亩,土壤属壤质黄土状洪积冲积石灰性褐土。
1937年5月建立村人民政权,1938年5月建立党支部。
原属平山县,从建立建屏县以后,逐步划归获鹿县。
南白砂一带地下有很厚的白沙层,故立村时以砂为名,因北面邻近村庄同样以砂为名,就以南北区分,此村在南称南白砂。
-
03、北许营(Bei xu ying),位于鹿泉市东北部,属平原村,距鹿泉市城区中心 10 公里。1988年前两村为一个行政村,名为许营。1988年4月,两村分开,各立为行政村。依原自然村名,分别称为南许营、北许营。北临石岗公路和石津总干渠,南临双同路(本市同阁至孟同)。
北许营有480户,1698 人,其中男性869人,女性829人,均为汉族;耕地2946亩 。
土壤均属壤质黄土状洪积冲积石灰性褐土。
1945年3月建立村人民政权,1945年建立党支部。1988年分开后,各自建立政权和党支部。
-
04、南许营(Nuxuying),位于鹿泉市东北部,属平原村,距鹿泉市城区中心 10 公里。1988年前两村为一个行政村,名为许营。1988年4月,两村分开,各立为行政村。依原自然村名,分别称为南许营、北许营。北临石岗公路和石津总干渠,南临双同路(本市同阁至孟同)。
南许营有127户,417人,其中男性207人,女性210人,均为汉族;耕地830亩。
土壤均属壤质黄土状洪积冲积石灰性褐土。
1945年3月建立村人民政权,1945年建立党支部。1988年分开后,各自建立政权和党支部。
-
08、屯头(Tun tou),位于鹿泉市北部,属平原村,西临古运河和京赞公路。鹿泉市城区中心距京赞公路该村道口9.9千米。
全村 180 户652人,其中男性342人,女性310人;耕地 924亩,土壤属壤质黄土状洪积冲积石灰性褐土。
1944年建立党支部,1945年3月建立村人民政权。